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丨寶雞石鼓山出土青銅器,美侖美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石鼓山墓地,位於陝西寶雞市區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時偶然發現的。


經過連續數年發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類文物共計230餘件(組)。

其中,多達92件的青銅禮器與26組銘文及族徽符號,特別引人矚目。


這不僅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也堪稱陝西乃至全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象生形犧尊

似鹿似羊有翅膀,長著小翅膀的青銅犧尊,可謂精美絕倫。


這件頭部長著鹿角、面部像羊的動物萌態盡顯,犧尊頭部似食草動物,而四足卻長著食肉動物的利爪。


從側面看,這隻「四不像」前腿直立,後腿蹬地,做彎曲狀,一對鳥翼從腹部伸出,似要撒腿狂奔。


此外,除了其背部布滿精美的各式紋飾外,犧尊的臀部和腿部也塑造得圓潤渾厚,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乃多種動物的集合體。

它倆不僅紋飾極其精美,而且造型非常萌。



鳳鳥紋簋

高22厘米,口徑15.6厘米石鼓山西周墓地四號墓八號壁龕出土

腹近球狀,兩側分置獸首環狀耳,垂珥捲曲,耳側陰刻線圖。

圓形蓋,隆起,頂端有圈狀捉手。

圈足較矮。

頸部有龍紋一周,蓋、器以鳳鳥圖案為主體,均以扉棱或浮雕獸首為中,呈對稱狀分布。


這種鳳鳥,體較短,圓睛尖喙,羽冠較長,狀如飄帶,尾羽長而尾尖下垂,末端分叉。

雲雷紋地細膩而無繁複感。



青銅禁


什麼是「禁」?那就是一件長方形類似茶几或酒桌的青銅器,上面或周圍還放置各種酒具。


西周建國後,總結前朝教訓,堅決禁止酗酒。

所以,就把這種盛放酒器的案形器叫做「禁」。



夔蟬紋禁

寶雞戴家灣出土

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龍紋禁

高20.5厘米 長94.5厘米 寬45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出土於3號壁龕。

器身為長方體,中空。

禁面四周裝飾一圈雙首龍紋;四側面邊沿部素麵,正中裝飾直棱紋,上下以突起的扉棱為中心各裝飾相對的四組龍紋,昂首,闊嘴,吻部外翻,圓目,體軀修長,卷尾,左右各飾一組直立的俯首鳥紋,鳥首,曲喙,彎角,圓目,變體上下伸長,卷尾;短邊上下各為兩組龍紋,左右亦為一組鳥紋。

紋飾均以雷紋為地。


禁內壁的頂面與側面之間皆有用以穩固的加強筋,四個側面底邊內斂,亦起加強筋作用。

這件銅禁鑄工精湛,紋飾規整,造型莊重肅穆。

石鼓山三號墓出土的銅禁,是唯一一件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銅禁,禁上的酒器組合,為了解和討論禁上所置器物及禁的用途,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學價值。



以往在寶雞地區曾發現過兩件銅禁,皆為戴家灣出土,一件出土後,包括禁在內的整套器物被時任陝西巡撫的端方所得,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另一件現藏天津博物館。


三件銅禁在形制、紋飾方面相近,細部有所不同,時代大致相同。



乳釘紋四耳簋

高29.7厘米,口徑35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四號墓二號壁龕出土

器身分置四組牛首環耳,帶長方形垂珥,兩耳間設置扉棱。

腹部中央飾一周帶狀直棱紋。

上、下各三排長乳釘紋。

環耳和扉棱部共飾牛首圖案28組。

圈足飾三組兩兩相對的龍紋。

圈足內底有菱形網格紋。

耳部先鑄,爾後再與器身合鑄。


此簋與寶雞戴家灣出土,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四耳簋,以及寶雞紙頭坊一號墓出土的四耳簋極似。

