發掘一座古代帝王陵有多艱難?曬曬當年考古人員發掘定陵現場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中國主動發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

雖然這座帝王陵的發掘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關於明朝的史料,但是更多的卻是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也正是這座帝王陵發掘造成的損失,從此國家有關部門定下了一個規則,不輕易主動發掘帝王陵。

1956年6月5月,考古人員正式開始發掘萬曆皇帝定陵。

其實剛開始考古人員想發掘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當時恰逢寒冬考古人員在長陵找了半天沒能找到墓地入口結果轉而發掘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和兩位皇后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墓。

定陵修建於萬曆十二年,並於萬曆十八年竣工,耗時六年,耗費白銀800萬兩。

萬曆皇帝的定陵規模僅次於朱棣長陵,占地18萬平方米,曾遭遇了三次大火的焚燒。

明末李自成大軍曾攻入了十三陵後,曾對定陵進行大肆地破壞,「磚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絕」。

清軍入關後,又對明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

雖然定陵地面建築幾乎被破壞殆盡,但地宮卻一直保存很完整。

1956年5月17日,考古人員在定陵寶城內挖了一條探溝。

在古墓發掘的過程中,挖探溝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目的是弄清楚地下情況進而方便進一步地考古發掘。

考古人員對探溝的情況掌握後,發現定陵的發掘工作量極大,於是發掘委員會僱請了十三陵周圍村莊的農民60多人來幫助挖土方。

當時由於地面沒有標誌,發掘工作進展很不順利,困難重重。

在正式發掘的幾個月後,民工正在寶城內側的一條探溝里挖掘,突然一位民工大喊,「出現了石條,而且上面還有字」。

這時考古人員一涌而至,在清理掉石條上的泥土後出現了字跡,「隧道門」,並得出這裡就是進入定陵地宮的所在。

隨後考古人員決定就以此石條作為發掘的重點位置,結果果不其然最後考古人員在1957年5月19日找到金剛牆位置,這面牆的背後就是定陵地宮入口。

當年為了慶祝找到地宮入口,考古發掘隊準備給參與挖掘的民工每人獎勵一條毛巾和一塊 。

下面小編將給大家展示當年定陵發掘現場的珍貴照片,真實感受當年發掘定陵的艱難。

照片一、考古人員正在拆掉地宮金剛牆

照片二、地宮中殿的陪葬品。

具體是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漢白玉寶座,每張寶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

照片三、通向地宮後殿的漢白玉石門

照片四、後殿萬曆皇帝和兩位兩位皇后的棺槨停放在漢白玉棺床上

照片五、郭沫若等人來到地宮發掘現場參觀

照片六、考古人員正在清理棺槨旁的陪葬品

照片七、考古人員正在清理棺槨旁的陪葬品

照片八、考古人員正在清理萬曆皇帝棺槨里的陪葬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