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考古首次發現半圓形碼頭 碼頭形狀可考證乾隆船隊停靠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者今天上午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圓明園紫碧山房遺址已完成一期2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即日起啟動瓦片、琉璃等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修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圓明園在本次考古中首次發現了半圓形碼頭。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圓明園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遺址,由於一期考古已經完成,為了保護文物現場,遺址已經被欄杆圍檔起來並有專人值守。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成員張利芳從2016年紫碧山房考古發掘工作獲批啟動以來,一直在跟進考古進度,一年多的「陪伴」讓她對這裡了如指掌。

「紫碧山房建於雍正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前後對這裡進行過大規模的改建。

」張利芳說,雖然圓明園以園林景觀為主,但內部建築也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祭祖、聽政、上朝、休閒娛樂等,而紫碧山房就是皇帝休閒娛樂的場所。

「乾隆又很喜歡江南風格的園林建築,所以紫碧山房也是一個有山有水有石有溪澗的江南野趣風光園林建築。

張利芳帶著記者走進了遺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坑。

「現在看是個坑,但其實這是河道的一部分。

」張利芳告訴記者,紫碧山房的南側臨水,歷史資料顯示是一條名叫北長河的河道,皇帝坐船從東邊過來,停船靠岸後可以直接下船,步行十幾步就能進入紫碧山房的宮門。

坑深兩米左右,坑內可見兩組石砌的台子,兩組石台底部的直線距離不足一米,從外觀看靠東的是方型,靠西的是半圓型。

「這是我們這次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了,在圓明園的考古發掘當中,這是第一次發現了半圓形碼頭。

」張利芳說,兩組石台都是碼頭,用於泊船。

「我們設想一下,皇帝坐船從東邊過來,船身順勢停靠在東側的方形碼頭,讓皇帝、妃子等重要的人先下船,船再往前行幾米到半圓形的碼頭停放,半圓形碼頭從上到下有個梯形的坡度,正好和船頭的弧度吻合,方便固定船頭。

」張利芳說,目前這些都是設想,考古發掘完成之後,還要進行大量的考證工作來解開這些謎團。

更重要的是,半圓形碼頭在歷史資料上是沒有記載的,是張利芳和同事在考古發掘的過程中發現的,這不僅積累了考古資料,還豐富了圓明園的歷史文化內涵。

「我們的考古工作能發現歷史遺蹟的『五臟六腑』,找到『毛細血管』,這才讓我們真正興奮。

張利芳介紹,紫碧山房主體部分占地1.37萬平方米,一期考古發掘面積2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圓明園的最高點寒山,以及值房、宮門、紫碧山房殿、含余清、澄素樓等建築遺蹟,還有碼頭、石橋、圍牆、道路系統、河道、山體、排水道等附屬設施,出土瓷片、琉璃及石質建築構件等少量文物。

同時,考古發掘還發現了早期散水、早期牆基、山體攔土牆及「滿堂紅」基礎、排水道、石板路等新遺蹟現象,基本摸清了該建築遺存建於三合土夯築的滿堂紅基礎之上的工程做法。

其中大部分建築基址的滿堂紅基礎是近幾年圓明園考古發掘見到的最厚的,有的厚達兩米,體現了清代皇家對建築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圓明園紫碧山房遺址已完成了一期考古發掘,即日起啟動瓦片、琉璃等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修復工作。

二期考古發掘工作要等待上級部門批覆才能啟動,屆時二期啟動之後,同一期一樣,也將開放為公眾考古基地,市民可預約參觀。

北京晚報記者 葉曉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新發現」:圓明園傳統中式建築是主體

原標題:如園發掘面積兩千平方米,出土文物千餘件 「傳統中式建築才是圓明園的主體」「如園的發現,在圓明園考古史上獨具意義。」近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除了在考古工地埋頭幹活外,還...

圓明園考古教人看懂有形有色的歷史

窺見「萬園之園」曾經的氣派——圓明園遺址最新考古發現披露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靈動的「鎏金銅象首」、精緻的「雀籠黃釉琉璃」、古樸的「嘉慶御製刻石」、精美的「粉彩瓷磚」等,圓明園廢墟之下這些「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