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這份刻骨銘心的歷史——圓明園公共考古的啟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這次我們在考古發掘中的意外收穫是:在如園遺址發現了大面積過火證據。

這更直觀地喚起了公眾的歷史記憶。

」提起圓明園考古發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的張利芳博士首先想到的是考古對公眾的意義。

精美的粉彩瓷磚。

張景華攝/光明圖片

開放式的考古

現場探查、布探方、發掘、記錄、畫線圖……是每個考古發掘現場都要做的事情。

但與其他的大遺址考古發掘不同的是,圓明園考古從一開始便將公共考古當成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始終。

2015年、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聯合圓明園管理處,分別在西洋樓景區養雀籠遺址、遠瀛觀遺址、如園啟動了考古發掘,公共考古工作同期開始。

常見的考古工地,多由一人多高的鐵皮圍起來,出入口張貼著「考古重地,禁止入內」的告示,充滿神秘。

而圓明園的考古是開放式的,工地周邊只有一圈半人高的柵欄,觀眾可清楚地看到考古工作者的每個動作。

公眾的近距離觀察,對課題組成員提出了日常考古工作之外的要求——每個人都要當好公共考古的宣講人,講好圓明園的故事。

張利芳介紹:「我們現場的每個考古工作者都肩負著講解的責任。

課題組還精心準備了介紹考古常識的展板,立在工地周邊,一方面傳播了考古知識,一方面也更加激發了觀眾對考古工作的好奇心。

走出工地的考古

對於圓明園來說,公共考古不僅僅在於傳播考古知識,更在於揭示遺址本身所承載的歷史記憶。

張利芳說:「我們今天做考古工作,一併開展公共考古,就是要揭示圓明園遺址的面貌,發掘它的文化內涵,以真實客觀的實物材料,揭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讓國人能夠觸摸到它的肌體,感受它昔日的氣象。

圓明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何將考古成果轉化,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是圓明園管理處一直努力的方向。

今年在園內西洋樓展覽館舉辦的考古文物展,陸續分批展出近年來圓明園考古發現的文物,免費開放。

這些文物大都是第一次面向公眾展示。

比如鎏金銅象首等都是出土文物中的精品。

圓明園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說:「當年,圓明園的建築、陳設是與紫禁城、頤和園等皇家宮殿園林一樣的金碧輝煌,如今的殘缺不全正是侵略者罪行的證據,也正因此這些文物凝結了一份特殊的民族情懷。

2016年8月17日,圓明園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軟體等新媒體平台上直播考古實況,讓更多人在網絡上近距離觀看並了解考古工作,觀眾人數突破10萬人次。

學會分享的考古

公共考古怎麼開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王仁湘對此有較深入的思考。

「知會大眾,讓大眾了解我們所獲取的考古信息,這是公共考古最基礎的工作。

」他坦言,「極少數人從事的考古,偶有驚人發現,對公眾而言可能很不容易理解,長久形成的隔膜讓考古很容易被誤解,也很容易被神秘化。

要讓公眾了解考古、學習考古,乃至消費考古。

近年來,考古人已經有了許多嘗試。

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說:「我們做公共考古不是噱頭,是為了更多人、更多學科能夠理解、運用我們的研究成果,這些人、這些學科能夠在更深層次上與考古學科相結合,從而拓展考古學的研究領域,促進考古學科的進步。

「考古學的價值要更大化,必須將公共考古由附加和尾巴變為常規考古工作的組成部分。

」王仁湘說,公共考古是學科的基本擔當之一,不是可有可無的擺設。

他認為,考古要有兩條戰線,一條在田野,一條在書房。

田野考古人可以做的,是即時展示新發現,開放發掘現場、開放整理工坊,還應當建立發掘整理志願者人才庫,部分取代臨時民工。

書房考古人要側重研究,研究成果要及時加工轉化,加調五味,烹出一道道美味大餐奉獻社會。

「考古是神奇的,考古教人看懂有形有色有聲有味的歷史,教人由從前理解當下,前瞻未來。

當然,考古學也是一種奢侈品,我們有義務讓公眾來共享這份奢侈。

你若是安於獨享那穿越時空的樂趣,不覺得是過於自私的一念之差嗎?」王仁湘的話充滿詩意,意味無窮。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8日 05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圓明園考古教人看懂有形有色的歷史

窺見「萬園之園」曾經的氣派——圓明園遺址最新考古發現披露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靈動的「鎏金銅象首」、精緻的「雀籠黃釉琉璃」、古樸的「嘉慶御製刻石」、精美的「粉彩瓷磚」等,圓明園廢墟之下這些「高大上...

90後文物修復師畢超:我在圓明園修文物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許雯 發自北京6月14日上午10點剛過,北京城區氣溫直逼35度。就在前一天,北京發布今年入夏以來首個高溫黃色預警,這樣的高溫還要持續三天。位於北京西北角的圓明園遺址考古...

圓明園106件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的工作人員在「圓明園考古展」上介紹最為精美和珍貴的銅鎏金象首發掘過程。本報記者 吳鏑攝本報訊(記者 袁京)大宮門河道中出土的銅鎏金象首、西洋樓養雀籠的黃釉琉璃構...

考古「新發現」:圓明園傳統中式建築是主體

原標題:如園發掘面積兩千平方米,出土文物千餘件 「傳統中式建築才是圓明園的主體」「如園的發現,在圓明園考古史上獨具意義。」近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除了在考古工地埋頭幹活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