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坪:秦人從這裡出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太多的謎團,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初周公東征平定「三監之亂」,遠徙餘部至今甘肅省甘谷縣朱圉山,「以御奴之戎」,到公元前221年橫掃六國,完成統一,建立大秦帝國,幾百年的隱忍、砥礪、奮發以至巔峰,一個「其興也勃焉」似乎難以說明一切;僅僅15年的統治,匆匆傳國三世,則絕對是「其亡也焉」。

雖只是星光一線,斑斕處,早令人眼花繚亂。

對於秦的起源和發祥,兩千多年來也是迷霧重重,秦人從哪裡來?眾說紛紜之間,大致可歸為兩類:西來說和東來說。

西來說東來說各有所據,但在沒有地下考古發現支持的情況下,單憑片言隻語要弄清秦之起源,遠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1947年,著名學者裴文中先生在渭河流域調查時發現了毛家坪遺址。

1956年,甘肅省著名學者張學政先生等再次對毛家坪遺址進行詳細調查,發表了相關調查資料。

1964年,毛家坪遺址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198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和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先後進行了兩次發掘。

毛家坪遺址位於甘肅省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地處渭河上游南岸二階台地,渭河支流毛河東側。

村北是滔滔東去的渭河,村南是名顯古今的朱圉山。

村莊附近的秦人墓地和居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總面積6萬平方米。

1982、1983年前後兩次共發掘、清理墓葬31座、鬲棺葬12組、房基4處,灰坑37個。

其中屬於西周到春秋時期秦文化遺存的有墓葬31座、房基2處、鬲棺葬4組、灰坑37個。

出土陶器1100件(片),玉、石器86件,銅器9件(片),鐵鐮1把,骨器18件。

墓葬形制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多為狹長式。

東西向而偏北,頭西腳東。

除一墓為亂骨葬外,余均為屈肢葬,其中仰身屈肢葬19座,側身屈肢葬10座,俯身屈肢葬1座。

葬制和習俗,反映著部族群體的精神信念,包含著部族文化因素的固有成分。

毛家坪嬴秦墓葬,從西周到戰國早期,墓葬形制一直是長方形豎穴土壙墓。

其葬式是頭西腳東的東西向而略偏西北,有墓道的墓以東墓道為主墓道,車馬放置也一律面向東方。

這一點極可能與嬴人遠古時期西遷的背景有關。

從東方向西方進發,所以頭向西,而東方又是他們部族母體之所在,因眷戀故土而面向東。

陶器凝結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類型的工藝特徵和審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當時的生產生活狀況和習俗。

毛家坪遺址房址和墓葬中大量陶器的存在,尤其是甑、等蒸食器的存在,說明至遲從西周時代起,嬴秦族已經在過著定居的、以糧食為主要食物的農業生活。

陶器形制與甘青地區其他古文化相去甚遠,卻與同時期周文化大致相似,在器物類型和樣式方面,則與周文化陶器幾乎沒有差別。

毛家坪遺址文化遺存的時間從西周一直延續到戰國早期,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文化特徵極其鮮明。

大量的嬴秦墓葬、居址,極具代表性,被考古界視為當時所知的最重要的早期秦文化遺存。

這次發掘,將秦文化的編年推進到了西周時期,在學術史上具有標杆意義,使秦文化研究發生了飛躍性進展。

毛家坪遺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發掘取得了重大收穫,但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謎團。

嬴秦和周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如果說秦人真是東來的話,他到底從哪裡來?為什麼來?為什麼在毛家坪形成如此規模的居址區和墓葬區?甚至時間跨度為何這樣長?文化具有如此的魅力?

