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哈民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為與會領導和嘉賓參觀遺址出土文物。
8月19日,內蒙古哈民考古遺址公園開園儀式在科左中旗舉行。
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中國文物學會常務副會長黃元,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自治區駐通遼市督導組常務副組長馮呼和,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副局長王大方、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吉平、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新出席儀式。
單霽翔和王大方分別在儀式上講話。
市領導道爾吉、高琦、寶音達來、郭建偉、於渢、王軍,科左中旗文化顧問王明義,通遼社會扶貧促進會會長王佐玉,哈民考古遺址公園發掘研究單位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專家學者及科左中旗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儀式。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道爾吉宣布開園,副市長於渢講話。
哈民茫哈史前聚落遺址位於科左中旗舍伯吐鎮哈民艾勒嘎查東北3.5公里處,距今約5500年至5000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在內蒙古乃至東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一處大型史前聚落遺址,總面積17萬平方米。
自2010年保護性發掘以來,已發掘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1座、墓葬14座,出土玉器、麻點紋陶器、骨角蚌器和石器等珍貴文物2000多件。
單霽翔在講話中指出,哈民聚落遺址是我國重大考古發現。
它的發掘,使科爾沁的地域歷史實證足足提前了1000多年,也充分證明了科爾沁地區是中華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通遼市委市政府、科左中旗旗委旗政府以及考古工作者高度重視哈民聚落遺址的保護和挖掘工作,更好地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哈民考古遺址公園開園,是對哈民聚落遺址搶救保護的新起點、新開端。
今後要牢固樹立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理念,進一步加強哈民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讓內蒙古哈民考古遺址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王大方在儀式上指出,內蒙古哈民考古遺址公園是了解科爾沁地區史前文明的重要窗口。
哈民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是內蒙古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件喜事,也是全區遺址公園建設的一件盛事。
要繼續做好遺址的研究保護工作,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將一如既往支持哈民遺址保護與利用及開放工作,積極打造科爾沁草原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讓科爾沁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於渢指出,通遼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哈民考古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我市將以此為新的起點,認真總結哈民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建設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廣泛聽取和採納專家學者的意見,在科學保護和科學開發利用方面繼續進行探索,努力做到既有效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又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積極打造彰顯科爾沁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為打造祖國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和「東北看草原、自駕游通遼」的文化旅遊品牌,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哈民遺址的價值可以概括為「三大史前奇觀、一大改變」。
第一大奇觀為:它是中國考古工作首次在北緯43度以北地區發現的史前聚落,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
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遺蹟現象之震撼、出土文物之豐富,在整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是極為罕見的。
第二大奇觀為:遺址內發現的十幾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房屋木質構架,再現了新石器時代半地穴式房屋的構築框架情況,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史前聚落遺址中尚屬首次發現。
第三大奇觀為:房址內發現凌亂堆棄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類罹難場所,其中一座僅18平方米房址內發現的97具人骨遺骸,令人觸目驚心,堪稱中國史前之最。
一大改變為:哈民遺址的發掘不僅發現了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哈民文化」,使科爾沁的地域歷史實證足足地提前了1000年,而且改變了史前科爾沁地區一向被視為邊塞蠻荒之地的看法,充分證明
了科爾沁地區是中華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哈民遺址已成為考古界、史學界、社科界研究的一大熱點。
2011年度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16年被自治區文物局評為「第五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自治區首批10大考古遺址公園」。
通遼哈民史前聚落遺址將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旅遊勝地
近日,記者了解到,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人員獲得一批植物遺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標本。據了解,在考古工作期間,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