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莊出土鐵器修復成功 漢代濟南或為全國「冶鐵之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家在對魏家莊鐵器進行論證

說起6月11日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組織召開《濟南魏家莊遺址出土鐵器保護修復項目》結項評審會的事,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依然非常激動。

這次評審會由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組織,來自中國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的相關領域專家參加。

與會專家現場考察了出土鐵器保護修復後的效果,在聽取了項目組結項匯報後,經質詢和認真討論,一致同意通過結項驗收。

並認為項目組克服這批出土鐵器糟朽程度嚴重、修復難度較大的困難,高質量地完成保護修復任務,是出土文物保護修復的一個成功範例。

李銘告訴記者,其實在最初,他就感覺魏家莊遺址出土的鐵器非常重要,但因為這批鐵器出土時鏽蝕、損壞嚴重,所以除了感覺在數量上是一次全國少見的發現外,其內在價值一直有點「沒底」,而這次的評審解開了很多「謎」,也帶來了很多驚喜。

魏家莊考古發掘出土的隨葬鐵器近50件,其中鐵爐和鐵鼎引人注目

先來了解下這批鐵器的基本情況。

2009年和2010年,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位於濟南市魏家莊片區的多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這批漢代墓葬中,發掘出土的隨葬鐵器近50件,其中有30餘件鐵劍和鐵削,鐵劍多為長劍,其中兩件鐵劍配有玉劍彘。

特別重要的是,還出土了鐵鼎11件、鐵釜4件、鐵鐎斗1件、鐵爐1件等鐵制容器。

鐵鼎的口徑、腹徑、高分別在22厘米、30厘米、30厘米左右。

這些鐵器分別出土於不同的墓葬中,基本上同類鐵器在每座墓葬中只隨葬一件。

為什麼說這批鐵器非常罕見、重要呢?李銘說,單就整體數量來說,除了數量在山東,甚至是全國的考古發掘中罕見外,部分鐵器在山東地區和國內都較為少見。

其中,漢代鐵鼎數量10餘件,超過全國漢墓發現鐵鼎的總和,這是一大發現。

另一個是鐵爐,這是全國第一次發現漢代鐵質爐子,而且在煙囪部位有兩個拐彎,說明在漢代時濟南人就懂得使用煙囪了。

而這個拐彎是向下的,就很奇怪了,猜想有可能是當時室內在餐桌旁使用的,可以讓煙直接排入地下設置的煙道,當然這種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爐子本身及其獨特的設計就讓今人驚嘆不已。

還有就是「我想特別說一說漢代鐵鼎,這次發現了10多個,比全國漢墓發現鐵鼎的總和還要多。

鐵鼎為什麼這麼集中出現,在銅器時代結束之後,鐵鼎的出現意味著什麼呢?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時代轉換的標誌。

而且,在此之前國內其他地方發現的鐵鼎均被認為是炊具,而我認為鐵鼎應該是一種禮器。

因為在當時,鐵鼎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其鑄造、冶煉的工藝,包括溫度、火候等都遠遠高於銅鼎,鑄造工藝的複雜程度也遠高於普通的農具。

加上當時的統治政府對冶鐵有很嚴格政策上的限制,所以當時的鐵鼎不會是一般的生活用具。

漢代時期銅質鼎越來越少,但禮制依然在延續,鐵鼎就成為銅鼎理所當然的替代品,而非實用器。

而且在考古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鐵鼎在墓葬中的擺放位置就應該是作為禮器陪葬的。

所以,這些鐵鼎對於研究禮制的發展,漢代的社會制度和風俗都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研究價值。

這些鐵器的出土數量之多和密度之大為

國內罕見,對研究漢代濟南乃至山東地區的冶鐵史、科技史、喪葬史和禮儀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鏽蝕和損壞嚴重,這批鐵器被送到北京修復

「不過,由於隨葬鐵器長期浸泡於地下水中,埋藏環境複雜,出土鐵器文物的表面已全部被鏽蝕層所嚴密覆蓋,鐵器的本體強度、密度均已產生劇烈變化,化學穩定性大大降低。

鐵器文物鏽蝕層逐漸剝離脫落且趨勢加劇,有完全毀壞的危險,個別已破碎成數塊,儘快開展這批珍貴鐵器文物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李銘說,這就是要將這批鐵器送到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修復的目的。

鐵器文物的修復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求有省級以上文物行政部門頒發的相關的資質。

為此,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制定編制《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藏鐵器文物保護修複方案》。

2012年底,該《方案》由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審定通過,並撥付了專項修復資金。

2013年8月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達成《文物修複合同書》。

同年9月將文物運輸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通過此次修復保護,最大限度恢復了鐵器文物的本來面貌,大大延長了鐵器文物的壽命,其保護修復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

這是濟南市乃至全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鐵器文物修復工程,為今後同類文物的修復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最讓我沒想到的是,這些鐵器修復完後,我見到時心裡立即產生出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因為這些原本鏽蝕嚴重,有點甚至是破爛不堪的鐵器,再次出現在我眼前時,全部都非常完整,表面雖然還帶著銹,但都非常自然,顯示出一種完整、端莊的狀態,而且每件文物都保持了其出土時的原始數據,沒有進行人為改變,保留了文物本身的歷史信息,這些都讓人吃驚。