空谷回音,尋夢者的腳步越來越近 盜墓是考古的敵人。

可氣、可恨而又啼笑皆非的是有些重要的文化遺存偏偏又是盜墓者首先發現,因盜掘才引起考古學界注意的。

1992-1993年,與甘谷縣接壤的禮縣大堡子山兩座秦公大墓被瘋狂盜掘。

1994年3月至11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堡子山被盜大墓(編號M2、M3)和附屬車馬坑(編號M1)進行了劫後清理,該墓地出土的「秦公」銘文銅器,引起了學術界熱烈討論。

2004年,在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陝西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五家單位聯合組成課題組,啟動早期秦文化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

2004年對禮縣西漢水上游及其支流進行考古調查,新發現漢以前各類遺址98處,其中以早期秦文化為主的遺址38處。

2005年鑽探發掘禮縣縣城附近的西山坪遺址,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

西周時期的遺蹟主要有墓葬6座和少量灰坑,其中M2003為西周晚期的銅三鼎墓,為目前年代最早的秦貴族墓。

2006-2007年重點調查、鑽探和發掘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發現一座面積較大的早期秦文化城址,出土了8件甬鍾和3件鐘,鐘有銘文「秦子作寶鍾」。

2006-2010年,發掘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西戎貴族墓地,發掘墓葬20餘座,出土包含複雜的文化因素。

2009-2011年,發掘清水縣李崖遺址,共發掘西周墓葬19座,大多數為秦墓,出土陶器有濃厚商文化遺風,年代為西周中期偏早。

這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秦人墓葬。

層層剝筍,步步深入。

從禮縣、張家川、清水,從外圍一步步逼近毛家坪遺址時,毛家坪遺址又將以怎樣的姿態蓄勢待發,它留給人們的還有多少震驚,多少可圈可點之處?

2008年8月,清華大學從香港購得2500餘枚竹簡入藏,並隨即成立了以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領銜的「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著手對這批竹簡進行保護、整理和研究。

確認其內容大多為世所未傳的經史類簡書文獻,斷代為相當於戰國中期偏晚,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該中心於2011年12月發表了整理報告《系年》,《系年》是一種編年體斷代史書,由23章組成,概述了從西周初年至戰國初期的歷史,重現和還原了我國古代史上一些迷霧重重的歷史真相。

《系年》第三章載:

飛廉東逃商盍,成公伐商盍,殺飛廉,西遷商盍之民之邾,以御奴之戎。

是秦先人。

對此,李學勤先生作如是解讀:「在戰國楚文字中常被讀『圄』,因此,邾玉(音)(這個字是老虎的虎字取掉下面的幾字,換成壬字)即《尚書·禹貢》雍州的『朱圉』。

《漢書·地理志》天水郡冀縣『朱圉』,在冀縣南梧中聚,可確定在今甘肅甘谷縣西南。

在《系年》的記載中,明確指出周成王把商盍之民西遷到邾,這個地點,也就是秦人最早居住的地方。

」清華大學劉國忠先生在《清華簡與古代文史研究》中進一步指出:「根據清華簡《系年》第三章記載,周武王死後,出現三監之亂,周成王伐商邑平叛,原先商朝重臣(秦人先祖)東逃到商奄(今山東曲阜一帶)。

於是成王東征,殺飛廉,並將一部分『商奄移民』強迫西遷,其做法類似後代的謫戍。

這些西遷的『商奄之民』被發配到朱圉山(在今甘肅省甘谷縣)一帶抵禦戎人,而這些西遷的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

除了果實的甘甜,醉人的,還有風中幽幽的清香

好雨知時節。

1982、1983年發掘的毛家坪遺址就在朱圉山麓,再次發掘該遺址,不僅可使《系年》的記載得到求證,也必將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呈現於世人面前。

2012-2014年,以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梁雲擔綱的課題組再次進駐毛家坪,對該遺址進行進一步調查、鑽探和發掘。

2012年7-11月,考古工作者在遺址溝西居址區北部,發掘面積250平方米。

發掘灰坑210多個,年代從西周延續至戰國,得到大量繩紋灰陶片,從器型看有鬲、盆、豆、罐等,屬於秦文化遺物;還有部分夾砂紅褐陶的鏟足分襠鬲、雙耳罐,屬於東周西戎文化因素;以及春秋戰國之交的小型廣場遺址。

