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草原的青銅記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商代凸弦紋青銅甗。

戰國時期盤角羊頭形銅飾件,內蒙古博物院藏。

夏居憲 攝

小黑石溝遺址出土的銅簋。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雙聯罐。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霍各乞銅礦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採礦石錘。

臥虎紋柄青銅刀。

大井古銅礦遺址。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

□記者 阿榮

內蒙古地區發現的青銅時代遺址有7000餘處,其中以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大口二期文化和朱開溝文化為典型。

夏家店下層文化發現於老哈河及大小凌河流域,以赤峰藥王廟夏家店、蜘蛛山、敖漢旗大甸子遺址、范杖子墓地為典型,其後又有赤峰三座店山城遺址、二道井子聚落遺址重要考古發現。

夏家店上層文化南邊老哈河流域以寧城縣南山根遺址為代表,北邊西拉沐淪河流域以赤峰克什克騰旗龍頭山遺址為典型,時間為夏商至春秋時期。

同一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在赤峰地區還有井溝子、鐵匠溝、水泉等文化類型。

內蒙古中南部的青銅器時代遺址,較為典型的是准格爾旗大口村的「大口二期文化」和伊金霍洛旗的「朱開溝文化」。

在朱開溝文化的第五段遺存,發現鄂爾多斯式青銅戈,從而將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的時代上限上溯到二里崗上層文化時期,也就是商代早期。

經過考古發掘證明,以「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為代表的「朱開溝文化」,是屬於商周時期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遺存,其時代下限距今2500年左右。

我國從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開始進入了一個燦爛的青銅時代。

當中原地區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北方草原的先民也開始鑄造和使用青銅器。

幾千年前被鑄造被雕刻的時光,使內蒙古的文化歷史很早就呈現出厚重堅硬和鮮明的遊牧文化風格。

——編者

廣袤的內蒙古草原,已發現的數千處青銅時代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兵器和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車馬器等,這些具有生動造型和獨特紋飾的青銅器,洋溢著濃郁的草原風情。

商代祭祀禮器青銅甗

1973年出土於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土城子鎮、現「藏身」於克什克騰旗博物館的青銅甗,確認是舉行大型祭祀的禮器。

青銅甗高53.5厘米、重12公斤,外表渾厚,口沿部有兩個對稱的豎耳,器腹上部裝飾三道弦紋,下部每個袋足裝飾上寬下尖的兩道弦紋。

整體用三范鑄成,有明顯鑄縫。

其造型和紋飾與河南安陽殷墟墓葬出土的青銅甗類似,為距今4200年至3600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大型青銅器的早期作品。

最近,文物考古專家在出土這件青銅甗的北部山區,發現了一塊巨大的桌形石塊,其正北方有一高聳的饅頭狀山峰,至今依然是當地人祭祀的神山。

有人考證這件青銅甗是擺放在巨石上用於祭祀神山的禮器。

在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中,還有一件刻有城廓和族徽銘文的青銅甗。

其高66厘米,有明顯的煙燻痕跡,也是祭祀的禮器。

這個族徽在甲骨文中出現,已證實為方族的族名。

數行銘文引發無限遐想:聲勢浩大的宗廟祭祀,塵土飛揚的戰亂殺伐,觥籌交錯的節慶盛宴……斑斑銅綠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同時在敖包山出土的還有一件高67厘米的青銅鼎,口沿部有二豎耳,三柱足,腹部裝飾三道弦紋,也屬夏家店下層文化。

專家分析,這三件大型青銅禮器鑄縫明顯、內外范的定位方法與中原商代青銅器截然不同,鑄造工藝更為原始,是與商代早期青銅文明同時並存的北方草原青銅文明。

目前在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均發現有青銅器。

寧城縣小榆樹林子遺址發現1件小銅刀,形制和商代一致。

夏家店遺址發現4顆小銅屑。

敖漢旗大甸子遺址出土耳環、杖首,其中杖首是合范鑄造的青銅飾物,套在權杖頭上象徵威嚴。

這個小型青銅鑄件由兩塊外范、一塊內范鑄成,表面紋飾凸起,表明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製造青銅鑄件的技術。

