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哈民史前聚落遺址將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旅遊勝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記者了解到,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人員獲得一批植物遺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標本。

據了解,在考古工作期間,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學院的考古人員在哈民忙哈遺址的一間房內,發現了大籽蒿植物種子,總數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錄》等古代文獻中都對大籽蒿植物的採集、食用方式進行了詳細表述。

考古界認為,野菜是隨著農業的發展出現的一種補充食物,其生長在田間、路旁、溝渠等地方,在糧食困難時期可與糧食混搭食用。

因此,哈民忙哈遺址出土的野菜籽應該與人類早期艱難的生活環境相關。

記者了解到,哈民史前聚落遺址(簡稱「哈民遺址」)位於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哈民艾勒嘎查東北3.5公里處林網帶北部(東南距舍伯吐鎮30公里,西南距通遼市50公里),遺址核心區相對低洼平坦,被掩埋在1米多厚的風積沙層下。

遺址總面積25萬平方米,該遺址是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經碳14測年,該遺址年代為距今5600至5100年,是迄今為止在內蒙古乃至東北地區發現的面積最大的一處大型史前聚落遺址。

另據市文化局文物科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入駐哈民遺址開展工作,2010年開始發掘,目前,發掘面積已達7000平方米,清理出環壕3條、房基55座、灰坑56座、墓葬12座、人骨遺骸186具,出土玉器、麻點紋陶器、骨角蚌器和石器等珍貴文物2000多件。

發掘過程中,清理出因失火坍塌但保存較完整的房屋頂部木質結構的房址,再現了新石器時代半地穴式房屋的構築框架情況,房址當中還發現了凌亂堆棄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類罹難場所,其中一座房址內發現人為棄置人骨遺骸97具,凝固了歷史瞬間所保留的原生狀態,此現象證明該遺址是遭遇突發事件而廢棄的,經專家現場鑑定,被棄置的人骨遺骸多為婦女和兒童,真實地反映了古代部落的生存景象。

哈民遺址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現象之震撼、出土遺物之豐富,在整個東北乃至中國北方地區的史前考古中都極其罕見。

哈民遺址的發掘不僅發現了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而且為相關聯地區新石器文化源流的探索、文化體系的構建和區域間考古學文化關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於深入研究新石器時代當地原始居民的社會結構、政治關係以及生活方式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極其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

2011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14年哈民遺址被列為第五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之一。

此外,哈民遺址管理處負責人表示說,為更好地保護遺蹟,自哈民遺址發掘之日起,科左中旗旗委、政府研究起草了《科左中旗哈民遺址展示館、博物館概念性構架初步方案》和《科左中旗哈民遺址展示館、博物館項目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針,使具有歷史、藝術、紀念、科學價值的文物永久地保存下來,以歷史文化認知發展為主線,規劃建設集遺產保護、文物展示、考古體驗、文化創意、休閒交流、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史前考古文化遺產旅遊區,將哈民遺址及其周邊500畝區域打造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文化旅遊勝地。

截至目前,項目一期工程中的遺址展示館、遺址博物館、遺址大門、配電室、鍋爐房及通遺址公路主體工程已經完成。

哈民史前遺址博物館計劃於今年年底建成。

聲明:

一、凡註明來源為"正北方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內蒙古正北方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二、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正北方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 責。

三、如因轉載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站聯繫,請於作品發布日期後30日內進行。

正北方網聯繫方式:

電話:0471-6635129、0471-6659693 | E-mail:[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內蒙古新發現一處哈民文化遺址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3日專電(記者勿日汗)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遼市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根據遺址房屋形制、出土遺物特點推斷,這個遺址屬於哈民文化遺存。哈民文化是一種新的考古學...

科爾沁哈民忙哈出土的史前玉石器!

哈民忙哈是哈民村東北的一處高沙崗子(傳說哈民是清代生活在這裡的一個喇嘛,人們為紀念他,便將村名冠以「哈民」,「忙哈」為蒙古語,意為沙坨子),遺址就位於這處沙崗子的南坡下。這裡南望西遼河,北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