其形制莊重,構造複雜,威嚴神秘,不僅是青銅器中的精品,還具有寶雞地區極強的地域特色。



龍紋鼎

夔龍三角紋扉棱鼎

石鼓山M3、M4出土

該鼎口微斂,斜折窄沿,附耳,鼎腹微鼓,圜底,三蹄足。

腹部鑄六道鏤雕扉棱,其中三道扉棱與三足上的扉棱相對應。

內底接三足處圓柱形凹陷。


鼎沿下以扉棱為界,飾兩兩相對的卷尾夔龍六個。

腹中部飾直棱紋,下部飾蕉葉紋。

足根部飾獸面紋,獸面下有弦紋兩道。

除直棱紋外,其餘紋飾均以雲雷紋作地紋。

鼎通高44厘米,口徑34厘米,腹深22.2厘米。



戶彝

石鼓山M3出土的戶彝,

通高63.7厘米,口徑長35.4、寬23.5厘米,圈足長24.5、寬21.5厘米。

重35.55千克。


彝為廡殿式屋頂蓋,長方形斂口,寬平沿,直腹平底,高圈足。

彝體四角及中線皆有鏤雕扉棱,蓋、頸、腹及圈足飾四層紋飾,均以雲雷紋作地紋。

蓋頂四角向上伸出的扉棱將蓋面分成兩組梯形和兩組三角形斜面,每面均飾倒置的獸面紋,四組扉棱中上部伸出折角扉棱。


蓋頂正中高起的方柱上接硬山屋頂形蓋鈕,兩屋面亦飾倒置的獸面紋,兩側飾三角變體夔紋。

彝頸部向下弧形內收,四面正中伸出圓柱接圓雕獸首耳,獸頭上飾一對掌形角。

而兩側飾頭部相對的夔龍紋。


腹部四側面均飾大獸面紋,獸面為雙層高眉,扁圓目,中間扉棱作鼻,鼻樑隆起,闊嘴獠牙。

圈足四側面以中間扉棱為界,兩邊飾頭部相對的夔龍紋,扉棱下有豎直缺口。

戶彝邊角、四面中心線,均置扉棱,既掩蓋合范的痕跡,又可改善器物邊角的平面單調感,增強了造型氣勢。


由於大量採用了高浮雕的裝飾手法,既稜角分明,簡樸粗放,又威嚴壯美,不失神秘莊重之感。

蓋頂及器底均鑄有銘文「戶」字。



冉盉

高28.6厘米,口徑11.6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三號墓三號壁龕出土

侈口,卷沿,束頸,鬲狀袋腹,三柱足。

蓋頂有精緻的雙首龍鈕,蓋與器身一側的牛首銴間有短鏈連接,與銴對應的頸部還設有一管狀流。

蓋緣及頸部飾勾連雲紋,

上下以圓圈紋為界欄。

腹部飾雙線三角紋,流部飾簡化蟬紋。

銴內側的腹壁上鑄銘文一字「冉」。



龍紋簠

高35厘米,口橫51.5厘米,口縱36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四號墓八號壁龕出土

器身長邊一側掛有一鈴,搖之聲音清脆。

器壁中部飾有一周直棱紋。

直棱紋上、下各飾一周對稱分布的數組長尾龍紋。

長方形圈足,弧狀外侈,兩長邊近底中部處各有一長方形鏤孔。


出土之際,器表保留有條帶狀編織物綑紮痕跡。

此簠與故宮博物院所藏西周早期龍紋簠形制、大小近同,器形大氣,莊重典雅,有極強的肅穆感。


是考古出土時代最早的一件簠,對商周之際青銅器研究,以及探討簠形器的起源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學術意義。



單父丁卣

高39厘米,口橫15.5厘米,口縱12.4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四號墓三號壁龕出土

卣蓋兩側有犄角狀翹起的裝飾物。

這兩個寬厚的犄角與蓋、器上的扁平形棱脊,為此卣平添了豪華感。

花蕾形蓋鈕上飾蟬紋;蓋面外圈、器頸和圈足上飾長尾鳳紋,蓋沿、器腹飾垂尾鳳紋,鳳冠均為多齒花冠;提梁兩端各置一個圓雕獸首,提梁外側飾兩頭龍紋,內側飾變體龍紋;犄角外飾蟬紋。