在遺址溝東墓葬區的西部,發掘墓葬印證了《詩經》《左傳》《史記》等文獻中關於秦穆公卒,三良從死,子車為穆公近臣,子車氏為春秋時秦國重要宗族的記載。

毛家坪溝西墓地可能為子車家族墓地;五是發掘的車馬坑全面展現了秦人車制,對研究秦獨特的車馬文化有重要意義。

之所以說毛家坪是早期秦文化研究的寶庫,內涵十分豐富,就在於它的意義和價值除梁雲先生宏觀歸納的上述五點外,還在於能從每一個發現的局部和細部去做微觀的研究,比如冀縣縣城的發現所透露的,除設縣的原因外,還有縣這種行政單元的產生,是貴族體制開始削弱的表現,是郡縣制的萌芽,是改變方國林立,封邑逼都局面走向中央集權制的第一步,它從邊陲地區的起步,類似於後世的「農村包圍城市」。

毛家坪遺址是早期秦文化研究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毛家坪遺址暫時還無法解決早期秦文化研究的所有問題,甚至還不能完全解決《系年》的問題。

毛家坪遺址終將成為朱圉山早期秦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發掘研究是打開了早期秦文化密室的一條縫的話,這次的發掘則無疑是推開了一扇窗戶。

走入密室的門在哪裡,無疑在朱圉山,在朱圉山目前尚不為人準確定位,而很快將重見天日,大放異彩的地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毛家坪遺址將衝刺「國保」單位

光明網11-19 02:03顯示圖片 11月18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作為早期秦文化研究課題重點工作之一的2014年毛家坪遺址發掘暫時告一段落。本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8座,灰坑26個,車馬坑2座...

甘肅聯合考古發掘 10年成果將赴北京展出

商報訊 (記者 馬霞) 記者昨日獲悉,從11月29日起至2015年3月15日,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考古發掘成果將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進行展出,目前參展的620餘件(組)文物已經運...

安徽省懷寧縣孫家城遺址H29發掘簡報

內容摘要:【摘要】200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懷寧縣文物局在安徽省懷寧縣孫家城遺址發掘了西周早期大型灰坑H29,所出陶器群呈現商文化與本地文化相融合的特徵,對於探討東南地區西周早期殷遺民居...

毛家坪的深度

□汪彤在毛家坪見到梁雲的那天,是在一個艷陽天。他步伐蹣跚,曬成古銅色的臉上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鏡片在耀眼的陽光下反射著亮光。作為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領隊,梁雲帶領著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

甘谷毛家坪遺址發掘獲重大突破

甘肅日報2014-09-05 05:30:22實物佐證「華夏第一縣」設立的歷史沿革甘谷毛家坪遺址發掘獲重大突破實物佐證「華夏第一縣」設立的歷史沿革本報甘谷訊(記者牛彥君)今年5月以來,最早的秦文...

安徽阜南迎水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完成

記者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約4個月的發掘,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許堂鄉的迎水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近日順利完成。迎水寺遺址為近圓形的台墩,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因302省道拓寬工程占用遺...

甘肅大堡子山遺址考古又有新發現

光明網07-22 04:54顯示圖片光明日報蘭州7月21日電(記者宋喜群)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考古又獲新進展,一座新發掘的墓葬被初步認定為春秋早期到西周晚期墓葬,為該區域發現的年代最早墓葬。 由...

毛家坪遺址中的「屈肢葬」之謎

毛家坪遺址屬於早期秦文化遺址,是「秦文化的發源地」,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遺址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級台地上,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麵積約60萬平方米。1947年,裴...

甘肅禮縣再次出土驚世文物

2004年以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聯合組成共作組赴禮縣進行早期秦文化研究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

勵小捷調研毛家坪遺址文物保護工作

本報訊【記者趙曉玲】8月24日,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一行來到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就毛家坪遺址文物保護工作進行調研。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正鋒、省文化廳廳長孫偉、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市領...

早期秦文化來源仍待逐步澄清

作者:張春海早期秦文化的來源和面貌,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早期秦文化是秦帝國的文化源頭,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釐清早期秦文化的來源和發展脈絡,對於了解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徵等,具有...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陝西周原遺址考古獲重大收穫

2014年9月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單位聯合組成周原考古隊,對周原遺址啟動了新一輪考古工作。基於對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在以往考古調查勘探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