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界的年度盛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海南地區史前文化是什麼樣子?良渚文化跨過長江有何特徵?周原遺址的「立石」遺蹟用途為何?海昏侯墓到底有多奢華?古代宮室制度布局源頭在哪裡?「致遠號」為何沉沒?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5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聽聽各位專家是如何解讀的。
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摸索中前進,破解海南史前考古謎團
海南地區史前文化是什麼樣子,有何特徵?海南島史前時期文化內涵該從何說起?在社科院考古所與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考古隊登上這個小島之前,一切都還是未解之謎。
從始於2012年的考古調查到A隨後連續3年在不同區域相繼開展發掘工作,考古隊共發現3處全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並通過地層疊壓關係構建了英墩早期文化遺存—蓮子灣文化遺存—橋山文化遺存最基本的年代早晚架構。
同時,橋山遺址還是海南地區目前所見面積最大、首次發現墓葬遺存的沙丘遺址。
這些考古發現所取得的豐富文化及自然遺物,填補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諸多空白。
如墓葬形制、貝殼等水陸生動物遺存為探討海南島史前考古學文化與編年、研究當地古代人類的埋藏方式及體質特徵、古環境變遷和人類生計方式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
最後,匯報人、此項目領隊傅憲國研究員強調,作為特殊地理環境下創造出的獨特島嶼文化或海洋文化,當前所認識的六期考古學文化遺存之間仍存在缺環,未來仍需有針對性地且更深入地展開調查、發掘、研究工作,以解決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的史前考古學文化問題。
與會學者
專家點評:「系列完整、年代明確、特點鮮明」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張弛教授用十二個字精鍊概括了這項史前新發現。
此前發掘的石貢遺址曾出土一些器物屬橋山、蓮子灣一類遺存,但
由於石貢遺址材料未發表,序列尚不清楚。
此次新發現則給出了三亞英墩、崗山、陵水蓮子灣、橋山等六期文化一個比較完整的文化序列;對於英墩文化年代問題,認為其不晚於新石器時代末期;另外與廣東大陸地區的史前咸頭嶺-台山新村-高明古椰文化序列、廣西頂螄山1-4期的序列相比,海南東南部前五期文化序列與之雖有聯繫但並不相同,具有其獨立的特色。
臧振華曾提出此處與台灣大坌坑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有相似之處,為我們進一步理解台灣-海南-越南這條海陸傳播路線提供了新的思路,並將學術視野拓展到東南亞一帶。
江蘇興化、東台市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當良渚文明跨越長江一路向北
被謄為「中華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其分布核心區域位於環太湖地區。
蔣莊遺址作為在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讓考古界感到驚喜和意外。
在搶救性發掘中,發掘面積達350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該時期墓葬278座、房址8座、灰坑110餘個,出土玉、石、陶、骨等不同質地的遺物近1200件。
該遺址發掘的良渚文化墓地特點鮮明,墓葬數量多且埋葬密集,可能為「高等級墓」與「平民墓」分區埋葬的公共墓地;葬式多樣,一次葬與二次葬並行,二次葬又能細分為火化葬和拾骨葬兩種。
蔣莊遺址的發現突破了以往學術界認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過長江的傳統觀點,為深入研究良渚文明與良渚社會以及良渚文明邊緣區域聚落提供了新資料;墓葬信息對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習俗、社會組織關係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表示,該遺址的發掘對於構建江淮東部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研究良渚文化與北方大汶口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而墓地的興衰也能折射出核心區良渚文化文明化的進程。
專家點評: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輝教授說這是首次公布蔣莊遺址發掘情況和出土遺物狀況,蔣莊遺址的發掘意義重大,首先該遺址地理位置特殊,位於良渚文化核心區偏北部,相比較於陸莊遺址和花廳遺址,蔣莊遺址的良渚文化因素更加純粹和鮮明;而同樣處於長江以北地帶的青墩遺址則以崧澤文化時期堆積為主,蔣莊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良渚文化空間分布上的空白。
其次,由於土壤環境等因素,完整地揭露一處人骨保存狀況良好的良渚文化墓地,為研究帶來了寶貴的資料。
趙輝教授認為蔣莊遺址墓葬區的延續使用時間較長,跨越良渚文化早期到中期偏晚時間段,但墓葬整體規格不高、玉器數量不多,墓地貧富分化狀況為研究一般聚落社會階層等級分化狀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最後他表示蔣莊遺址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極大豐富了復原良渚社會的資料。
一些墓葬和房址相互打破,為下一步研究聚落內墓葬和房址的關係提供重要素材。
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發現獨特的「立石」遺蹟
2014年9月周原遺址啟動新一輪考古工作。
賀家北區域發掘諸多重要遺蹟,呈「回」字形的鳳雛三號建築基址是迄今發掘的規模最大的西周建築遺址,為研究西周時期建築形制演變提供了實例;三號基址中長方形院落內發現有立石、鋪石等特殊遺蹟,有學者推測這可能是一處「社祀」遺存;董家居址墓葬區共清理中小型墓葬20座、灰坑124個、房址5座;與此同時,水系發掘也取得一定成果,如初步認為周原遺址內存在自然水系與人工水系、蓄水池與飲水池等水系遺存,進而構成一個水網系統。
水系的發現加深了對周原遺址聚落擴張過程與水源關係的認識,填補了周代都邑性遺址給水(池苑)系統的空白。
專家點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為對周原遺址的發掘是近年來周原乃至西周考古的重要發現與突破。
