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的節日:中元節的普世人文情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各式各樣的節日都有著彼此鮮明的文化特色。

中元節定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古人在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這是中國的傳統民俗。

但是,佛教、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

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普渡眾生,而民間則會有各類祭祀活動。

那麼,中元節到底是什麼「節」?

鬼王甶孑大帝在向眾鬼施食

中元節,可以說是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盂蘭盆節」是佛教的認知,「鬼節」則是民間民宿信仰,這三個並不是一個節日的三個名稱,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富含人文情懷。

道教:中元節

中元節中的「中元」二字源於道教的三元說,在唐中後期才正式被固定節名。

中國古代規定: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十月十五日是下元。

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

其實,任何一個民俗的起源,往往都有一個或悲或喜、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元節也不例外。

道教學說中的中元節

東漢末年,道教有「三官」之說,在北魏的時候,道士寇謙之杜撰了三元節神話,有一位叫陳子禱的人,與龍王三公主結為夫婦,分別於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分掌賜福、赦罪、解厄。

中元節是地官赦罪之日,道士在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

三官大帝

所以,使用「中元節」這個詞彙指代的七月十五,其實是「地宮赦罪日」,而民間俗信中,這一天祭祀的鬼並不專為祖先親人,也包括了孤魂野鬼。

佛教: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中元節被稱為「盂蘭盆節」。

佛教中的七月,原來是一個佛的歡喜月,並不是「鬼節」。

在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僧人要定居在寺院,安心參悟,不得外出,安居首日(也就是四月十五)是結夏,圓滿結束為解夏。

七月十五日,和尚們終於能夠出來了,很多和尚修行圓滿,佛看到這一切,和和尚一樣歡喜,故稱「歡喜月」。

那麼,為什麼七月的盂蘭盆節會成為「鬼節」呢?

盂蘭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譯,原意是「救倒懸」,意思是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

盂蘭盆節

佛經《盂蘭盆經》在西晉時期傳入中國,經中有「目連救母」的故事,與當時存在的孝道觀念相合。

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大為推崇,就將其定為一個民俗節日。

當時的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到了宋代才發展為薦亡度鬼。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故事:目連救母。

目連救母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得到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

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

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

佛祖說:

「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

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

佛祖還說:

「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目連救母的故事既有佛教教人行善,普渡眾生的意思,也有儒家孝道文化。

更關鍵的是,它為後來中元節的發展提供了「餓鬼」這一意象,與民間俗信中閻王放鬼出來覓食一致。

給餓鬼施捨,就有祭祀和燒紙錢的普施,凡間的人做這一切又是為了「赦罪」,防止厄運。

因而這三者的各種理念習俗和意義在流轉過程中相互交融。

不知是巧合,還是附會,中元節與盂蘭盆節都設定在七月十五這一天。

以至於後世以為,這兩個是一個節日的兩個名稱。

民間:鬼節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中的「鬼月」。

每年從七月一日起地獄就大開鬼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一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才關上鬼門。

鬼節:心慌慌

為了讓陰陽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拜祭逝去的親人祖先。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

這一天鬼門關開,諸鬼來到凡間,類似於鬼的探親假期。

生人祭拜鬼有不同的方式,但無論形式如何,都是向亡者表達敬意。

鬼月的最後一天,叫做「關地門」。

這一天眾鬼重新回到地獄。

中元節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七月份,用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七月十五日這天,民間家家祭祀祖先。

在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稱瓜節。

祭祀祖先

在民間的中元節俗中,放燈是最盛大的活動。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以紙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

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為其引路。

有意思的是,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也用燈,但放於陸地,中元節則放在水中。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祈求獲得大豐收。

此外,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

「羊」通「祥」,代表吉祥。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

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送活羊

鬼月鬼節里的祭祀,目的不是為了討好鬼魂,以保安寧,更不是與鬼魂們交易。

通過祭祀鬼魂,懷念祖先,闡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孝道;通過賑濟孤魂,超度寒林鬼魂,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

所以,我們在中元節這天,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元節:對於「鬼」,你了解多少?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節」。自古以來,對於談「鬼」色變的百姓們來說,中元節註定是個有諸多忌諱的日子。比如不能回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間……但除了這些忌諱,你知道中元節究竟...

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傳說、習俗、禁忌

中元節是什麼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