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王大方說,從考古發現的青銅器來看,早商時期的赤峰夏家店下層文化,與中原夏商文化具有親緣關係,這對商族活動於赤峰地區是一印證。

在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等地,考古人員發現的商代青銅禮器,也進一步印證了商族與北方的關係:商族在中原建立商朝之後,經常派人到北方舉行祭祖儀式。

2700年前的古銅礦

遺存的青銅當時是在哪裡開採和冶煉的呢?林西縣官地鎮中興村大井自然村北1公里處,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大井古銅礦遺址讓人嘆為觀止。

遺存分布在山岡和坡地上,有採礦坑、冶煉坩堝、工棚建築遺蹟等。

47個露天採礦坑清晰可見,最長102米、最短7-8米,寬度為0.8-2.5米,深度為7-9米。

礦坑之間不連接,有順坡縱向開採的,也有橫向開採的。

地面上遺留的石質工具俯拾皆是。

據工作人員介紹,銅礦的採掘工具主要是大小各異的石器。

大型石錘用於開掘坑道,中型石錘和石鎬用來剝落礦石,小型石錘和石鎬用於選礦和粉碎礦石。

遺址中分布著橢圓形、馬蹄形、多孔串窯式煉爐,周圍仍可見煉渣、木炭、坩堝碎片和陶范。

兩三千年前,這裡的先民用粗糙的石質工具開採銅礦,冶煉並製造青銅器,冶煉技術並不遜色於當時的中原。

考古人員在大井古銅礦附近的黃土梁還發現了一座青銅工匠的墓。

墓中有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馬頭形陶質鼓風管和鑄銅的石范,表明當時已採用人工鼓風技術掌握爐溫。

大井古銅礦遺址證實了兩三千年前先民使用原始工具創造了燦爛的商周青銅器文化。

為研究我國北方古代銅礦開採、選礦、冶煉、鑄造技術及發展水平提供了實證。

距今2900年至2700年的大井古銅礦遺址被譽為「中國古代北方銅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直接以共生礦冶煉青銅的古礦冶煉遺址。

使用青銅劍的東胡

著名的小黑石溝遺址位於赤峰市寧城縣甸子鄉小黑石溝村,是一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遺址。

自1985年以來,考古人員對小黑石溝遺址進行了3次考古發掘,有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銅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其中青銅器的價值最高,包括禮器、車馬具、武器、工具、裝飾品等。

歷史文獻考證, 西周晚期至戰國晚期約600年中,東胡部落聯合體中一部分在小黑石溝繁衍生息。

東胡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古老的遊牧民族之一,共100多個部落分布在西遼河上游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流域。

東胡一名最早見於先秦的《逸周書》,《山海經》《史記》中對東胡均有記述。

春秋戰國時期,東胡逐漸強大起來,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成為當時燕、趙的勁敵。

燕昭王時,招賢納士,國勢日強,大將秦開襲破東胡,東胡退居西拉沐淪河以北。

燕國乘勢在東胡占據的地方修南北兩段長城,這是我國修築最早的長城之一。

它「因邊山險,以河為塞」,像一條黑色的巨蟒,逶迤盤旋於赤峰大地,甚為壯觀。

燕國在修建燕長城的同時,也在東北地區長城內外設置五郡以拒東胡。

五郡即上谷、漁陽、遼東、遼西、右北平,其中右北平郡址就在赤峰寧城甸子鄉。

早在戰國前期,東胡人就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從出土的文物看,東胡人鑄造的銅箭、銅鏃、銅戈、銅盔,不但工藝精湛,而且鋒利實用。

小黑石溝遺址出土了大量輕捷方便的青銅短劍,有單鞘單劍、雙聯鞘雙劍、不帶鞘劍,是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典型代表。

