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陶寺遺址宮城門址考古現場會在山西襄汾召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6月18至20日,陶寺遺址宮城門址考古發掘現場研討會在山西襄汾縣荷花園酒店召開。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國家博物館、首都師範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考古研究院、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鄭州市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4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陶寺遺址最新發現宮城門址的性質、形制結構、年代等問題展開討論。

這是自2013年以來陶寺遺址發現宮城之後的第二次專題現場討論會,在城址考古發掘與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詣的諸位專家參觀發掘現場後,提出了重要見解和寶貴意見,為陶寺宮城門址把脈會診。

與會專家參觀遺址現場

與會專家室內討論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劉緒先生首先發言,劉老師考慮到宮城東南門址平面和大南溝剖面上明顯的夯土,以及門址中間殘存的一塊無疑的路土,認為此次發現的槽狀堆積作為壕溝就不合適了,作為牆基槽更合適,只是下部夯築的不太好而已。

更進一步而言,之前發現的宮城基槽作為壕溝也不合適,應該是城牆基槽,宮城南牆伸出去的這兩塊疑似「門闕」的夯土基址就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劉先生建議再做儘量多的解剖,同時注意順門道往裡走是否有路土,再要思考此處的遺存不同時期的變化,如壓在夯土基槽下的陶窯的情況如何。

劉緒先生參觀遺址現場並與高江濤進行討論

山東大學欒豐實先生認為宮城城牆所在最初可能是環壕,一段時間後在此基礎上夯打做了牆基槽。

建議:第一,東南角門一定有特殊的用途,可將墩台和Q10一起做個解剖以分辨是一次做的還兩次。

第二,將疑似門闕的夯土基址部分與連在一起的宮城南牆(Q16)作一個橫切解剖,同樣看二者是否是一體夯築。

第三,以後在宮城內多做些有關宮殿基址的揭露。

欒豐實、何努先生髮表看法

鄭州大學張國碩先生也推測陶寺文化早期時可能存在壕溝,接著填平夯打建牆,目前看到的應是牆基槽。

對於東南門基址因僅餘基礎,地面之上的建築性質有「台門」、「關」、「門闕」、「瓮城」、「墩台」等可能性,通過排除法,其最有可能是「台門」,是否是後世作為禮儀性建築的門闕暫時存疑,也不排除是門闕的前身。

首都師範大學袁廣闊教授注意到東南門延伸出去的疑似門闕建築基址的東與西兩個部分深度不一樣,東邊的基礎較深且寬,很可能說明原有溝壕,建議做一下解剖。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員也贊同原有壕溝後建牆的看法,但有些問題還需注意,一是基槽似乎挖的太深,沒有明顯的夯窩,以後發掘中建議重視夯窩存在與否。

另外,東南門大剖面上半部比較平整,下部比較亂,還見白灰皮房子、陶窯、井這些若干個現象,與其當做基槽部分,不如把它門當做早期的單位。

孫周勇研究員認為陶寺與石峁關係十分密切,有些方面與石峁的門址相近,作為牆基槽問題不大,門址以內若有更好的路面發現將十分利用問題的解決。

工地發掘者現場講解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魏興濤研究員強調了遺址所在「塔兒山」的重要性,這是影響城牆方向即走向的關鍵因素,同時大城、宮城的走向是一致的。

東南門址外存在壕溝,宮城其他牆是否存在壕溝?北牆是否存在城門?以後的考古工作要注意這些。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徐龍國研究員從門闕演變的角度指出劉慶柱先生曾經將門闕分為三種類型:A型闕與城牆垂直、B型闕在城門外、C型闕與城門平行,A型出現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級別最高,目前該型發現最早的是東周魯故城東南門,後來有漢代東城門、鄴南城朱明門、隋唐洛陽應天門等,最晚是明清午門。