鳳雛三號建築基址單體面積大、結構獨特,尤其是第一次發現了西周時期特殊「立石」遺存,這和先前雲塘建築基址中發現的瓦礫堆積分布有所不同,該「立石」外形規整、體積較大且置於重要的院落之中。
保守估計,除了用於社祀,可能具有其他用途;墓葬中腰坑比例高,腰坑是典型的商人習俗,可初步判定為殷遺民墓地;在談到以釐清水網系統為目標,深化聚落結構和功能分區研究時,王巍表示,水系水網在都邑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研究都城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原遺址在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同時他呼籲學者加強水系研究的意識,把水的利用、人與水的關係置於考古研究當中。
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經過近5年默默的考古發掘,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終於在2015年11月登上各大媒體頭條,進入大眾的視野。
隨著一個個驚人發現,一件件精美文物,一條條謎底的揭曉,人們對海昏侯墓的興趣愈發濃厚。
海昏侯墓園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為中心建成。
由園牆、門、門闕、兩座主墓和7座祔葬墓、寢、祠堂及園寺吏舍等建築構成,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這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具有重大價值。
同時海昏侯墓也是西漢中晚期列侯等級墓葬的典型代表,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等級的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義。
5年以來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共計出土金器、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紡織品、陶瓷器、簡牘等珍貴文物約1萬餘件。
隨葬品按照功能分區,包括錢庫、糧庫、樂器庫、酒具庫、武庫、文書檔案庫、娛樂用器庫等。
根據考古發現推測,墓主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可能性最大。
專家點評: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信立祥點評:海昏侯考古團隊擁有清晰的考古理念。
早在5年前,海昏侯墓及侯夫人墓就被發現了,為了進一步搞清關係,考古隊對周邊漢墓群作了詳細的調查和勘探;這次發掘不是單純地發掘墓葬本身而是將墓葬與大遺址保護有機聯繫起來,借展示和利用的契機為申報文化遺產創造條件;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保護方面文保專家與考古人員共同合作,提出合理預案,實施實驗室考古套箱提取的方法,從而有效地保護了脆弱文物和埋藏情況複雜的文物。
他表示多重證據將墓主身份指向劉賀,若此說法成立,那麼海昏侯墓則為標準的列侯墓,並無僭越現象。
海昏侯墓主槨室周圍環繞迴廊形藏閤,藏閤按照功能區分,信立祥表示這體現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傳統觀念,可以說海昏侯墓反映了墓主生前的性格特徵和日常愛好,通過深入研究或可改變史料對海昏侯的記載。
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開古代宮室制度布局之先河
2012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開始對太極殿遺址進行了全面勘察,明確了其規模範圍、形制結構、保存狀況和時代序列。
通過系統的考古勘探和發掘較為全面地了解了太極殿遺址的分布範圍、形制布局和時代演變。
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由居中的太極殿主殿和兩側略小的太極東、西堂組成,太極殿與宮城三號建築、二號建築以及宮城南門閶闔門又位於同一建築軸線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極」的宮城正殿。
由此確立了以太極殿為中心的單一宮城正殿,以太極殿為大朝、東西兩側並列的東西堂為常朝的「東西堂制度」,在中心正殿前設三道宮門、宮城三大主殿南北縱列的「五門三朝」制度等,開創了中國古代宮室制度及都城布局的一個新時代。
項目領隊劉濤說,這一發現與文獻記載太極殿是由正殿、東堂、西堂和四周的廊廡等附屬建築共同組成宮城內的中心殿庭院落相吻合。
從漢魏洛陽城開始確立的這一宮室制度,對後代都城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直接為隋、唐所沿襲,更為其後的宋、元、明、清所繼承,並遠播至東亞其他地區。
所以,太極殿在中國乃至東亞的古代都城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專家點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總結道,中國講究「中」,「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擇中而立」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歷朝歷代無論哪個民族繼承文化,都沿用這一規制。
因此可以說漢魏洛陽城開啟了中國古代都城單一宮城制度的新紀元,不僅被後代沿用,甚至傳播至其他國家,現存北京故宮太極殿和明清北京城建築布局均脫胎於此。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海魂不滅之甲午名艦致遠號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是近年來中國水下考古的一項重要成果。
歷經2013~2015年三個年度的調查與清理工作,截至2015年共揭露出船體長度60餘米,寬9~10米,船體外殼用鋼板構造,使用鉚釘連接,內墊木質船板。
共清理出水文物60種150件,涉及船上構件、武器、個人物品等。
結合歷史資料與當地口述史料,以及考古發現的沉艦穹甲結構、方形舷窗、帶有「致遠」文字款識的制式餐具等,學者一致同意「丹東一號」沉船為北洋水師致遠艦的結論。
此次水下考古為中國近代史、甲午海戰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專家點評: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說,「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是一個特殊的項目,是此次考古論壇唯一一個水下考古獲獎者,也成為歷年來時代最晚的六大發現。
作為近年來水下考古的重要項目,結合甲午戰爭120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等背景,這一發現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並在水下考古發展史上起到了示範作用。
