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青銅鏡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在諸多古物收藏中,銅鏡因其「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精奇,辭旨之溫雅」越來越引起現代藏家的重視。

收藏一面銅鏡,欣賞精良的紋飾鏡銘,可陶治性情,從先秦至民國,每一面銅鏡都包涵了它所在時代的文化特徵及藝術價值。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作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銅鏡是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久,鑄造數量最多的銅器。

從四千年前的齊家文化,到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國,無數的銅鏡以其精良的製作、華美的外觀和豐富的銘文,向我們展示了古人對自身形象和家居環境的品味與要求。

中國古代最早用於照面的器具叫「水鑒」,就是用瓦或者青銅製成水盆,以水照面。

銅鏡雖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但由於青銅本身的珍貴,所以很長時間內並非民用,僅被用於祭祀等特殊場合。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盛行和銅價下降,比水鑒方便的多的銅鏡開始迅速普及。

漢代經濟發達,銅鏡的工藝和產量都有了質的飛躍,出現了極為精緻的藝術品,甚至還有透光鏡等特殊銅鏡產生。

銅鏡的興衰和社會經濟環境有很大關係,漢朝滅亡後國家動亂,沒人有心思去梳妝打扮了,銅鏡的生產一落千丈。

然而到了唐代,人們生活安定,對銅鏡的需求又重新高漲,銅鏡的工藝也隨之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出現了螺鈿鑲嵌和金銀平脫等精美產品。

漢代銅鏡的紋飾更加變化多端,各種紋飾複雜多變,但大多都和神獸紋或雲雷紋相關。

到了唐代以後,紋飾趨向寫實,一改神怪滿鏡的局面,各種人物故事和吉祥的圖案,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真實情感。

傳說,最早的銅鏡為軒轅黃帝所制,「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

事實上中國最古老的銅鏡也確實出自史前,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就已經有了,只是形體較小,紋飾簡單。

最早關於銅鏡的文字記載出現於戰國末期,那個時候社會變革劇烈,生產力迅速發展,銅鏡大量出現,而且工藝迅速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出現了神奇的「透光鏡」,根據對現收藏於我國上海博物館的漢代「銘文透光鏡」的發現和研究,學者對那時的銅鏡製造和加工技術又有了新的認識。

所謂「透光鏡」是指那種鏡面平整光滑,不僅能反射光線,並且能把鏡背的紋飾圖案同光線一起反射到淺色屏障上的一種銅鏡。

因為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從中國唐宋以來便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甚至被稱為「魔鏡」。

不僅中國古代著名學者對銅鏡「透光」現象進行了考察研究,現代各國科學家們也同樣對銅鏡「透光」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實驗和探索。

銅鏡在大量製造加工的同時,應當有很多 「透光」鏡是有意無意地通過出范後的磨光被加工出來的。

在漢以前或以後年代中鑄造的銅鏡,很有可能在被加工後也有所謂的「透光」現象,但多數當是無意中產生的。

在歷經了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後,中國古人的智慧和才能永遠地凝聚在一面面銅鏡上面,無聲卻又有形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不僅如此,還更有待人們對其新的發現和認識,有待人們將它蘊涵著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

本文在此結尾之際,希望並預祝對中國古代銅鏡的研究方興未艾,碩果纍纍。

收藏有危險,須謹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精美珍品:千年古銅鏡

中國青銅器是舉世公認的頂級藝術品,而古銅鏡製作又將青銅鑄造工藝推向了巔峰。中國在距今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青銅鏡,經歷了商、周、漢、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後,青銅鏡才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