青銅短劍形制多為刃部兩側有角狀凸起的曲刃,這種曲刃劍極具殺傷力。

青銅短劍劍鞘和劍柄均有精緻的紋飾,地域特徵鮮明。

雙聯鞘曲刃青銅劍正面排列數個三角形鏤孔;虎紋曲刃青銅短劍柄手鑄成兩隻對合的臥虎紋,虎身的紋飾很明顯,虎爪與劍的中脊相接,十分精緻美觀。

兵器中除青銅短劍外,還有素麵和動物紋的青銅戈、青銅箭鏃等。

《戰國策》中齊國民謠有「大冠若箕,修劍過頤」的句子,就是說東胡人帽子很大,像個簸箕,使用的青銅劍,豎在地上可以頂到下頦。

青銅器具獨特的動物紋飾

與一些博物館鎮館之寶「鼎」「尊」等雄渾大氣的重量級青銅器不同,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上千件精緻小巧、以動物紋飾為主的青銅及金銀製品讓人目不暇接。

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鄂爾多斯博物館聯手,在伊金霍洛旗朱開溝遺址進行大規模科學發掘,揭示了大致相當夏商時期的青銅文化遺存。

朱開溝文化晚期遺址出土的青銅短劍、刀、鍪、護牌等,是內蒙古長城地帶所見年代最早的青銅兵器和工具。

起源於商代的鄂爾多斯青銅器,在春秋戰國、西漢初年達到鼎盛時期,逐漸形成自身的特點:都是便於攜帶的小型實用器;大量的動物造型為裝飾題材。

青銅短劍的長度大多在25-30厘米左右,劍身寬度2.5-3厘米左右,多數為直柄,少數為曲柄。

短劍的柄首均有裝飾,有的柄首鑄成空心鏤孔球形,內有彈丸,搖動時可發出聲響,稱為「鈴首短劍」;有的則裝飾為鹿首、鷹首、馬首、羊首等,稱為「獸首短劍」;有的是圓雕或浮雕的雙鳥回首、鳥喙相對狀,稱為「觸角式短劍」;有的柄首作蘑菇狀,稱為「蕈首短劍」。

劍柄為美觀和便於握持,一般都裝飾蛇狀橫點紋、動物紋、魚鱗紋、雲形紋、幾何形紋、凹槽或鏤空等,也有在光素的劍柄上纏繞繩索。

青銅飾牌是鄂爾多斯青銅器中最能反映我國北方早期遊牧民族文化、藝術特徵的物品,圖案的內容大多數採用浮雕、透雕、鏤空、錘揲等手法,裝飾寫實或抽象的動物形圖案,動物種類有虎、狼、馬、鹿、羊、牛、駱駝、野豬、刺蝟、怪獸、飛禽、蛇等,或一隻獨處,或雙雙成對,或三五成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商西周的青銅器藝術鑑賞(三)

時代簡介夏商西周是我國的奴隸制社會,伴隨社會分工的擴大、青銅冶鑄、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及紡織等手工業的技巧日益精湛。這一時期以青銅器的藝術品成就最為突出故有青銅器時代的稱號。前兩期聊了青銅器...

問鼎——漫談楚式青銅器(上)

來源:榮寶齋《藝術品》期刊 文 / 葉葳2016年6月17日,由廣東省博物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問鼎—楚式青銅器特展」與觀眾見面了。展覽展出了湖北省博物館藏品及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共86件套,...

河南安陽殷墟新發現商代晚期大型鑄銅遺址

近日,考古人員在著名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最南部,新發現一處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大型鑄銅遺址,出土商代陶范3000多塊,對於研究商代晚期青銅鑄造技術和社會面貌等具有重要價值。新發現的任家莊南地鑄銅...

夏、商、周、蜀、越時期的頂級文物賞析

夏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根據文獻記載和古史傳說,認定夏人活動的區域在豫西晉南一帶,並於1959年進行調査,發現了二里頭遺址。此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多年發掘,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