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8就去世的陳國公主,為何戴著黃金面具下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座古墓,

一件黃金面具,

呈現一種獨特的喪葬習俗。

一段輝煌歲月

一個盛世王朝

採用獨特的方式長存世間

千年前馬背民族的榮耀,考古界震驚中外的發現,時光流轉中,鎮館之寶見證馬背民族的歷史。

央視講解陳國公主黃金面具

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一件堪稱鎮所之寶的重器:遼代的黃金面具。

為主人量身定做的黃金面具的功能是什麼,它背後有什麼樣的歷史信息?回答這些難題,從黃金面具被發現的那一刻起。

陳國公主黃金面具

長20.5厘米、寬17.2厘米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該面具採用捶揲工藝製作而成,它長20.5厘米,寬17.2厘米,成人臉的大小相等。

這些面具在耳朵上清晰可見,臉部圓潤,我們睜開眼睛和嘴唇很小,它描繪了契丹民族的女人出現。

神秘的青磚

掀開千年遼代古墓的面紗

1986年,在內蒙古奈曼旗,剛剛擔任奈曼旗王府博物館館長的敖秉權接到斯布格圖村村民的報告,在當地一座蓄水大壩的建築工地上,推土機推出了長磚。

經過考古調查,確定遼墓所在地是哪一座。

這座墓葬的規格,也是王侯級別的。

根據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這是第一個在家裡發現的皇家陵墓遼代從未被盜。

墓主人是遼宸的外孫女,對公主有著顯著的影響,她葬在她丈夫和他的叔叔家裡,駙馬都尉蕭紹矩。

墓門

打開墓室,眼前的一幕震驚了考古工作者,在官方的床上躺著兩具金面具的屍體,墳墓里裝滿了珍寶。

身上有銀制的頭和鍍金的銀冠,臉上戴著黃金面具。

合葬墓中的兩具古屍

經過考古人員的清理髮掘,合葬墓隨葬品共3227件,有許多製品是用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琥珀、珍珠等貴重材料製作而成。

據記載的墓志銘,墓主人是陳的公主,她是遼景宗和著名的蕭太后的孫女。

而躺在公主身邊的人,是她的駙馬蕭紹矩。

墓誌碑

據文博專家介紹,根據陳公主墓的墓,陳公主墓在墓中出土,這位年輕的公主受到了好幾次榮譽,太平公主和金鋒公主的早期封禁,並成為「陳公主」。

16歲時,她嫁給了十歲以上的紹興叔叔。

墓誌中關於駙馬的介紹非常少,但查閱《遼史》得以發現,駙馬都尉蕭紹矩,乃遼仁德皇后之兄,為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死時年僅三十五歲。

蕭少居不僅是高貴的公主,竟還是陳叔叔。

墓志銘

據專家介紹,遼朝的皇族一般為耶律氏、後族為蕭氏,為了牢牢把握兩大家族的政治力量,便盛行這種近親聯姻的方式。

這場盛大的契丹貴族聯姻,這是一千年前在北部草原舉行的。

但,這樁非凡的婚姻只維持了兩年。

1018,這位36歲的王子和剛剛超過18歲的小公主去世了。

至於公主為何突然死亡,什麼是疾病的死亡,這些都還是謎團。

在這三千多件器物中,封面和公主臉上最神秘的金面具。

他們為什麼要戴金面具,面具是用來做什麼的?回答這些問題,從早期的契丹人的喪葬習俗。

自古以來,遊牧民族就以水、草、漁獵為生。

他們的食物和衣服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在時間的過程中,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致使契丹獨特的喪葬習俗-樹。

樹指的是死者不是馬上埋葬的,而是樹上的屍體,在自然風化之後,屍體在身體乾燥後被拾起並埋葬。

在葬禮上,人們應該定期進行一系列的儀式活動,在外停放的屍體要美化和粉飾。

在貴族墓中發現的金屬面具、銀網等,主要功能是保持身體健康,讓身體變得更有尊嚴,不要因為長時間而導致腐爛,影響主人生前的形象。

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黃金面具與銀絲網絡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級最高的。

出土的鏨花銀靴

出土的金冠

不過,在陳國公主墓中,我們卻看到了截然相反的場景。

墓室、屍床、黃金面具等奢華的陪葬品並不像史書中所記載的樹葬的葬俗。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契丹建國之後,隨著契丹的鐵蹄踏進中原大地,中原文化受到契丹人的關注,他們開始將本民族的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喪葬習俗也逐漸融合了中原的元素。

除了單純的樹葬之外,還產生了停屍,墓室屍床等喪葬程序。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我們才得以一睹契丹公主的奢華陪葬。

部分出土文物欣賞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爾沁史話》連載之——古墓

[沙石柳畫按]沙石柳畫的故鄉——奈曼旗,在內蒙古通遼市版圖的西南方。源遠流長的科爾沁文化,滋潤著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沙石柳畫的作者與《科爾沁史話》的第一作者喬子良老師,是素未謀面的網友,徵得喬老師...

史上唯一一位戴著面具下葬的,這是為什麼?

一小教師口吃。某日上課領學生讀課文。教師:「日……日……日本鬼子進了村」學生跟讀:「日……日……日本鬼子進了村」。周圍聽課的教師就笑了。這教師大急,對學生道:「不論我日幾回,你們只准日一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