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物被老農當做雞食盆,專家很生氣,收了後帶回博物館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有這樣一件國寶級文物,它位列中國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64件國寶文物之一,它就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塑藝術品—陶鷹鼎。

這件文物之所以如此珍貴,是因為在已發現的所有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中,以鳥類為造型的陶器,迄今為止發現的僅此一件,距今至少5000年的歷史。

這件陶塑鷹,整體造型:蹲踞的鷹,體態豐肥,兩翼微微撐起,兩足敦實有力,寬扁的鷹尾下垂落地,與粗大的雙腿做成陶鼎的三個支足,構成「三足鼎立」。

鼎的腹部塑為鷹強壯的軀幹,器口開在鷹的背部,器身上部前段加塑鷹頭,其尖喙和雙目極形象。

圓凸的眼睛正視前方,炯炯有神,給人感覺勇猛之勢。

然而,這件國寶級文物曾幾何時還是農家的一個雞食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家住陝西華西太平莊農民殷思義正在家中田地里犁地,突然殷思義手頭一陣,犁頭好像碰到了硬物。

殷思義以為是土中有堅硬地石頭,為了防止石頭碰壞犁頭,殷思義準備用手將土中的「石頭」挖出來,誰知挖出來卻是一件陶器,當陶器完整挖出來後,才發現是一件鳥形的陶器,這就是後來的陶鷹鼎。

大家家中都有陶器,陶器是不像其他文物吸引眼球,比如玉器、青銅器等。

殷思義也是如此,當時人們家中的生活用品,陶製品占有很大的比例,他挖到陶鷹鼎後也沒有上心,帶回家後當做了一個雞食盆。

也許冥冥中自有安排,陶鷹鼎的命運在第二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1958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的學生們為配合黃河水庫工程,一群人來到華縣進行考古調查發掘,同時向當地老百姓宣傳國家的文物保護法。

就在此時,殷思義將陶鷹鼎上交給了考古隊,當考古人員看到沾滿雞食的陶鷹鼎時頗為生氣,但不知者無罪,何況殷思義是主動把文物上交給了國家,這是大功一件。

就連考古人員也沒想到,陶鷹鼎是頂級文物,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對於這件文物,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道,「其設計巧妙,比例相宜,造型優美,形態逼真,製作精緻,注重造型與實用的完美結合,至今仍是國內少見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

同時,以陶鷹鼎為首的動物造型陶塑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

參考資料:《國寶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州文物」國寶中的國寶:華州陶鷹鼎

當今大家見到的鼎基本都是銅鼎,也就是說是金屬做成的。然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珍藏的無數國寶級文物中,其中有一件出土文物是來自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的陶鷹鼎。陶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