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家族成員遍及五湖四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土地神,又稱土地爺、土地、土地公,《西遊記》、《寶蓮燈》等中國神話小說中的重要人物。
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級別最低的。
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
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民國(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的神祇。
但在漢族民間信仰極為普遍, 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眾神中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龐大,成員眾多。
舊時,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到處可見石砌的、木建的大大小小的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土地公(土地爺)、土地婆(土地奶奶),香火還挺旺。
土地神的來源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社神可不像土地神,這樣官微言輕,而是地位顯赫,在神界數一數二的大神。
社神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
《公羊傳》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
"
漢應昭《風俗通史·祀典》引《孝緯經》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報功也。
"
清翟灝《通惜編·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
殷商時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帶有自然屬性。
據《禮記·祭法》載,同時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級之分,文稱:"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日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漢武帝時將"后土皇地祗"奉為總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處土地神。
對社神的祭祀,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
《禮經·郊特牲》中說:「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
」為什麼要祭祀社神?《孝經援神契》中說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總神。
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
」祭天與祭社(地)是古代兩項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可見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
進入封建社會後,原屬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漸人格化、社會化,社神的地位不斷跌落。
社神就像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宦,逐級降職。
雖然由皇帝專祀的國家的社神祭祀不斷,但失卻了民眾的參與,名存實亡。
倒是那些遍布各個角落的小社神(俗稱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護神的角色,香火頗旺。
土地為人類提供了活動場所,土地生長的萬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故人類感激它、崇拜它。
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後,土地神的轄區更加縮小,成了城隍的下屬。
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國每個鄉村,甚至「倉庫、草場中皆有土地祠」(《水東日記》),橋頭土地、欄頭土地、灶頭土地、田頭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最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蔣子文。
據《搜神記》卷五曰:"蔣子文者,廣陵人也。
漢末為秫陵尉,逐賊到鐘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緩縛之,有頃刻死,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文於道,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平生。
見者驚走。
文追之,曰:'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
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
不爾,將有大咎。
'於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為立廟堂轉號鐘山為蔣山。
"
此後,各地土地神漸自對當地有功者死後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據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五稱沈約為湖州鳥鎮昔靜寺土地神,岳飛為臨安太岳土地神。
清人趙懿在《名山縣誌》中稱土地神不一,有多種名目,其中有花園土地,有青苗土地,還有長生土地(家堂所祀),又有攔凹土地,廟神土地等。
在一般漢族民間的信仰中,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處很多,傳說之多不勝枚舉,我們就簡單介紹兩個最流行的吧。
一說為: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展。
另一說為:周朝上大夫的家僕張明德(或張福德),主人赴遠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張明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
臨終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周武王感動之餘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明清以後漢族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
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傳為唐代大文人韓愈。
杭州太學一帶,原是岳飛的故鄉,於是太學就奉岳飛為土地神。
現在的土地廟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約起於南宋。
拜祭
在漢族民間,土地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漢族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為守護神。
