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遷徙冶銅祭山神 先人們很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康》、中國小康網訊 2018年1月16日,備受矚目的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終於出爐。

從四萬多年前擇洞而居的新疆通天洞古人類到四千多年前以洞為家的南山先民、從活躍的曾國到沉睡的中山國、從海岱地區年代最早的城址到金代山祭遺存。

這些考古項目為何能突出重圍,經層層篩選後成為2017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下面就來看看這些考古發現的精彩何在吧!

入選項目:

1 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通天洞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的一個洞穴中。

2014年發現,2016-2017年發掘。

發現的地層主要有早期鐵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地層、舊石器時代地層。

全新世地層中發現的陶片主要屬於阿凡納謝沃文化和卡拉蘇克文化。

浮選得到的小麥、青稞,測定年代距今5000-3500年。

舊石器時代文化層中出土遺物包括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與大量動物骨骼碎片。

距今45000年。

通天洞遺址是在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洞穴遺址,同時也提供了本地區舊石器-細石器-青銅-早期鐵器時代的連續地層的剖面。

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

2 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位於泰沂山系北側,濟南市章丘區。

主要遺存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主要收穫:1、對發掘區域內的聚落布局和聚落變遷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2、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階段的城牆和壕溝遺存;3、取得一批系統和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埋葬和祭祀材料;4、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

焦家遺址是魯北地區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意義的重要遺址, 探討魯北地區聚落結構和人地關係,深化中國東部地區的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3 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明溪縣博物館)

南山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

2012-2017年進行了發掘。

分為五個文化期。

年代距今5800-3500年。

發現了具有區域特色的陶器群,以磨光黑陶和飾以多樣紋飾的磨光白陶。

在遺址中浮選出土了異常豐富的農作物遺存以及相關的農田雜草遺存,對古代穴居人群的生業形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問題。

遺址對構建閩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福建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來源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也為探討史前人類行為模式、生業形態、人類活動、種群遷徙與交流、閩台史前文化淵源關係,以及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等重要學術問題,提供了新的極為珍貴的資料。

4 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京山縣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

遺址位於湖北省京山縣坪壩鎮。

2014年開始了發掘,最終確認這是一處包括墓地、建築基址、冶煉作坊的曾國大型城邑,特別是首次發現了曾國大規模冶銅遺存。

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周王朝經營南方和管理礦產資源的重要資料。

出土的青銅器,包含了諸多歷史信息。

是探討兩周時期器用制度的極佳資料。

對探討春秋時期諸侯國青銅手工業的生產和管理,探討漢淮與中原地區之間金屬資源的流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5 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位於河北省行唐縣南橋鎮,探明遺址中心區域面積超50萬平方米。

初步斷定其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貴族墓地和戰國前期居住址。

墓葬以積石墓為主,還發現了車馬坑。

車馬坑的特點鮮明,二號車馬坑內用五輛車組成出行車隊陣列,是先秦時期車馬陣容的珍惜標本。

故郡遺址的發掘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空白。

為研究戎狄族群華夏化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6 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吉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位於吉林省安圖縣。

通過遺址的發掘,大體完成了對城內主要建築遺蹟的發掘,掌握了寶馬城建築組群的布局、主要單體建築的形制與功能,對城內外排水系統的走向也有了初步了解。

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發掘的保存狀況最好、揭露面積最大、最為重要的金代建築遺址之一,也是東北地區遼金時期乃至全國歷史時期考古工作中少見的高等級遺址。

不僅是金代歷史與考古的重要發現,也是邊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

國外考古新發現:

蒙古國後杭愛省和日門塔拉匈奴城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蒙古國遊牧文化研究國際學院)

位於蒙古國後杭愛省烏貴諾兒蘇木境內。

該城址是蒙古國境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古城群落之一,現遺址包括東西相鄰、結構相同的三座城址,故俗稱「三連城」。

通過地層學、類型學和碳十四測年,確定了「三連城」的年代為匈奴時期,結合漢代文獻記載,推測該遺址是與匈奴祭祀有關的大型禮制性建築,或為匈奴單于或貴族的「祠社」遺址。

對於匈奴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

1 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

遺址位於隆安縣。

以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堆積為主。

發現了一具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人類遺骸,年代為距今16000多年前。

發現了用火痕跡。

文化遺物包括數以萬計的石製品及少量的蚌器、骨器和陶片。

遺址屬於嶺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的文化類型,填補了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缺環。

