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揭開四千多年前「兩城」的古樸風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20日,《兩城鎮1998-2001年發掘報告》舉行首發式,這本傾注了中美兩國幾十位學者近二十年努力的著作,是反映龍山時期人們生產、生活、社會的學術佳作,也是中國考古學的範例和樣本。

這本書的問世,能夠讓公眾更深入了解日照地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內涵。

21日上午,參加此次日照龍山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們來到兩城鎮遺址,道路兩側是蛋殼黑陶高柄杯、陶鬹等龍山文化時期的代表性陶器。

初冬的麥地生機初顯,下面正是沉睡四千多年的古老兩城。

工作人員指著小路一側的麥地說:「如果把這裡的土掀開,能看到當時的發掘現場,裡面有房子的形狀、灰坑、墓葬等遺蹟,現在已經把挖出的土回填,重新保護起來了。

天氣有些陰沉,站在兩城鎮遺址大姑墩即漢代墓葬群的頂端,俯瞰這片79.3萬平方米的遺址重點保護區,想像古代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頓生神秘之感。

工作人員介紹,遺址於1936年開始第一次發掘,已發現了三圈城壕、城牆,以及近百平米的房址,墓葬呈現明顯的等級區別,出土了大量的玉器、蛋殼黑陶、白陶等器物,如獸面紋玉錛、蛋殼黑陶高柄杯、白陶鬹等。

這一系列發現表明,兩城鎮遺址是龍山時代兩城地區的中心。

此外,還發現了較早的小麥遺存、大豆遺存、確切的釀酒證據等,印證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非常發達。

中美日照兩城鎮考古合作項目美方領隊、耶魯大學教授文德安說,通過在兩城鎮遺址出土的不同形狀、用途和裝飾的陶杯,可推測兩城鎮是當時社會一個禮器的中心。

這些陶器或貴重精美,或簡潔實用,具有極高的工藝水平和審美價值。

山東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龍山文化研究會會長欒豐實認為,從宏觀聚落形態分析, 龍山文化時期的兩城鎮地區,至少存在著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三級結構的聚落形態(或認為四級)。

兩城鎮和丹土遺址調查採集的成組大型玉禮器和發掘確認的城址、環壕及精美黑陶、白陶等,表明兩城鎮龍山社會頂端權貴的級別不會低於尹家城、西朱封大墓之墓主。

所以,有理由認為,龍山文化時期的兩城鎮地區,已經進入早期國家階段。

欒豐實告訴記者,如果把龍山文化時代的性質、特徵、相互關係搞清楚,對於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直接的意義,因此,學術界特別關注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時代大概在距今4600年—4000年之間,是夏朝之前的階段,山東是龍山文化集中分布的地區,有1000多處遺址、10多處城址,到目前為止,兩城鎮龍山時期的遺址是最大的,周邊聚落群密集度也最高,這充分說明當時這裡是人口眾多的聚集地。

日照是我國第一批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一個地區,這是日照歷史最有學術價值的一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龍山文化賦予日照歷史久遠、文化積澱厚重的底蘊,這對於增強一個城市的文化自信心,有著特別的意義。

龍山時期的日照雖然地處海邊,但是文化發展並不落後。

在中國的土地上,日照曾經是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龍山文化,使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的認識。

理清龍山文化的歷史脈絡,為中華文明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範例和證據,很有學術價值和貢獻。

在保護與規劃方面,專家建議,兩城遺址現在所挖面積不到千分之一,首先要做好保護,先把遺址留下來,不要破壞,傳承給後人,在遺址上建博物館只能是個別、少量的現象,不能作為廣泛推廣的範例。

2006年,兩城鎮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兩城鎮遺址博物館概念性方案設計、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已編制完成,進入申報階段。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用一首詩祝賀日照兩城鎮遺址考古成績斐然:

日照琅琊台

海曲大嵐山

愁霧鎖雙城

玉戚舞龍山

上古事渺渺

墳典盪無傳

全賴痴心者

皓首補遺編

一本書,揭開了四千多前「兩城」的古樸風雅;80年的考古,讓世人看到了一個更加燦爛、悠久的日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龍山黑陶延續4600年前的傳奇

1928年春天,一名考古學者的奇遇註定成為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樁美事。88年後的今天,在章丘這片古老燦爛的文化沃土上延續著4600年前的傳奇。 龍山被公認為中國考古聖地 1928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

穿越千年的古城只為領略今昔的你

據英國版本《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2800-2000年,中國山東日照兩城為亞洲最大的城市。走進兩城鎮遺址,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向我們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我們追求歷史、探索歷史、復活歷史,在這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