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玉人

■ 「婦好」青銅鼎

■ 玉鸚鵡

■ 「後母辛」青銅方鼎

■ 「亞長」青銅牛尊

■ 「婦好」青銅觥

■ 玉龍

■ 玉象

◆翟勝利

殷墟坐落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部,這裡曾是商王朝的都城,商王朝一度在此開創了晚商盛世。

武王滅商之後,遭受重創的大邑商迅速走向沒落,最終淪為廢墟。

繁盛一時的殷商王朝僅在典籍中留下隻言片語,諸多歷史細節漸漸語焉不詳。

隨著時間流逝,殷墟舊都與殷商歷史一起逐漸被人們遺忘。

殷墟發現以前,人們對於商代歷史的認識主要源於《詩經》、《尚書》、《史記》等傳統文獻。

在20世紀疑古思潮的影響之下,僅有的一些文獻記載也不斷遭到質疑。

自清末甲骨文的發現以後,殷墟重回人們的視野之內。

如今,殷墟考古工作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這裡成為中國的考古學聖地,也成為培養考古學家的搖籃。

越來越多的基址和墓地得以揭露,數量豐富的商代遺物破土而出。

與此同時,文獻中記載的商代歷史細節不斷得到印證和彌補。

下面,我們結合殷墟考古工作中的重要發現,探索殷墟考古對我們探索古代社會、了解商代歷史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中國最早的文字系統——甲骨文

刻辭甲骨是殷墟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商代的占卜習俗孕育出中國最早的文字系統——甲骨文。

清朝末年,王懿榮等金石學家發現甲骨文並推測其為商代文字。

其後,羅振玉、劉鶚、王國維等學者陸續投入甲骨文的著錄和研究工作。

尤其王國維先生髮表了著名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續考》,利用卜辭中所見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稱、世系和《史記·殷本紀》中所載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稱、世系進行對比研究,第一次用出土材料證明了《史記》中商史記載的真實性。

此外,王國維還利用卜辭糾正了《殷本紀》的一些訛誤之處。

據統計,迄今殷墟已出土刻有卜辭的甲骨約13萬片,共發現單字5000個左右。

這些刻辭涉及商代宗教祭祀、生老病死、方國戰爭、天文星相、農業生產等諸多方面的內容,為研究商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在文獻闕如的殷商時期,這些原始記錄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殷墟宮殿宗廟建區

宮殿宗廟區是殷商王室貴族的重要活動區域,也是殷墟王都的核心地區。

它位於小屯村東北地,其東、北兩面以洹河為天然屏障,西、南則被防禦性壕溝環繞。

在其東北部,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甲、乙、丙、丁四組大型宮殿宗廟基址,共由61座房屋基址組成。

這些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遠非一般居址可比。

其中既有供商王日常居住的宮殿,也有供其祭祀祖先的宗廟。

這些規模宏大的殷墟宮殿宗廟建築始建於武丁時期,並延用至殷末,成為商王朝長期定都於此的重要證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發掘的丁組一號基址下發現一件青銅封口盉,其上鑄有銘文「武父乙」。

該青銅盉應為武丁祭祀其父小乙所作的祭器,為丁組宮殿宗廟基址及其他相關遺存的年代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商代王陵及其他貴族墓葬

殷墟王陵區位於洹河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地區,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王陵區。

王陵區內共發現帶墓道的大墓13座(其中8座四墓道大墓應屬商王所有),分為東、西兩區。

雖然所有大墓均被盜一空,各墓墓主人的確也多有異議,但僅存的規模巨大的墓道和布局也足以顯示商王的至高地位和無以復加的權威。

除王陵區外,殷墟地區還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其他等級的墓葬,殷墟西區、後岡、大司空東南、苗圃北地等地都分布有相當規模的墓葬群。

其中數十座保存完整的高等級貴族墓為我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1976年發掘的婦好墓尤其值得關注。

婦好墓位於小屯村西北地、宮殿宗廟區的西南部,該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口長5.6米,寬4米,面積22.4平方米。

墓內共發現青銅器、玉器、寶石器、骨器、陶器等隨葬品1928件,其中青銅禮器200餘件,玉器755件,另有大量的青銅及玉石兵器。

根據隨葬青銅器銘文及相關甲骨文記載來看,墓主人婦好是商王武丁的三個法定配偶之一。

她曾經擔任武將,率兵征伐四方;還曾經擔任祭司人員,主持大型祭祀活動。

這是殷墟發掘以來唯一一座能與甲骨文對照,並能確定墓主人和墓葬年代的殷代王室墓,也是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級別的墓葬。

婦好墓的發現,對研究殷墟文化分期、商代喪葬制度、青銅器鑄造及玉器加工等問題均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分工細緻的手工業遺址

殷墟已發現專門的手工業作坊遺址數十處,規模較大的包括鑄銅、制陶、制骨等作坊。

這表明商代的手工業不僅已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而且形成了較為細緻的分工。

鑄銅作坊主要分布在孝民屯西北地、苗圃北地、薛家莊及小屯村東北等地。

孝民屯西北地與苗圃北地的鑄銅作坊面積達數萬平方米以上,發現了取土坑、練泥坑、晾范坑、大型青銅器鑄造間及「澆鑄工作平台」、祭祀坑、窖穴、水井、墓地、工匠居址以及熔銅、鑄銅器具和陶模、陶范等極為豐富的鑄銅遺存。

這些發現說明殷墟青銅器多數是在本地鑄制完成的,為研究商代青銅鑄造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制骨作坊分布於大司空村、北辛莊和鐵三路等地,出土了大量的骨料坑和制骨工具。

婦好墓發現的500枚骨笄及其他骨器應即由這些作坊製作而成。

制陶作坊位於殷墟宮殿宗廟區南部等地,占地面積廣大。

這與殷墟時期陶器在人們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相符合的。

伴隨著大批居址和墓葬的發掘,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玉器、骨器、陶器等考古學遺物,它們承載著豐富的社會生活信息,成為我們深入了解商代歷史的重要媒介。

另外,商人常常用青銅、玉石等材料製作成禮器,在祭祀、宴享等重大禮儀場合使用。

這些禮器廣泛進入上層貴族社會,成為商代禮儀文明和等級制度的重要載體。

總之,在探索人類社會、認識古代文明方面,考古學與歷史學是殊途同歸的。

殷墟像一座巨大的文化寶藏,出土了極為豐富的原生態文物資料,為我們進行商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作者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

殷墟坐落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部,這裡曾是商王朝的都城,商王朝一度在此開創了晚商盛世。武王滅商之後,遭受重創的大邑商迅速走向沒落,最終淪為廢墟。繁盛一時的殷商王朝僅在典籍中留下隻言片語,諸多歷史細...

殷墟——商朝之都

(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河南安陽殷墟)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

殷墟博物苑 基本簡介

殷墟博物苑坐北朝南,建於洹水之濱,仿商代的古建大門以紅、黑兩色為主色調,三門並峙,設計簡約,洋溢著3000年前王室的氣息。大門內的廣場中央佇立著一尊大鼎,這就是出土於安陽、堪稱商代青銅器登峰造極...

「商朝古都」 的未解之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著厚重的歷史與絢麗的過去。但是,很久以來,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沒有爭議的中國最早古代文明並不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熟知的夏朝,而是商朝。按照國際考古學標準,由於沒有切實的文物證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