魏峻表示,自1987年成立水下考古協調小組至今已有28年歷史,在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後,目前水下考古的科學性、規範性正在逐步提升。
使用現代探測技術、綜合運用旁側聲吶、磁力儀等多種科學手段為日後的調查提供了良好範例。
最後他表示「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項目為近現代大型軍艦考古積累了經驗,對近代軍艦考古工作做出了有意義的嘗試。
最後,王巍所長對本次六大發現做總結髮言。
此次入選的六個項目地域範圍廣、年代跨度大、既有陸上發掘項目也有水下調查項目。
這綜合地反映出中國考古學的現狀,以及中國考古學新的發展方向。
雖然時間、空間、內容等方面各具特色,這六項發現都存在一定的共性,均擁有明確的學術目標、具有寬廣的學術視野、先進的學術理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王巍所長認為此次論壇體現了中國考古迅速發展不斷趕超的特點,中國考古學正處在從考古大國向考古強國邁進的過程,反映了中國考古學的進步和發展。
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等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張哲 齊澤垚)5月16日下午,「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揭曉了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海南東...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日前在北京公布,從100萬年前火堆開始,到甲午海戰「致遠艦」沉船終結,橫跨新石器時代、商周、春秋戰國、西漢、遼代與近代;地域上,則包括雲南、江蘇、浙江、湖北、甘...
點評2015年度十大考古發現
一年一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總是吸引著諸多關注的目光,不光是考古界,公眾對考古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甫一出爐,記者便「沖」向終評評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社科院公布2015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海昏侯墓等入選
1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5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舉行,揭曉了2015年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
2017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遷徙冶銅祭山神 先人們很忙
《小康》、中國小康網訊 2018年1月16日,備受矚目的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終於出爐。從四萬多年前擇洞而居的新疆通天洞古人類到四千多年前以洞為家的南山先民、從活躍的曾國到沉睡的中山國、從海岱...
社科院考古學研究所公布2015「六大考古新發現」
1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5 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舉行。論壇上公布了2015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海南東南部...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25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自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
楊官寨遺址現大量史前墓葬
華商報訊(記者 張小剛)今年,省考古研究院在對高陵楊官寨遺址環壕外圍進行針對性考古發掘時,發現大量史前墓葬。昨日,華商報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根據出土隨葬品及碳十四測年,推斷該批墓葬系國內首次...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良渚「梅開二度」
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經過15日、16日兩天的終評報告和評審投票,最終有10項考古發現從來自全國的25...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三星堆遺憾落選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三星堆遺憾落選5月16日,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發掘、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等10個項目在...
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鹽城晚報記者曹恆鋒鹽城晚報訊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經過兩天的終評報告和評審投票,本報曾報導的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等...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 入選「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了。記者獲悉,位於江蘇興化、東台二市交界的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在激烈的競爭中,以全票通過,成功入選「十大」。這也是江蘇繼2013年揚州...
鹽城蔣莊遺址入圍2015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鹽阜網訊:1月12日晚,新華社公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15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評選結果,鹽城市五星——蔣莊遺址(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考古等6項考古新發現入圍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