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文化向世界開放的胸懷和氣魄前所未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下午,來自文化界、藝術界和傳媒界的5位優秀黨代表在十九大新聞中心接受集體採訪,分享他們在傳統文化的傳承、現代文化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與傳播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的感受和心得。
他們都討論了啥?重點在這裡,速速GET↓↓
現在中國文化市場的活躍程度超出我們想像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中國和國際交往合作日益深入,特別是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交流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一方面是政府間的,或者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官方之間的交流會日益頻繁。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要靠市場,靠市場、靠產品和服務的交流,只有這樣的交流更加可持續,而且能夠更加深入。
現在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很快,文化市場的活躍程度超出我們想像。
關於國際合作,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文化領域的交流所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觀念、視野、市場,這方面我覺得是屬於互利的。
我們通過開放了解了世界,世界也通過開放了解了中國。
在文化領域,現在的開放我所說的是我所了解的文化部所管轄的這個領域,已經全面地向世界開放,沒有說哪一個領域對國內開放,另外一個領域對國際開放,都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過程。
這次習總書記在報告當中關於對文化,特別是對於向世界開放,不管是胸懷還是氣魄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國和世界合作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也將是空前的,文化領域也不例外。
文化領域的開放所帶來的短期上立見成效的可能並不明顯,但是它對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好,對於各國文化的交流合作、民心相通也好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而且開放的結果使大家彼此更加熟悉、更加了解,誤會就會減少,合作發展的機會就會更大。
「一帶一路」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中國故事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西亞非地區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
「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偉的構想,也是一個由世界各國參與的人類大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傳統習俗等等都各不相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國家之間有一些不了解和誤解,這個也很正常。
所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的時候,習總書記就曾經提出了「五通」,這其中文化相通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這裡的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文化的交流、文明的互鑒,這個當中可以看出文化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在國際傳播、跨國傳播過程中,文化既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重要平台,同時,文化也是對外傳播的一個很好的內容。
另外,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應該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是這個國家和民族區別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其他民族的精神標識和精神基因。
那麼如何從傳統的文化當中去挖掘我們民族優秀的特性?把這些優秀的特性講給外國受眾聽?我們從各自文化當中去挖掘它的精髓,通過講述這些精髓的故事,可以讓不同國家的受眾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價值觀,了解他所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背後存在的必然原因。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
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習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我覺得其實就是一條船,大家一塊坐上去,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我們最近也排了一齣戲叫《鄭和下西洋》,就是唱響「一帶一路」,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有知己,世界才會有光明和陽光。
我也希望我們的國家會吸收別的國家的文化發展成果。
我們文藝人,都有責任把中國文化傳下去,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更好地唱響中國主旋律。
這次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文藝工作者非常振奮,我想第一個百年目標馬上就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一定會達到。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
「一帶一路」是偉大的倡議,它是惠及沿線各國乃至於世界的,而不是單單為了中國自身利益。
這個倡議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主要要靠文化,要靠交流,各國歷史、宗教、文化、社會制度不同,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溝通是特別重要的,而文化正好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相互的交流,對別國的文化了解才能產生尊重,產生了尊重才能產生學習和借鑑的作用。
而在這方面,特別是從文物的角度、文化遺產的角度來講,這方面的作用應該是先行中國的。
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我們和沿線多個國家開展了15個境外聯合考古項目,對5個沿線國家進行了文物修複方面的援助,而且這些援助的資金額都是上億元的,這主要就是為了保護別國文化,加強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比如說我們在柬埔寨、尼泊爾、緬甸等開展了震後文物援助,同時我們國家文物局每年組織上百場國際間的展覽合作與交流。
通過對各國歷史的了解、文化的了解,才能產生學習和尊重,才能消除一些誤會,在這方面文物、文化遺產的作用尤為重要。
中央電視台駐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
我覺得「一帶一路」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中國故事。
在貧困的非洲、偏遠的小山村,孩子們上不了學,而中國人去給他們建起了學校,讓他們看到了電視。
我相信這樣的新聞報導,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都是會接受和受感染的,因為這是全世界都可以有共鳴的。
所有的文化遺產都應該受到保護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
總書記在報告當中對文物工作提出來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總書記對我國的文物工作一直高度重視。
5年來,習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就有40多次,蒞臨文博單位考察指導也有30多次,包括出席和見證重要文物的活動也有十多次。
總書記在報告當中提出來關於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這個問題對文物工作者首先有一個學深悟透的問題,因為文物保護和利用從理論上講也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問題。
之所以是保護,因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它的文化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有很重要的意義。
所以文物保護涉及到文物安全,它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線,也就是紅線。
所以保護自始至終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全國文物戰線的一項主要任務。
利用這個問題,社會的認可度和業內還是有不同認識的。
作為文物工作者,更強調保護,但是社會層面可能強調更多的是利用。
因為工作的性質不同,所處的角度不同,我覺得有這些看法也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何在文物保護和利用當中,就是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充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我們國家的文明進步服務,這是作為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關心和研究的問題。
我們現在不僅是在法規上、政策上,還有相關措施上,都是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因為文化遺產的面比文物保護面還要大,國際通稱的文化遺產,包括了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
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社會認可度要比文物保護利用的認可度更高一些。
文物只有在保護好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利用,才可能傳承。
但是傳承就不一樣了,所以文物是保護利用,對文化遺產是保護和傳承。
