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三代金銀器精品賞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銀器在世界各民族歷史中都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權力、地位、財富的象徵。

中國金銀器製作歷史悠久,風格繁多,用途多樣。

從帝王王冠到民間飾物,金銀器在皇家貴族、官吏豪紳,以至布衣百姓各個階層中都廣泛使用。

最精美富麗的金銀器,歷來為帝王所專有,用於祭祀、慶典、封賜。

古都北京金銀器製作藝術,尤其是遼代以來的帝王貴族用器,製作華貴精美,技藝絕倫,顯示出中國金銀器製造工藝的精美絕倫。


銀鍍金高翅冠(公主)

遼代(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展

出土時置於陳國公主頭部。

分片錘鍱,依冠帽各部位形狀裁剪成型,紋飾鎏金,然後用細銀絲綴合而成。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徑19.5厘米,重830克。

冠的正面鏤刻火焰寶珠和對鳳,周圍鏨刻變形雲紋。

冠頂綴飾一件鎏金道教人物銀造像,像後背光邊緣飾9朵靈芝,顯示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

冠內原有絲綢襯帽。

兩側立翅中心各鏨刻鳳鳥,長尾下垂,周圍飾以變形雲紋。

此冠製作精巧,工藝華麗,彰顯貴族氣派,是契丹貴婦之冠。

鎏金銀面具

遼代(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房山區周口店龍口村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展

俗稱蓋臉,是契丹貴族的葬具,意在保護死者的面容。

據記載,契丹貴族有「用金銀做面具,銅絲絡其手足」的葬俗。

面具有金、銀之分,用以區分死者的身份、年齡和性別。

此器用銀片捶鏨而成,長31厘米,寬22.2厘米,保存完整,面部輪廓清晰,頭髮後梳,眉骨突出,雙目閉合,雙唇緊閉,神態安詳。

耳下及鬢兩側有孔,可繫結。

與此相類似的覆面在內蒙古、遼寧的遼代墓葬中均有發現。

鏨花銀靴

遼代(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展

一套2件,前高37.5厘米,後高25.6厘米,口長26厘米,寬10.2厘米,底長29.2厘米,前寬9.6厘米,後寬7.6厘米,靴面前高9.2厘米,後高5.2厘米,靴用厚0.05厘米的薄銀片仿照靴的實物做成。

靴兩側各鏨兩隻飛鳳,鳳首有「翠毛」,尾長下垂,捲雲紋作陪襯,線條自然流暢,銀靴鏨花紋為鎏金,體現了契丹貴族的奢華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文化與中原文化間的交融。

金契丹文敕宜速牌

遼代(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河北省承德市深水河村老陽坡峭壁出土

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藏

首都博物館展

長21厘米,寬6.2厘米,重475克正面雙勾契丹文「敕宜速」,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塊銀牌,是研究遼代歷史和軍事傳遞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金絲冠(附鳳鳥紋玉飾件)

金代(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房山區金陵遺址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展

金絲冠出土於金陵遺址九龍山主峰大寶頂前豎穴壙墓,初步判定此墓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睿陵。

金絲冠質地純正,編制技藝精湛,花紋裝飾精美。

展現出金代的帝王風範和金質藝術品高超的製作技藝。

鳳鳥紋玉飾件與金絲冠同一出土點,3枚玉飾即在金絲冠旁,玉飾成鳳鳥展翅迴旋之狀,玉制細膩,雕工精美,與金絲冠交相輝映,充盈著尊貴、高雅的藝術氣息。

銀銘牌

金代(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黑龍江省阿城市巨源鄉城子村完顏晏墓出土

黑龍江省金上京歷史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展

銘牌整體圖案為一蓮花龕,頂部有8顆蓮實,上覆蓮葉,下托蓮座。

銘牌中央為官銜牌,鏨刻「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事齊國王」12字,工藝精美,反映了近代中期手工業發展的水平。

墓主曾仕於太宗、熙宗、海陵、世宗四朝。

墓中出土百餘件文物,被譽為中國北方的「馬王堆」。

八思巴文金聖旨牌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內蒙古大學民族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展

金質,長21厘米,寬6.5厘米,兩面刻八思巴文,意為:藉助長生天力量,皇帝的名字是不可侵犯的,不尊敬服從的人,將被定罪致死。

注1:文中照片均為作者拍攝。

注2:文字內容參考展品說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代文物精華展開幕70餘件國寶走進寧波

從今天開始,寧波博物館將展出「發現契丹——遼代文物精華展」。這次展覽中的展品都是從內蒙古博物院引進的。110件文物、51件輔助展品中有國家級珍貴文物73件。屆時,展廳將布置成美麗的傳說、草原帝國...

當契丹風遇上揚州工

在內蒙古奈曼旗一處山脈的地底下(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西),這裡就是被列為「七五」期間國家重大考古發現的遼代陳國公主與附馬合葬墓。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是迄今為止,在出土遼墓中,保存最完整、規模...

草原牧歌 契丹文物 匯集

契丹文化以遼代文化為主體,在中亞與歐洲均有廣泛影響。契丹文化源於創造了強大軍事王國(遼國)的古代的遊牧民族_契丹民族,契丹王朝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尊孔崇儒,漢契一體,先後創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