發現了晚更新世人類化石及墓葬,發現了世界最早的人類利用野生稻資源的證據,是華南及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標尺。

2 陝西高陵縣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楊官寨地處涇渭交匯處,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

墓地位於楊官寨聚落環壕東北部。

初步估計墓葬總數超2000座。

目前揭露面積約3800平方米,共確認史前墓葬336座,並對其中172座墓葬濟進行了清理。

墓葬均為單人一次葬,隨葬品較少,年代屬於廟底溝時代。

這處墓地屬國內首次確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成人墓地。

為廟底溝文化聚落、埋葬習俗、人種學、人群血緣關係、社會組織狀況等重大課題研究提供了依據。

3 西安市秦漢櫟陽城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及漢初為都城。

1964年由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

1980-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櫟陽發掘隊確定櫟陽城遺址的南牆和西牆,並發現大量建築遺址和道路。

2013年重啟秦漢櫟陽成考古,復探中發現北牆並確定白渠和鄭國渠的走向和位置。

2017年清理出半地下室建築、建築內地下室和空心磚踏步、巨型瓦當等指示性遺蹟遺物。

通過發掘,發現其與鳳翔雍城、咸陽城等出土的同類遺物形制相近。

進一步確定了櫟陽成遺址的保護範圍,為櫟陽成保護規劃的制定提供了科學資料。

4 山東青島市黃島區土山屯漢代墓地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煙臺市博物館,青島市黃島區博物館)

本次發掘,共清理漢代封土14處,一般為具有早晚關係的並穴兩座墓。

發掘出首例國內漢代墓葬的磚構平台並推測為「祭台」。

發掘出漢魏時期墓葬60座,棺槨結構多樣,部分保存較完好。

發掘共出土1000餘件(套)遺物,主要有陶器、原始青瓷器、銅器、鐵器、漆木器和玉器及絲織品。

通過此發掘,發現整個墓群封土間的排列早晚關係明確,且保存狀況較好,出土的竹木漆器和絲織物等有機質遺物在北方地區極為不易。

出土的文獻資料為漢代政治制度、社會歷史和物質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原始材料。

5 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自20世紀20年代起,遺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

2013年以來,江口沉銀遺址遭到嚴重盜掘,2016年在相關政府批准下對其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在考古調查和發掘過程中探索和運用新技術,建立整個遺址的考古數據管理系統。

發掘出水以金、銀、銅和鐵為主的的文物,文物主體時代自明中期到明晚期,文物主體涉及地域廣泛。

本次考古發掘,確認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地點,出水文物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傳說誒共科學依據。

同時為張獻忠大西軍征戰歷史和政權建設等方面提供了豐富實物資料,對認識明中晚期的社會經濟狀況、物質文化形態乃至明末清初以來社會歷史走向等具有重要意義。

6 甘肅寧縣石家東周墓地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石家墓群位於慶陽地區馬蓮河以東、九龍河以南早勝原上。

2017年對石家墓群東側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清理東周時期墓葬5座。

墓葬形制皆為南北向豎穴土坑墓。

隨葬品組合以青銅禮器、車馬器、棺飾組合、墓主人近身飾物為主。

石家墓群是首次在慶陽地區發現的春秋時期高等級貴族墓地。

地處泥陽古道幹線上,南接唐古道,直通彬縣境內的「絲綢之路」。

文化面貌複雜,多重因素並存,為探討東周時期文化傳播、民族融合及互動提供了新的考古學材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楊官寨遺址發現大量史前墓葬 或超2000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這個相當於40 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1月18日,記...

楊官寨遺址現大量史前墓葬

華商報訊(記者 張小剛)今年,省考古研究院在對高陵楊官寨遺址環壕外圍進行針對性考古發掘時,發現大量史前墓葬。昨日,華商報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根據出土隨葬品及碳十四測年,推斷該批墓葬系國內首次...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25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自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

考古學界的年度盛宴

海南地區史前文化是什麼樣子?良渚文化跨過長江有何特徵?周原遺址的「立石」遺蹟用途為何?海昏侯墓到底有多奢華?古代宮室制度布局源頭在哪裡?「致遠號」為何沉沒?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