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專著《小黑石溝考古發掘報告》出版發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新聞網2014-07-28 20:42:16
中新網呼和浩特7月28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28日下午對外發布,由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赤峰市寧城縣博物館編著的《小黑石溝考古發掘報告》,近期在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
《小黑石溝考古發掘報告》一書,以內蒙古寧城縣小黑石溝歷年考古資料為主,加上歷年來徵集和採集的實物資料,對這一遺址的主要文化內涵——夏家店上層文化做了詳細介紹和總結。
全書分4章、共76萬字、300餘幅圖。
這是近年來中國考古界發表的一部內容豐富的研究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青銅文明的考古學專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小黑石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甸子鄉小黑石溝村,是一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大遺址。
自1985年以來,共對小黑石溝遺址進行過三次考古發掘(1985、1992—1993、1998年)。
通過考古發掘在遺址中發現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銅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文物。
其中,青銅器的價值最高。
出土文物包括貴族使用的禮器、車馬具、武器、工具裝飾品等,代表了中國古代北方長城地帶草原青銅文明的最高水平。
據悉,在遺址中共發掘72座古墓,可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墓葬為部落首領的大型石槨墓;二級墓葬是部落武士墓;三級是貧民墓。
根據墓葬可知,當時的社會形態已步入階級社會初期。
根據對出土的禮器、武器、陶器的考古學研究,小黑石溝遺址可分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期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第二期為春秋中期至戰國中期;第三期為戰國晚期。
在這三個階段的約600年中,該地區居住著一個強大的部落,結合歷史文獻考證這個部落應當是東胡部落集團的一部分。
東胡在周代見於記載,在《逸周書》、《山海經》、《史記》中,對東胡均有記述。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告訴記者,東胡部落集團的一部分居民們,分布在小黑石溝地區。
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定居農業與牧業、漁獵業並存。
他們有發達的手工業和青銅冶煉業,使用著戰車和青銅短劍,從西周晚期到戰國晚期他們一直在此地區活動。
可能在戰國晚期,他們與燕國發生戰爭,從而退出這一地區。
在王大方看來,以小黑石溝遺址所代表的夏家店上層文化從強盛到衰落的過程,反映了在草原青銅文化發展中多元文化碰撞和發展的歷史。
《小黑石溝考古發掘報告》一書,用考古學的方法揭示了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青銅文明的進程。
(完)
彭陽縣發現大型西周諸侯王墓葬群!
經過7個多月的考古發掘,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在彭陽縣新集鄉姚河村發現了一處占地60萬多平方米的大型西周墓葬群,目前探明的墓葬達50多座。從已經發掘的10座墓葬中,出土了數量眾多的青銅馬車陪葬品,專家...
周原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西扶風舉行 發表周原考古宣言
11月28日下午至11月29日,周原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寶雞市扶風縣舉行。來自全國和海外的著名考古專家、學者圍繞周原遺址考古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學術交流。 周原遺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以出土...
四川考古首次大規模發現半地穴式房址
中新社成都10月11日電 (岳依桐)記者11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日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寧河流域首次大規模發現、辨識出半地穴式房址。這在四川地區尚屬首次。2016年8月以來,四川...
行唐故郡遺址入選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2018年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我市行唐故郡遺址以遺存數量豐富,考古意義重大,成功入2017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馬家塬遺址:西戎文化的隱形血脈
馬家塬遺址位於張家川縣木河鄉桃園村馬家塬,距縣城17公里,面積約80萬平方米,海拔1874米。遺址所處地形較為特殊,它北依馬家塬山樑,東西兩側為地勢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緩,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