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
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
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而且現在一般都是在自家大小門前焚香拜祭。
五祀
農曆二月初二,農家戶戶都舂冬米粿,並用手捏成一塊形狀象圓餅一樣,有大有小。
每塊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狀等花紋,以象徵興旺吉祥有財氣,俗稱「土地公粿」。
並備好牲醴、酒饌、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誠致祭於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神龕前,以祈福報功,求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招財進寶,合家平安。
在當日或在三天內,家長攜帶兒男分別到所耕作的田片,在其田岸壁上壓上幾張福金紙,叫祭「田頭土地」,以祈年冬好收成;同時,趁此告知下輩所屬田產業份。
俗話說:「吃了土地公粿,褲筒捲起起」。
此日後,農民就著手「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農事活動。
工商界的亦於二月初二奉祀福德正神,虔誠致祭,而且又在每年農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十六都做「牙」,其中二月初二為「頭牙」,七月初二為「中牙」,臘月十六為「尾牙」。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能生萬物,養育人類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就奉若神明。
自古以來,人們以土地為「神」,尊土地為社神,漢族民間稱「土地公」。
當今習俗雕塑或繪畫土地公像,大多數是白髮髯髯,右手拿著龍杖,左手執元寶,又稱「老土地」,又稱「后土」、社公。
他既執掌土地行政,又兼理財務。
我們常聽到「賺土地公錢」、「土地公送錢」之類俗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以往人死後,上山挖墓地,要向山土地壓紙錢租山,出殯行列中要拋撒紙錢——買路錢引行;進葬時,先以酒饌、金紙焚香奉獻,以求佐理亡魂引渡安息之事務。
可以說土地公集「地政、財政、德政」於一身,職責之重要可見一斑,古例列為「五祀」之一。
「五祀」者,「戶、灶、中溜、門,行也」
「祭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中溜)、門神、行神。
漢族民間所供奉的土地公,大概有兩種:
①廟、寺、祠、堂及工商農牧戶等,都是供奉「福德正神」。
②在墳墓邊祭祀「后土」(山神土地總代表)。
文化風俗
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會什麼都知道。
作為地方守護神,儘管地位不高,卻是中國漢族民間供奉最普遍的。
以前為他們建立的神廟幾乎遍布每個村莊。
傳說土地也可以隨意上天,但是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
由於中國境內有無數的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
一般為他們建立的神廟規模很小,被稱為"土地廟",裡面供奉並排坐著的一對老年夫妻。
到明朝(1368-1644年)對他們的崇拜開始興盛,而且這種崇拜還流傳到了其他民族中去。
在中國,過去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聚會,對該神進行祭祀,到後來這種聚會就演化成為中國最有特色的現象——廟會,成為一種重要的風俗。
土地婆
據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廟裡只供奉著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後,土地廟中則配有土地婆。
這個習俗沿用至今,現許多農村土地廟裡都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
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慈眉善目,白須白髮的老人。
但有些地方的廟宇卻只有土地公而已?這跟漢族民間傳說的一個故事有關。
據說當年玉皇大帝將土地公下放到凡間時,曾問他有什麼希望。
土地公很有頭腦,一番話冠冕堂皇,猶如做政治報告,說他希望世間的人個個步入小康生活,精神文明極大提高。
土地婆聽了之後卻說:「這樣不行,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大家都富足了就沒人願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的功能。
」據說世間的貧富差別就由此而來。
當土地公下到凡間後,見到人們因為親人去世而號啕痛苦,不由起了惻隱之心,想將死者復活,又被土地婆攔住:「生死乃因果輪迴,不可隨便更改。
如果人人都長生不老,這世界豈不淪為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只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因為這兩件事,老百姓一般都把土地婆視為「惡婆」,不給祭祀。
公說公理,婆說婆理。
天理難為,命中注定。
禍從口出,敬人是德。
天降甘露,人在世間。
地生萬物,撫育蒼生。
土地公的配偶,就是土地婆,她的出鏡率非常少,並不是因為她面目可憎,事實上很多土地夫人姿容甚美,真正的原因在於她為人耿直、愛說實話。
後世又有人認為土地婆的觀點符合人類發展,所以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
關於土地的典故
「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
」
在江西萍鄉一帶,農曆歲首要舉行參拜土地神的慶賀活動。
這天黃昏,鑼鼓喧騰,爆竹聲聲,以一人假裝成土地神,按上線鬍鬚,翻穿皮馬褂,左手持杖,右手執扇,搖頭擺尾,自樂自贊說:「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來天上人。
」這句話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多少有點神氣,大小是個官兒——獨霸一方(橫批)
這是舊時常書寫於土地廟的一副對聯。
這副絕妙的對聯形象地勾畫出了土地神的「神格」和特徵。
如果與另一副對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總要肥——儘管端來」聯繫起來,更是生動地說明土地神的地位卑微,供品要求不高,但畢竟是「獨霸一方」的「神」,不可怠慢,像人世間的保長、甲長一樣得罪不起,所以又有副妙聯曰:「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願試試;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因此,漢族民間凡舉行祈福禳災的重要祭祀活動,供桌上都要設土地神,請土地神到場。
「鄉里鼓兒鄉里打,當坊土地當坊靈。
」
土地神雖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卻不少。
轄區內凡婚喪喜事、天災人禍、雞鳴狗盜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樣,與人較為親近,所以人們喜歡向他吐露心聲,向他祈願。
如《集說詮真》中所說:「今之土地祠,幾遍城鄉鎮市,其中塑像,或如鶴髮雞皮之老叟。
或如蒼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稱土地公公。
或祈年豐,或禱時雨,供香炷,焚楮帛,紛紛膜拜,必敬必誠。
」所以,小小的土地廟往往香火很旺。
因為漢族民間相信「縣官不如現管」,「土地不鬆口,毛狗不敢咬雞,」「土產無多,生一物載培一物;地方不大,住幾家保佑幾家。
