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黃驊」黃驊文化遺址之煮鹽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與黃驊市博物館對海豐鎮煮鹽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日前,考古工作人員在對黃驊市 一處唐代煮鹽遺址進行搶救性挖掘過程中,再次發現兩口鹽井。
連同現場發現的滷水溝、攤場、淋鹵坑、鹽灶等大量遺蹟,組成了一個較完整的唐代煮鹽流程,再現了千年前的手工製鹽技藝。
新發現的兩口鹽井位於大左莊遺址東北部,井口直徑約2.5米,井壁由條形磚砌成,磚面已被草木灰染成了黑色。
井口處發現大量草木灰和紅黏土堆積物,井底發現部分殘木架、葦織物等。
連同2016年12月份發現的一口鹽井,該遺址已發現三口鹽井。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些古井均為唐代遺蹟,建造年代可能稍有先後,但是緊密關聯。
鹽井於近海地下滷水豐富處建成,目的在於汲取地下滷水,為煮鹽作坊提供必需的生產原料。
多處大口徑鹽井的發現,表明唐代的製鹽規模和產量已經達到相當程度。
根據現場發現的製鹽遺蹟,專家推測其工藝流程基本可為四步:先從鹽井中提取地下滷水,經滷水溝導流至刮鹵攤場;刮鹵攤場用草木灰鋪成,滷水在攤場與草木灰發生化學反應,並經過日曬結成鹽土;再把鹽土颳起放進淋鹵坑淋濾,從而得到含鹽量或濃度更高的滷水溶液;最後把淋濾和沉澱的滷水轉移到鹽灶邊的儲鹵坑中,再上灶煎煮成鹽,煮鹽的鹽盤應該是銅或鐵制的。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考古系教授王青對古代鹽業生產和發展有著深入研究,他說,該遺址的發現印證了古代文獻記載的「淋煎法」傳統製鹽工藝,根據此前在山東北部沿海發現的距今3000年前後商周時期的煮鹽遺址判斷,這種「淋煎法」工藝在當時已經出現,但是工藝還比較原始。
這次大左莊發現的唐代煮鹽遺址反映的工藝更為先進,例如鹽井變得大而深,攤場做得也更加堅硬平整,煮鹽用的鹽盤也不是商周時期的陶器,而是省時省工且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屬盤。
這表明,唐代的煮鹽工藝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為研究我國古代製鹽工藝及鹽業發展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對了解當時經濟社會狀況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黃驊是「長蘆鹽」主產地之一,鹽業生產歷史悠久。
此次發現的遺址位於渤海西岸,黃驊市羊二莊鎮東部,面積近1500平方米,距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豐鎮遺址約2.5公里。
2016年9月份開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黃驊市博物館聯合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來源:黃驊報社
河北黃驊發現金元建築基址
新華社石家莊11月18日專電(記者王民、孫丁)河北黃驊市海豐鎮遺址2016年度主動性考古發掘已接近尾聲,經過近4個月的發掘清理,現場發現金元時期建築基址及人類活動遺蹟。在發掘現場記者看到,發掘區...
炭構墓室、唐代鹽井、成人瓮棺……2016年河北考古十大新發現
近日從沽源縣有關部門獲悉,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考古隊在沽源縣九連城城址考古勘探過程中,在城址南側發現古代窯址一處。經初步調查,這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古代制陶作坊,歷史年代為金元時期,是一處新發現未登記...
探秘海豐鎮遺址 館長解密多種文明匯聚之謎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記者李家偉)在黃驊市博物館館長張寶剛的腦海里,曾經的海豐鎮應該是這樣的:一條柳河如一條玉帶將這個港口與內陸聯結起來 ,兩岸商鋪林立,河裡帆影點點,川流不息,內陸的物資就這...
河北黃驊發現唐代煮鹽遺址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3日專電(記者王民 孫丁)考古人員日前在「長蘆鹽」主產地之一、河北黃驊發現唐代煮鹽遺址,其中多處古鹽灶保存較好。新發現的古代煮鹽遺址位於黃驊市沿海西側羊二莊鎮東部,距離全國重...
河北黃驊市發現北方沿海地區唐代鹽井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3日電(記者王民、孫丁)河北省黃驊市在對日前發現的一處唐代煮鹽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一口古代鹽井重見天日。記者在遺址挖掘現場看到,考古人員正在對古井進行清理。該井井口直徑...
河北黃驊發現一處唐代煮鹽遺址
11月23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獲悉,繼去年12月發現一口古代鹽井後,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對黃驊市羊二莊鎮東部一處面積近1500平方米的唐代煮鹽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再次發現兩口大口徑鹽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