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探訪六朝風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石刻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以佛教石刻著稱,南方以陵墓神道石刻見長。

南方的陵墓神道石刻,在宋、齊、梁、陳時期大放異彩。

這些高大精美、雄渾壯麗的古代雕刻藝術,在皇權傾覆後雖飽經歲月風雨侵蝕,卻仍然在華夏大地屹立千年,它們是六朝風華的記錄與見證者,是已經湮沒在層層黃土之下的六朝給後人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實物見證。

建康作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曾一度領先於東亞及東南亞各國都會,與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

430年,訶羅陁國使臣來到建康,在國書中如此讚嘆建康城:「城郭莊嚴,清凈無穢,四衢交通,廣博平坦。

台殿羅列,狀若眾山,莊嚴微妙,猶如天宮。

」然而,由於隋滅陳後對建康城的「平盪耕墾」,其城池和宮室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南京是一座典型的「疊壓型」古都,歷史上的新城總是在舊城的基址上建成的,使得六朝建康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

絢麗多彩的詩歌、迅猛發展的筆記志怪小說、交相輝映的駢散文賦、百花齊放的文學批評、嚴謹工整的史書典籍,這一切構成了六朝豐厚的文化遺產。

六朝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古代文藝史上的繁盛時代。

東吳赤烏十年(247),東吳大帝孫權建立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佛法在江南肇興,至南朝時佛教盛行、寺院林立。

由此,在中國南北方分別形成建康和洛陽兩大佛教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唐代詩人杜牧在《江南春》一詩中,極言南朝寺廟數量之眾多,形象地描述了南朝時期佛法興盛的狀況。

六朝文明是開放的,它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達提供了充足的儲備。

唐、宋、元、明、清歷代正是遵循著前代的航程,向著愈行愈寬廣的海洋進取。

整體來看,六朝文明是溫和、友善、生機勃勃的,它不但是構成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通過陸上、海上絲綢之路連通著海外世界。

後人不僅應珍惜這份歷史遺產,而且更要讓其優秀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墓誌作為一種出土文字資料,宋代以降即為傳統金石學者所關注。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科學考古出土的六朝墓誌更是不斷湧現,相關研究成果數量眾多,涉及歷史、考古、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多個領域。

圍繞墓誌史料所開展的全方位研究,成為近些年來六朝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增長點之一。

然而,如果概括梳理六朝墓誌研究的既有成果,則不難發現,六朝墓誌史料的開拓尚存較大空間。

六朝文化具有獨特的歷史特點和地域特色,它承上啟下,繼承、發展了秦漢文化,並孕育了空前繁盛的隋唐文化。

陳寅恪曾提出:六朝文化在傳承漢魏以前的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成為隋唐禮、樂、政、刑等典章制度的重要淵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棲霞南朝王侯墓為何比帝陵多一對石碑

《金陵晚報》日前報導,棲霞區將依託南朝梁鄱陽忠烈王蕭恢墓石刻、梁始興忠武王蕭憺墓石刻,建設南朝陵墓石刻遺址公園,同時籌建南朝博物館。南朝石刻是南京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二十多處南朝石刻分布在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