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的起源故事竟然包含著這樣的隱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天就是中元節啦,也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報告祖先,我豐收啦!
其實,中元節原來是小秋,有很多農作物在此時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做為祭供,向祖先報告秋季收成。
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
各地的習俗都有所不同,不過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放花燈祈福或者祭祀供奉祖先。
現代社會,這一天已經少了很多的陰森之氣,更多的增加了習俗帶來的情趣和別致的漂亮。
各種花燈
而「鬼節」的起源竟然是我們熟知的目連救母的故事。
目連救母是個佛教故事,最早見於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
相傳,古印度摩羯國中有個非常富有的富翁名叫富相。
富相有個年輕漂亮的夫人名叫青提,稱得上是國內第一美人。
富相和青提兩人雖謂夫妻,但嗜好卻截然相反。
富相行善樂施,尤其是敬重出家人,見了僧尼如父母一般侍奉。
而青提卻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小氣鬼,並且最恨出家人,視僧尼為仇敵。
富相老年得子,起名目連。
目連同父親一樣,心慈面善,嚮往佛教三寶(佛、法、僧)。
富相死後,目連長大成人,要外出經商,臨行時囑咐母親在家積德行善。
目連走後,他母親青提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既不想念外出在外的兒子,更沒有聽從兒子的勸告行善積德。
對那些登門化緣的不管是和尚還是尼姑,全都趕走,從不施捨飯菜錢財。
大約過了半年,目連經商返家,聽鄰居說母親根本不曾修善,對出家人也極不友好。
青提知道後大怒,呵斥道:「我要是對出家人不好,七天之內不得好死,死了墮入阿鼻地域(佛教指最深層的地獄,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後靈魂永遠受苦的地方)!」不料到了七天頭上,目連母親果然暴亡。
目連大哭一場,安葬了母親。
他一心向佛,拋棄了榮華富貴,投奔了釋迦牟尼,修成羅漢,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
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了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
佛陀讓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並告訴他借十方僧眾之力讓天下惡鬼全部吃飽,母親才能得救。
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
目連母親得以轉入人世,生變為狗。
目連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這個佛教故事從西晉流傳至今,口口相傳,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隱喻。
如果您家裡有這種傳統,別忘了準備明天用的祭品哦!
文章來源:「發現新豐臺」微信公眾號,若您想獲悉更多豐臺旅遊景區介紹、景區優惠活動以及民生信息,可關注「發現新豐臺」;這裡還有不定期豐臺景區門票禮包等驚喜等您來喲~
唐朝人怎麼過「盂蘭盆節」?
一早,朋友圈滿屏的消息都在提醒筆者,今天是盂蘭盆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因要齋僧道、祭祖先、超度亡魂,民間將之稱為鬼節、七月半,道教稱之為中元節,佛教則稱盂蘭盆節。文/胡月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