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腰楚鼎佐證「楚王好細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為:郭家廟出土楚式鼎。
束腰平底的楚鼎,是楚文化的標誌性器物,一般認為這一形制在春秋中期才成熟。
記者從棗陽郭家廟考古工地獲悉,這個春秋早期的曾國墓地,近日卻出土了一件束腰平底、類似楚文化風格的鼎。
對此該如何看待?昨日,多位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
這件青銅鼎出土於郭家廟曹門灣一個低等級貴族墓葬,雖與研究楚文化的標準器王子午鼎等相比,在規格、精美程度上相去甚遠,但其束腰、平底的特徵已顯現。
「曾國早期墓地出土具有類似楚文化風格的青銅鼎,並非孤證」,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此前曾國墓地出土過一件春秋早中期青銅鼎,也是束腰平底。
從發展脈絡看,楚鼎的發展受到過曾國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來講,曾國做過楚國的老師。
方勤解釋稱,曾國地處隨棗走廊的有利位置,控制著重要資源,又是周王朝姬姓諸侯國,在春秋早期一度發展成為漢水之東的大國,其文化有新潮之處也不足為奇。
可推測,當時的楚國曾學習借鑑曾國的青銅鑄造形制、風格等,並將其發揚光大。
但到春秋中期,楚國發展壯大起來,曾國則逐漸從「左右文武」(備:周文王、周武王)到「左右楚王」,成為楚國附屬國,反映在器物上,具有明顯楚文化面貌,曾侯乙墓出土的九鼎八簋就是如此。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則認為,文化的發展可以突破國界,楚國、曾國相鄰而處幾百年,楚式鼎可以看做是這一區域人們共同創造的文化瑰寶。
(記者 海冰 通訊員 胡剛)
2016年秦文化考古大事記
湖北棗陽郭家廟墓曾國墓地再出重大考古發現郭家廟墓地隸屬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一、二組,坐落在漢水支流滾河北岸。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積以東周時期墓葬為主,也有戰國晚期、明清時期墓葬。...
曾國考古勾勒出600平方公里文化圈,4項發掘7獲國家級獎項
武漢晚報9月24日訊(記者李翌)9月19日上午,曾侯乙編鐘出土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有關曾國考古的發掘再度成為考古界熱議的話題。近年來,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郭家廟曾...
我國迄今最早琴瑟組合出土
湖北棗陽郭家廟考古日前又有驚人發現:考古工作人員在清理一座春秋早期的曾國墓葬時,發現了較為完整的琴和瑟,這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組合,而琴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琴。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瑟多琴...
湖北考古文物見證:曾國和楚國「相愛相殺」七百年
武漢晚報9月24日訊(記者李翌)在歷史上,楚國先後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國力最盛時號稱「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支十年。」而曾國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甚至在史書上鮮有記載的「小國家...
《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講座紀要
《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講座紀要2016年6月24日下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2016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五講在考古研究所八樓會議室舉行。湖...
曾國考古暨蘇家壟出土曾國青銅器五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12月17日至18日,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暨紀念蘇家壟出土曾國青銅器五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京山縣舉行。來自全國各研究機構、高校和香港、台灣以及美國的中外學者百餘人參會。與會學者考察了蘇家壟...
湖北棗陽出土迄今最早「商」聲編鐘
棗陽郭家廟30號墓最新出土一套春秋早期編鐘,為迄今所見能敲出「商」聲的最早編鐘。至此,中國古代音樂從「五音不全」發展到「五音齊備」。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隊總領隊方勤說:「此前認為春秋...
《羋月傳》帶火"羋"字鼎 "民政"二字2700年前就有了
昨日,「穆穆曾侯——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館開展,此為郭家廟考古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展出的300餘件(套)青銅禮樂器、玉器、陶器、兵器等,見證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距今約2700年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