」
土地神百態
明代以後,土地神朝世俗化方向發展,不但給他配了位土地婆,而且賦予他人世間保長、保長一方面貪婪、作威作福。
另一方面又是受上司欺壓而憤憤不平的心態,賦予他人世間的同情心。
故在漢族民間傳說中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
試舉幾例:
1.聰明的土地神。
如四川遂寧縣有這樣一則傳說:太和鎮盤龍寺下邊的土地菩薩很靈驗,燒香還願的人絡繹不絕。
這天,來了一個種果樹的人,祈禱這幾天不要颳風,因為梨子正在開花,土地菩薩同意了。
果農剛走,又來了一位拉船的,祈求多吹上河風,因為拉上水船要借風力,土地也同意了。
下午,來了一位穿長衫的人,祈告這幾天要出遠門,不要吹風下雨,土地點了兩下頭。
天黑時,來了一位農夫,說乾田等下雨栽秧,請土地爺今晚降場透雨。
土地還是同意了。
此事被土地婆知道後,埋怨土地公多管閒事,土地公微微一笑,說我早已有安排,晚上下雨白天晴,颳風沿水面,不准入梨園。
四個祈求人的難題都得到了解決。
2.嗜賭的土地神。
湖北老河口、光化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愛賭錢,經常和小張溝的土地爺一起賭博,賭來賭去,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把家裡的錢都輸光了,最後連老婆也輸給了小張溝的土地爺。
油坊張溝的土地爺終日愁眉苦臉,小張溝的土地爺則因兩個女人總是吵鬧拼打,日子不好過。
油坊張溝的村民見土地爺怪可憐,商議後到小張溝把土地婆抬了回來。
小張溝的土地爺不同意,當晚就找油坊張溝的土地爺要錢。
油坊張溝的土地爺拿不出錢,只好讓小張溝的土地爺把老婆領走了。
村民們又去把土地婆抬回來,每次都是白天接回來,晚上又被領走,接連折騰了三天,村民們無法可施,從此油坊張溝的土地廟就沒有土地婆了。
3.土地爺逐妻。
浙江寧波地區有這樣一則故事:土地公把長期節省下來的金銀財寶鎖在一個石櫃中,用來救濟人間最窮的人。
有一天,土地公外出巡查民情,將石櫃的鑰匙交給土地婆,並告訴她若有窮人經過,就送點金銀給他。
中午時來了一頂轎,正好歇在廟前。
土地婆聽轎內的人說「悶死我了,真苦!」便把全部金銀財寶給了這坐轎的人,這人叫轎夫往轎內搬,只拿走了一半。
晚上土地公回來,聽土地婆一說,責怪她:「窮苦人能坐轎嗎?抬轎的人才是窮人。
」第二天,土地公又去出巡。
中午兩個肥頭肥腦的(財主和他的兒子來取昨天剩下的一半金銀財寶)人抬來一頂空轎,土地婆想起土地公說的。
就把剩餘的財寶給了他們。
土地公回來後火冒三丈,把土地婆趕出了土地廟。
土地廟
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廟大多比較簡陋。
一些大廟中間也有在殿堂中設有當方土地神位者。
土地廟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漢族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漢族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
在民國(1949年)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
隨著「改革開放」和強調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和發展勢頭。
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
關於大量恢復建設「土地廟」的問題,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
在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仍舊無濟於事。
1980年代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在當地小學教學設施仍舊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鄉民只熱衷建設土地廟,使得部分地區官方進行強行拆除,這股熱潮才有所遏制。
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布因地而異。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
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廟。
台灣的土地公廟
在台灣,土地神有財神的能力,商家會在舊曆的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祭拜土地公,稱之為"作牙"。
台灣各地均有供奉土地公的習俗。
另一方面。
常見供奉土地公的,還有台灣的墓園,都會設有土地神之神位"后土碑"或土地公神像,用以祭祀。
此外,許多地區會有大型的土地公廟,如台北市的景福宮、台北縣中和市的烘爐地土地公廟。
香港的土地公廟
香港不少小商店門前也有一個迷你的神位安奉土地公,很多家庭門外亦有同樣安有神位,並每天定時上香祭祀。
此外,鄉村地方一般有一小型土地廟以保佑整條村。
位於香港市區的較為大型的土地廟有:大坑東福德廟,筲箕灣福德廟,尖沙咀海防道福德古廟,紅磡福德古廟,牛頭角伯公古廟。
俗話說:別拿土地爺不當神仙,而土地爺的職責是什麼呢?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專業名稱為「福德正神」,看過《西遊記》,不會不記得那些隨時被孫大聖呼來喝去的「土地」。但是別以為土地爺光光是這樣。 傳說他原來是個高高在上的大神,在遠古時候,君王與百姓...
9月27日,是土地公下凡賜福的日子,點開致敬土地公就能發財!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但在中國民間信仰極為普遍,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 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
二月初二給土地公公「暖壽」,求開運招財
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
村社守護之神--土地爺
土地,俗稱「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是中國舊時信奉的村社守護神,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的神衹。流行於漢族地區,在民國(1911-1949)及其以前,凡有漢...
農村村村都有,你卻不一定敢去的神秘小廟
無論你是步行,還是開車,總能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或山上見到一座座小廟,簡易的只有三塊石板搭起來,大點的有一間屋子,這就是——土地廟,農村供奉土地爺的地方。解放前,幾乎村村都有土地廟,現在不少年輕人...
中國神話傳說之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民國(1949年)及其以前,...
為何民間只供奉土地公而少人供奉土地婆?這和孟姜女哭長城又有怎樣的關聯呢?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
土地公-中國福德正神
土地公又稱 福德正神 ,是 中國 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 土地廟 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 張福德 ,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
后土之神 庇佑四方—潮汕拜「土地神」記
潮汕人民有濃厚的宗教信仰,因此一年到頭有許多種不同的祭祀活動去祭供不同的神明。在潮汕人民的心中土地神是他們最為廣泛的信仰對象,幾乎遍及城鄉的每個角落,甚至可以說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祭拜土地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