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著迷的漢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書,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象徵,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

在紙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除了把文字記錄在甲骨、金石上之外,使用最為廣泛、時間最長的便是竹和木,而經過加工後寫了字的竹和木就稱為「簡牘」。

簡牘始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可知,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21),簡牘已大量使用。

秦漢時期(前221—220),簡牘是最主要的文字載體。

隨著造紙技術的不斷進步,直到東晉末年才逐漸被紙張取代。

也就是說,它作為主要的文獻形式在中國使用的時間長達千餘年。

曹魏˙樓蘭木簡

魏晉˙樓蘭木簡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雖然我們常說「簡牘」,但其實「簡」和「牘」是不同的概念!簡,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削成長條形,再將寫字的一面打磨光滑;如果是竹質的,還要用火將竹子烤乾防蛀,「殺」去竹青,烤出「汗」珠,故稱「殺青」或「汗青」。

從簡的長度來看,一般的簡片長約23厘米,而寬多為1厘米左右。

漢代竹簡對於各種書信多規定用1尺長的簡片(在漢代,1尺長度約等於23.5厘米),這也是「尺牘」這個概念的由來。

官府所用文書簡長為2尺,用於書寫儒家經典的為2尺4寸,而用於書寫法律法規條文的長簡可達3尺!

湖北江陵張家山漢簡《算數書》

而牘,多為木質,與簡不同之處是加寬了好幾倍,有的寬到6厘米左右,個別的達15厘米以上,呈長方形,故又叫做「方」或「版」。

牘多用來書寫契約、 醫方、 歷譜、過所(通行證)、書信等。

安徽紀莊漢墓木牘

較長的文章或書所用的竹簡較多,須按順序編號、排齊,然後用繩子、絲線或牛皮條編串起來,叫做「策」或者「冊」。

漢代的曆書簡冊

《竹書紀年》圖冊

二十世紀以來,全國各地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木簡和竹簡,比較著名的有: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1號墓出土竹簡4942枚,2 號墓出土32枚,都是先秦古籍與古佚書,這是考古發掘中第一次出土這樣多的古籍 (稱銀雀山漢簡)。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1155枚竹簡,這是自發現簡牘以來第一次出土的秦簡 (稱雲夢秦簡)。

1983年湖北江陵張家山3座漢墓中發現西漢早期木簡千餘枚,其中有《漢律》等漢代法律古籍。

山東銀雀山漢墓竹簡 《孫子兵法》

出土南越木簡的滲水井J264

南越國木簡

簡牘書法與秦漢碑刻、唐楷、以及二王體系相比之下顯得很草率,很稚嫩,但這正是它的可愛之處,正像我們回頭去看我們自己的童年一樣,稚嫩卻美好。

曹魏˙樓蘭木簡

魏晉˙樓蘭木簡

魏晉˙樓蘭木簡(局部)

魏晉˙樓蘭木簡(局部)

魏晉˙樓蘭木簡

魏晉˙樓蘭木簡、牘

魏晉˙樓蘭木簡(局部)

魏晉˙樓蘭木簡

魏晉˙樓蘭木簡

魏晉˙樓蘭木簡

西晉˙樓蘭木簡

西晉˙樓蘭木簡(局部)

魏晉文書的書寫載體,正值我國由簡牘向紙質過渡的交替時期。

從曹魏開始,木簡文書逐漸減少,紙質文書不斷增加,到前涼時期紙質文書幾乎代替了木簡文書。

樓蘭出土的簡紙文書墨跡,非常真實地展現出了這一時期複雜多變而又極具研究價值的情況。

晉涼˙樓蘭木簡

來自篆刻微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