」李銘對於此次修復的鐵器的結果非常滿意。

鐵器背後的歷史信息極為豐富,推測漢代濟南就盛產鐵礦石

當然,讓李銘最在意的並不在於鐵器本身,也不僅僅在於修復的結果,而是這些鐵器背後隱藏的不為人知的歷史信息。

為什麼魏家莊漢墓會一次性出土這麼多鐵器?這些鐵器和濟南這座城市的發展有什麼內在聯繫?這些問題才是李銘思考的更多,更深入的問題。

經過近兩年不間斷的研究,李銘認為,魏家莊考古的發掘和發現,尤其是這些鐵器的發現,可以印證兩件事,第一是濟南城在漢代時期經濟很發達,再加上濟南泉水眾多,這或許是濟南郡治所後來搬遷到這裡的一個主要原因;再一個就是這些鐵器可以證明,濟南在漢代時期的冶鐵技術,非常高超,冶鐵及鐵器製作數量是非常可觀的,應該是當時的一個冶鐵中心,甚至可以稱作當時的冶鐵「之都」。

這樣說,李銘是有他自己的想法,是經過他的研究證明的。

「在此之前,我們在濟南其他區域就發現過漢代冶煉遺址。

像2005年,在濟南老城區運署街南側工地發現過一座漢代大型冶鐵作坊遺蹟,並在發掘現場出土了鐵礦渣和紅燒土,這是山東首次發現大規模的漢代冶煉作坊遺址。

體現了漢代時期濟南地區冶鐵業的發展情況。

而且在漢代,濟南郡的治所,在現在章丘的東平陵故城,到了西晉才搬到現在的濟南城。

對於為何濟南郡治所要進行搬遷,以前有兵亂等說法,而魏家莊這次考古可能為濟南搬遷增加一種說法。

這裡一次性發現數量如此眾多的漢代貴族墓,出土這麼多鐵器和銅器,印證了濟南城在漢代時期經濟和冶金技術水平已經非常發達,也說明當時的濟南城周邊就盛產鐵礦石,對於冶鐵業來說提供了礦產上的保障。

再加上濟南泉水眾多,這可能是濟南郡治

摘 要:「你絕對想不到,我們這次在北京組織召開《濟南魏家莊遺址出土鐵器保護修復項目》結項評審會的結果有多麼重大,多麼振奮人心,因為其中有很多在全國的考古發掘中的全國之最和第一,這是濟南考古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發現,也令我們這一代考古人感到非常幸運和驕傲。

所搬遷到此的主要原因。

「鐵牛」可能是漢代鑄造大型鐵器的遺物,濟南在漢代曾處於冶鐵「統治」地位

另外,李銘還有一個大膽的推測,「很多老濟南人都知道『鐵牛』,也就是現在放在府學文廟裡的那個鐵疙瘩,以前有人猜測很多,有說是隕石的,有說是自然形成的。

但我們檢測過,鐵牛的鐵含量非常高,肯定不是自然形成的。

我推測,這應該是當時人們想要鑄造一個大型鐵器,也可能就是鐵牛什麼的,但因為某種原因沒有鑄成,就留下來這麼個大鐵疙瘩。

所以,從鐵牛上也可以看出漢代時濟南的冶鐵能力非常高,而且能鑄造體量較大的鐵器,也能從一個側面證明當時的濟南確實在冶鐵業方面是領先的,是具有『統治』地位的。

聽了李銘的介紹,我們才能明白濟南在漢代時期確實是座經濟實力超強的城市,也是座冶鐵業處於全國前列的先進城市。

這些出土的鐵器,不僅對於考察鐵器和冶鐵業的發展進程有參考價值,而且對於探討鐵器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及其社會意義和文化意義都有重要影響。

李銘對記者說,通過此次考古發掘和修復工作,可以說濟南在漢代冶鐵考古方面取得了幾個之最和第一。

「這是在全國範圍內一次性出土鐵器數量最多的一次考古發掘,也是鐵器種類最豐富的一次;發現的鐵爐是全國第一個,鐵鼎數量是全國一次性發現最多的,而近20柄鐵劍的數量據不完全統計也是全國最多的;而且,此次修復不光是全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出土漢代鐵器修復工程,也是修復漢代鐵器數量最多的一次。

通過李銘的介紹,這批鐵器的價值有了基本的結論,為此每個濟南人都應該感到振奮,應該從這些鐵器中獲得令人驕傲的感覺,應該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個新的、更為深入的認識,對於我們的這座城市應該懷有敬畏之心,並為能更好地保護好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更為美麗,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濟南122座漢墓講述漢代傳奇

對多年從事考古工作的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而言,2009年和2010年進行的魏家莊古墓群的考古發掘令他無比驚喜:此次考古發掘發現了168座上起漢唐下至宋元的墓葬,其中漢代墓葬122座。在122...

那些轟動全國的濟南考古

可以說,每一次的城市考古,都是一次歷史的穿越。古城濟南,地下埋藏著數千年的文明,還有眾多道不完的動人故事。20多年來,濟南市考古研究所作為歷史的發現者、城市記憶的喚醒者、文明的傳承者,在這片廣袤...

鐵器時代開端的象徵:玉柄鐵劍

虢國玉柄鐵劍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煉鐵,距今2800年。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劍長20厘米,莖長13厘米,屬西周晚期器物,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邯鄲臨漳首期修復佛教造像通過驗收

近日,鄴城遺址出土石質文物第一期修復保護驗收結項論證會在臨漳縣舉行。經過論證,與會專家認為,本次文物修復保護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准的保護修複方案開展,資料齊全、檔案規範、技術合理、方法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