這些紋飾均以細密、規則的雷紋鋪地。

蓋面內圈、腹部上端為直棱紋。

圈足內設置四個加強筋。

器內底銘文三字「單父丁」。

出土時腹內置有一件銅斗。



銅斗


鳥父甲鼎

高33.3厘米 口徑26.8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出土於1號壁龕。

口微斂,折沿方唇,直立耳,腹部圓鼓,圜底,三柱足。

口沿和柱足處均飾有獸面紋。

獸面由兩兩相對的俯首龍紋構成,雲雷紋為地,並以短扉棱為間隔。

內壁鑄銘文3字,「鳥父甲」。


此鼎造型莊重大方,紋飾規整,層次分明。

形制、紋飾與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相似。

此類樣式應流行於商周之際。



守卣

高21厘米 口橫10.6厘米 口縱7.8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1號墓出土

器身呈橢圓形,具蓋,蓋頂中央有花蕾形鈕。

器身子口,扁腹外鼓,圜底,矮圈足。

綯索狀提梁,兩端與器身以圓環相接。

蓋緣飾回首龍紋,器身頸部前後各鑄有一浮雕獸首,左右分飾回首龍紋。

圈足飾一周帶狀圓圈紋。


器、蓋同銘,各一字:「守」。



呰鼎

高22.1厘米 口徑16.8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出土於2號壁龕。

口微斂,折沿傾斜,直立耳。

器底分檔,作三分的圓弧形,是為鬲鼎。

器腹飾三組卷角大獸面,分別與三足相對應。


該鼎保存良好,銹跡較少,通體金光璀璨。

鼎內壁鑄銘文1字:「呰」(或釋「正」),該銘文多見於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此鼎分檔較淺,柱足較高,具有西周早期鬲鼎的形制特點。



乳釘紋簋

高19.6厘米 口徑27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出土於2號壁龕。

敞口折沿,頸部微束,鼓腹,高圈足。

器腹兩側分置獸首環耳,作鳥獸嵌合母題。

頸部前後各鑄有一浮雕獸首,兩側為帶狀的鳥紋間隔以火紋。


腹部飾斜方格尖刺乳釘紋,乳釘較粗,高凸器表。

圈足飾兩兩相對的回首鳥紋,以淺扉棱為間隔。

耳鋬上鳥的羽翅,鋬下長方形垂珥上鳥的尾羽和爪子均以陰線勾勒。

此簋鑄造精良。



亞共父丁尊

高25.8厘米 口徑20.2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1號墓出土

大敞口,束頸,腹部微鼓,喇叭狀圈足,器腹一側有環形獸首鋬。

獸角呈柱狀,帖服於耳面。

腹部飾卷鼻龍紋,兩兩相對,以列旗紋為上下界欄,淺扉棱為間隔。


圈足內壁鑄銘文5字:「亞共父丁」,傳世器中又有兩件「亞共父丁角」,與之同銘。

此尊所裝飾的列旗紋具有西周早期特點,而所設置的單鋬形制比較特別,僅在西周早期的尊形器中有少量發現。



鳥形飾

高3.4厘米 長6.7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出土於填土。

1組2件,形制、大小相同。

鳥為俯臥狀,昂首,尖喙,圓目,雙翅微張,作躍躍欲飛狀,背脊起棱,燕尾。

鳥身裝飾鱗片紋。

腹內中空,設有橫樑。


這組鳥形飾與車器同出,可能為車上的裝飾物。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一批國之重器將在香港拍賣

青銅器好像今年開始是個大熱,不僅之前小四介紹過在兩個月前紐約亞洲藝術周中,日本藤田美術館的幾件青銅器都已高價成交後,在4月初的香港春拍上也有青銅器的專場。如今在香港大唐國際的中國高古藝術專場中,...

除了國寶何尊,青銅饕餮盛宴上還有這些重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暑假過半,如果你沒有外出看世界的打算,去博物館裡看展覽是個不錯的選擇。8月6日晚,「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展,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25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