陶寺屬於A型,陶寺東南門從平面看是存在的,但立面或剖面不太清楚,還需做更細的工作。

如果確是門闕,陶寺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對於研究門闕的原始用途有著重要意義。

另外,東南角門與東南疑似門闕之間距離太近,可能另有原因,宮城可能還存在正南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錢國祥研究員結合自己做漢魏洛陽城的一些實踐認為此類建築基槽是溝槽的可能性不大,是牆槽的可能性更大。

只是「門闕」的確認尚需進一步工作,同時要考慮東南門是否為宮城正門的問題。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郭偉民研究員認為陶寺城址跟南方城址有很大的區別,沒有高大的城牆牆體,沒有寬闊的護城河,現象非常複雜。

到底是牆還是不是牆?一定要解決。

陶寺既沒有看到高出地面的牆體,也沒有看到修牆體的時候外面的土是從哪裡挖出來的。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解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谷飛、印群、牛世山、嚴志斌、付仲楊、曹慧奇、常懷穎,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孟華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謝堯亭、王曉毅、薛新民、王俊、韓炳華,鄭州考古研究院顧萬發、信應君等以上先生分別發言指出宮城門址發現的重要性,但仍需擴大發掘,多做解剖,細化工作,並提出了很多合理意見,不再贅述。

陶寺宮城門址的發掘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濤副研究員談了自己的幾點感想,首先對大家的暢所欲言和眾多建議表示衷心的感謝,並結合大家發言擬從擴方、重點解剖、路土尋找、土壤微形態、其它宮城城門以及宮城內宮殿發掘等六大方面進一步開展新的工作。

北京大學趙輝教授做了最後總結,指出宮城所在原來可能有溝,之後夯起建牆,要做科技手段的如土壤微形態方面的分析。

東南角門與東南門可能不同時,其性質定位暫時不急考慮,建議先全面揭露,重點解剖,再做研究。

趙輝先生參觀遺址現場

本次現場會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大體的共識:一是,陶寺宮城及門址的發現發掘意義重大。

二是,經過幾年的連續發掘和持續研究,尤其現在門址的發掘,表明宮城所在為城牆基礎,而不大可能是壕溝。

也最有可能是原有溝,之後填平夯打建築宮城城牆。

三是,門址發現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定性如「門闕」等不易過早,暫稱疑似可行,重要的是做補充發掘和補充解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陶寺遺址發現目前我國最早宮城

日前,從省考古研究所傳來消息,考古工作者在襄汾縣陶寺遺址考古工作中,發現了宮城兩處門址、一處墩台。陶寺宮城基本完整,自成體系,規模宏大,形制規整,結構嚴謹,並具有突出的防禦性質,是我國目前發現的...

山西陶寺遺址考古發現早期宮城

新華社太原6月25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考古隊獲悉,2017年陶寺遺址考古又有新發現,考古工作者發現宮城的兩處門址,確認了陶寺遺址宮城的存在,這是...

山西臨汾:最早宮城現身陶寺遺址

據新華社太原6月25日電 (記者王學濤)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考古隊獲悉,2017年陶寺遺址考古又有新發現,考古工作者發現宮城的兩處門址,確認了陶寺遺址宮城的存在,...

遼上京布局將進一步明晰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將正式開啟對遼上京宮城三號院落等遺址的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告訴記者...

故宮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專家諮詢會紀要

故宮博物院於2013年成立了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並於2014年獲得國家文物局認可的團體考古發掘資質。為配合故宮的基本建設,2014年和2015年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分別對慈寧宮花園東院遺址和...

隋唐長安城考古首次發現宅邸遺址

中新社西安1月23日電 (記者 田進阿琳娜)記者23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隋唐安仁坊的西南隅發掘出唐代宅邸建築基址,應是一處達官貴人的宅邸。這是隋唐長安城宅邸遺址的首次發現,對於了...

赤峰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發現宮城北牆

從7月15日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二工作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遺址考古隊,對巴林左旗境內遼上京宮城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現已確認了宮城的北城牆,並在進一步探尋遼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