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 大年初四,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月初四是土地神和城隍神返回凡間的日子,人們要早早準備好香燭供品、水果酒菜盛情將他們迎回來。

一、祭拜「土地公公」

土地神在民間被稱為「土地公公」,是民間信仰中最為普遍的神靈。

土地神是財神與福神,因為「有土才有財」,因此土地神被奉為地方的守護神。

據說,他不僅掌管著土地,還能使五穀豐收。

對於以農耕為主要生計模式的中國老百姓,土地及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決定著民眾的生存和延續,因此人們對土地神都格外敬重。

這天,很多人要把土地神迎進家裡祭拜。

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神,或是在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

土地公公

相傳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

一零二歲辭世。

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人們常祭祀之。

土地公公與土地婆婆


我們有時候看到的土地神是以一對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現的,男的稱為"土地公公",女的稱為"土地婆婆"。

據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廟裡只供奉著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後,土地廟中則配有土地婆婆。

這個習俗沿用至今,現許多農村土地廟裡都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

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慈眉善目、白須白髮的老人。

但有些地方的廟宇卻只有土地公,這跟漢族民間傳說的一個故事有關。

傳說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麼願望與抱負。

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

土地婆卻堅決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功能。

土地公說:「那麼,貧窮的人不是太可憐了嗎?」

土地婆反駁道:「如果大家都變成有錢人,以後我們女兒出嫁,誰來幫忙抬轎子呢?」

一句話說得土地公啞口無言,並打消了這個原可讓世人「皆大歡喜」的念頭。

也正是因為土地婆的反對,人世間才有今天的貧富差別。

所以有的地方的人們覺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個「惡婆」,因而不肯供奉她,但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

但也有人認為土地婆的觀點符合人類發展,所以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

二、祭拜「城隍神」

城隍神也是地方的保護神,他掌管著城池的安寧,包括當地的水旱疾疫及陰司冥籍。

安居才能樂業,只有城池牢不可破才能抵禦住外敵的入侵,生活在城池中的百姓也才能平安快樂,而這一切都要靠城隍神來維護。

最初人們並沒有分開對土地神與城隍神的信仰,只祭祀一位掌管土地的神靈。

直到唐代城鎮的興起才出現了城隍和土地兩位神靈,而城市功能和地位的不斷上升也使得城隍地位逐漸上升,土地神反而成了他的下屬。

春節期間,人們通常是到當地的城隍廟進行祭拜。

城隍廟


「城隍」一詞,最早並不是指神仙,而是護城河的意思。

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名篇《兩都賦序》中,便有「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而起苑囿」的句子。

浚城隍,意為開鑿或疏通護城河。

後來隨著歷史變遷,「城隍」逐漸成為護城河的庇護神,後來又成了古代城池的庇護神,民間又稱他為城隍爺或城隍老爺。

從宋代以後,城隍逐漸從「無形」的神,開始人格化。

各地百姓用出生於當地或與當地有著密切聯繫的名臣政要、戰鬥英雄,作為他們的城隍神。

上海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當時的上海知縣張守約將原先供奉著西漢名將霍光的霍光神行祠,改建為城隍廟。

除了上海的城隍之外,江浙地區比較著名的城隍還有蘇州的春申君黃歇,杭州的文天祥等。

大家都在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要禮敬土地公?

俗話說「別拿村長不當幹部」,而在神界也要「別拿土地爺不當神仙」。土地爺在神仙中級別最低,而且還常駐地下掌管一方土地。偶爾遇到孫悟空這樣的大仙,還要被欺凌一番。

土地公——家族成員遍及五湖四海

土地神,又稱土地爺、土地、土地公,《西遊記》、《寶蓮燈》等中國神話小說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級別最低的。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

民俗傳說——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

二月初二給土地公公「暖壽」,求開運招財

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