所有的文化遺產都應該受到保護,因為什麼呢?因為它是我們先人在當時勞動生產過程的反映,也是供我們後人了解前人的窗口。
但是要傳承,比較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傳承,這裡面的價值包括要符合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同時文物的意義或者說科學、歷史和藝術方面的價值,還有就是經濟和社會價值,還有就是供專家科研學者研究方面的價值,只有這樣的才應該是傳承的。
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會在全系統深入學習總書記的報告,特別是第七部分,就是關於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不僅提到了文化遺產的問題,而且對整個文化工作,五千年文明的傳承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所以這次總書記的報告,還有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們都要學深悟透,關鍵是要學好、領會好,在我們的工作中,包括法規制度、措施上體現出行政部門對總書記要求的貫徹落實。
我們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話劇發展時期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
話劇是伴隨著中國近代、現代歷史文化變革所產生的一種新型舞台藝術樣式。
到目前為止,今年正好是它的110周年。
話劇在長期發展當中,積累了自己的優秀傳統,也有一大批優秀的作品。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之後,廣大戲劇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已經成為一種風氣。
目前來講,我們不僅一些國有的話劇院團創作出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作品,比如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他們都有多部優秀作品,而且一些邊遠省區,比如雲貴川地區,以前話劇演出比較少,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資助的力度加大,這些邊遠省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戲劇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出現了可喜的進步。
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之後,我們出現了一些很有內涵、很有經典潛質的優秀文藝作品,我對將來我們在中國話劇舞台上產生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偉大的史詩性作品很有信心。
我覺得我們的優秀戲劇作品應當具備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這樣三個條件。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必須堅定地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
在體裁上,如果把時代生活比喻成一條滔滔的大江大河,那文藝工作者就是要從生活的河床里撈起那些最有分量、最有含量、最有溫度、最有質量的生活素材。
在這樣的素材基礎上加工完善整理,譜寫出很好的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體現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還有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也是一部好作品所必須具有的條件。
近年來,話劇特彆強調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與觀眾共同創造。
好的藝術作品需要有好的觀眾,需要有好的發展環境,我們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話劇發展時期,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創造出從文藝「高原」向文藝「高峰」邁進的作品,我很有信心。
把我們最好的時光留給後一代人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麼多年,習總書記在很多重要場合的講話都提到了大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包括這次十九大,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數十次提到文化的發展。
這幾年,戲曲人下基層、進校園。
比如說「像音像」工程,我們每年有上百出戲報上來,我們篩選,把唱得響、站得住、留得下的藝術作品錄下來。
我們仔細一算有三個帳:第一,事業的帳。
一個演員幹事業非常不容易,他的榮譽感,參加「像音像」有榮譽感。
第二,效益的帳。
我們的演出賣票,也就是一兩千人看,但是通過「像音像」,那是幾千人上萬人看,效益多大。
第三,子孫的帳。
把我們最好的時光留給我們後一代人,這樣來講,國家花了很大的力量,每年投入專項資金,所以我們必須有責任有擔當有理想有夢想,讓好的戲曲唱得響、站得住、留得下。
我們的節目應該既有筋骨又有溫度又要正氣
經濟日報記者佘穎:
現在是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並存的時代,有時候自媒體的傳播速度、傳播效果比傳統媒體還要快、還要好,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您覺得如何才能在保持主流、權威、公信力的前提下擁有更好的傳播效果,更好的點擊量?
中央電視台駐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
我們的節目應該既有筋骨又有溫度又要正氣。
如果能做到這三點,節目就應該會有收視率和點擊量。
為什麼呢?雖然說時代在變化,但是很多東西是不變的。
比如說我們每個人內心對於「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說好的新聞作品永遠會受觀眾歡迎的。
這次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讓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
我想這就是我們主流媒體責無旁貸的使命。
央視一貫堅持內容為王、導向為魂。
我怎麼理解有筋骨?我覺得筋骨在當下就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溫度就是讓觀眾們感受到「真善美」,如何能做到這一點?我想首先就是要不斷地推進內容的創新,怎麼讓我們作品內容緊扣時代主題,回應社會關切。
第二要做到的就是必須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動真情,這是要下苦工夫的,沒有捷徑可走。
其他人都在看
編輯 / 劉辛未、渠麗華
來源 / 據新華網文字實錄整理
吉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文物保護
更多公考信息請關注吉林華圖官方微信(jilinht)【關鍵詞】文物 文化遺產 保護【熱點背景】文物保護,指的是對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歷史遺留物採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損害的措施這
雄安新區 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河北經濟日報訊(記者任俊鵬 王淵 尹智)「雄安地區歷史文化脈絡久遠清晰,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這些都與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息息相關。圍繞新區規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
攀枝花三線建設遺產如何新生
作者:劉修兵始於上世紀60年代、覆蓋全國13個省區、近千萬人參與的三線建設,奠定我國西部地區的工業基礎,極大提升了我國國防工業實力,同時也給今天留下了諸多分散各處、日趨衰敗的廠房遺址和配套居住區...
十八大以來文物保護利用新成就概述
砥礪奮進 輝煌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新成就概述中共國家文物局黨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圍繞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
北京文博|解讀「十三五」:文物事業發展將現多重利好
昨天,國家文物局發布《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詳細描繪未來4年全國文化資源藍圖。這份一萬六千餘字的規劃中,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京味兒」文化資源發展內容被提及。國...
中國文化、自然遺產和「一帶一路」助力中國夢
中國網6月12日訊 6月10日,由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文物局、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7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洛陽拉開帷幕。本次遺產日活動的主題是文化遺產與「一帶一...
對歷史文物心存敬畏 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
全力做好海龍屯保護展示傳承
本網訊(遵義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子陽)2月9日,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率國家文物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蒞臨我市調研指導文物保護工作。調研期間,劉玉珠一行來到匯川區海龍屯世界文化遺產文...
「中國文化遺產日特刊」中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為何選定洛陽
明天就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文化遺產日。今年,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2009年創設主場城市活動機制以來,每年都會選取一座城市舉辦...
文物,啟示我們繼往開來
李春林(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的保護與研究利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同時要...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把文化傳下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習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