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大唐西域記》殘卷現身新疆鄯善縣吐峪溝石窟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早《大唐西域記》殘卷現身吐峪溝

專家分析:寫本為唐僧贈給高昌王后代的禮物

亞心網訊(記者趙梅)1月12日,亞心網記者從吐魯番學研究院獲悉,文物專家確認吐峪溝石窟寺出土的一件文書為國內著名佛學經典名著《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

據武漢大學教授陳國燦研究分析,該寫本殘卷應該是目前學術界所知道的數十種《大唐西域記》中年代最早的寫本(指成書時按照手寫形式流傳的古籍,區別於刻本)。

據了解,這件《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於1981年出土於鄯善縣吐峪溝鄉石窟寺,殘卷高16.5厘米,長19.5厘米,整篇殘缺達近三分之一,正面裱糊有其他文書,殘卷字體娟秀,上有殘存漢文10行。

殘卷寫本雖沒有年代,但是,考古人員結合寫本正面裱糊的官方文書和《大唐西域記》完成的時間即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研究斷定,其距今約1300多年,屬《大唐西域記》卷七《戰主國》條下。

目前,學術界知道的《大唐西域記》版本多達數十種,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又被譯成法、英、日等多種外文譯本。

在吐魯番寫本發現之前,年代較早的古寫本為敦煌寫本,距今1200至1100年間。

《大唐西域記》,又稱《西域記》,共有12卷。

是由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口述,弟子辯機撰文。

本書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貞觀二十年(646年)成書。

書中綜敘了貞觀元年(一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見聞。

記述了玄奘所親歷的28個城邦、地區、國家之概況,有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是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學、佛教遺蹟的重要文獻。

繼續閱讀

《大唐西域記》緣何來到吐魯番

武漢大學教授陳國燦研究分析,《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之所以傳入吐魯番,和玄奘與高昌王室麴(讀qū)氏家族的關係密不可分。

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記載:唐貞觀元年(627),唐朝高僧玄奘為求取「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教真經,隻身一人從長安前往佛教發源地。

當吐魯番最高統治者高昌國王麴文泰聽說玄奘即將到達伊吾(今哈密)時,立即派人前往迎接。

作為信仰佛教的國王麴文泰,為了能夠長久留住玄奘,更是想盡一切辦法,最終玄奘提議與麴文泰一起到佛祖面前去禮佛,並結拜成兄弟,再次確認「任師求法」。

玄奘臨行前,麴文泰提出:你去西天求法,我全力支持,惟一願望,你取經回來後,請務必再取道高昌停留3年,接受我的供養。

麴文泰派殿中侍御史護送,準備24封書信,給玄奘西行路途中要經過的24個國家的國王,請求各國給予協助,每封信還附「大綾」(高級絲織品)一匹作為信物。

由於麴文泰周到而極其細緻的安排,玄奘順利地通過了西域各國。

據史籍記載和專家考證,17年以後,玄奘在印度取經歸來,準備履行承諾時高昌國已滅,麴文泰早已去世。

於是,他帶著憂傷返回長安,書寫他17年的取經歷程,即《大唐西域記》。

陳國燦研究分析,玄奘完成《大唐西域記》期間,麴文泰後代麴智湛正被安置在洛陽居住,並即將上任西域最高統治者。

於是,玄奘向他贈送西行求法的收穫,以了卻麴文泰的心愿,又盡到弘揚佛法的職責。

相關專家分析,麴智湛從長安帶來《大唐西域記》後,把它交給了丁谷寺(吐峪溝石窟寺)。

當時的西域人,特別是嚮往佛教聖地的僧人,對其讀之恨晚,僅僅幾年,寫本可能就在批閱傳抄中破損,為保護它的完好,後人可能又用廢棄的官文對其進行裱糊。

於是,就出現了今天人們看到的裱糊殘缺寫本。

編輯 / 王建隆

歡迎訂閱此帳號:亞心網微信平台 ID: iyaxin888 (每日推送新疆原創精彩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中國,有一處被遺忘的四大文明交匯地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今天,在許多國家的博物館中,人們都能看到來自中國同一個地方的文物,例如,日本東京國立博...

《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殘卷新解

——「唐僧」玄奘和高昌王室關係密切「近期,我們在組織力量對吐峪溝出土的眾多文物文書進行整理時,發現了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王霄飛所看重的,就是最早的《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寫本是指成書時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