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見證歷史(7-9)戰國早期侯馬地區晉國玉器精品,寫意表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接上文《收藏見證歷史》(7-8)

春秋、戰國,這是後人根據歷史背景的演化,做出的分期,這期間,傳統文化並未發生突變,仍然在平穩的進化中,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奴隸制社會為根本的社會體制下的貴族文化,源於夏商,東周時期仍然處於興盛期,龍、鳳(鳥)、獸等文化元素仍然是主角,上篇文章中第二組龍形玉佩中,作為龍的飛翼,與龍合體的那種小小的鳳鳥,商代就是青銅器中的重要形象,西周、春秋時期,尤其在青銅器禮器中,也常有出現,而戰國時期,又出現在了晉國的玉佩之上,同樣的情況,如《收藏見證歷史(6-36)春秋秦式玉璧標準器(二)紋飾解讀,砣工》中解讀的,突然出現在春秋秦式玉璧上的,流行於殷商時期及西周成康之前青銅禮器上的羽脊獸紋等。

其實並不奇怪,在從夏商到東周的這數千年中,今日的貴族階層,他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就是貴族階層,今日的匠人,他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也是貴族,這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思想及表象雖有進化,但本質未變。

今人了解那個時期的文化,常常被朝代更替,歷史背景變化等表象影響,而不能把握文化內涵這條主線,更何況從東漢開始興起的,南北朝之後逐步成型的,新的文化內涵的逐步形成,淡化了前期文化的影響;同時,今人所能獲得的,高古時期的真實歷史文化信息及遺存,又是斷片式的,且常常被後期思想誤導,因此理解是有難度的,這也造成了今日的收藏者往往繞過文化內容去參與文化收藏,結果可想而知!

不想老生常談管住手,多學習,但這確實是必須的,不懂得鑑賞談收藏,就如不會游泳跳進水裡,水永遠都是深的!

戰國時期,龍是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晉國龍形玉佩的精彩不斷

---龍鳳形玉佩,戰國早期,山西省侯馬市虒(si)祁墓地2129號墓出土,長17,厚0.6公分

整器成W形,龍首、鳳首都為回首狀,龍、鳳合體,共用一身;身部飛翼或成鳳冠狀,顯示還有多隻鳳;身部體紋用表示龍首符號的谷紋裝飾,顯示還有更多的龍。

這種合體,表示更多數量和更多姿態,從商代起,一直是重要的內容,從未間斷,只是表達方式越來越簡化,也可以說越來越成熟。

這件玉佩的材質為水蒼料,《收藏見證歷史(7-7)中國古典美學的精彩體現,戰國玉器龍》中有過介紹。

水蒼料龍形佩有兩個非常明確的特點:

1)龍大多無眼

2)龍身彎轉誇張,形態弧線優美。

這隻龍的年代為戰國早期,龍身上谷紋還延續了早期流行的淺浮雕技法,後期的這類龍,大多為陰線刻劃。

---龍形玉佩,戰國早期,山西省侯馬市機運站祭祀遺址206號坑出土,長15.2,厚0.4~0.5公分

玉佩材質為水蒼料;龍雙首共身,身極度彎折,尾部貼頸部;整器裝飾極簡,周身無紋飾。

後期藝術評論家推崇寫意,認為這類風格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

確實,體現生命之活力的寫意風格最能表現古老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但這種風格源於何時?戰國時這類玉龍的表現,毫無疑問,已經是成熟的寫意風格,形簡而意豐,非常典型,似乎寥寥的線條,卻將中國古老文化的內涵包裹其中,祖先崇拜,陰陽生命,無限空間中的運動。





寫意風格源於戰國?遠遠不是!殷墟各種獸、人的合體,西周各種簡化龍、獸形象等,春秋代表龍首的谷紋、雲紋等,古人一直在努力表達的更多數量和更多姿態的描寫,不正是原始的寫意?!沒有任何一件真品器物的谷紋是規則的同方向的,這本身就在表示這絕不是純粹的簡單審美!事實上,再往前推,到文化期,寫意表現同樣存在,甚至可以說,玉器從一開始就是寫意表現的藝術創作!青銅禮器裝飾從一開始也就是寫意表達!只不過,後人卻常將這類表達與神話傳說混為一體,就如很多人評論寫意山水畫,得出「不像」這個結論一樣,是一個道理!

高古時期,以中原地區文化為核心的玉器、青銅禮器等,大多為文化藝術品,並非民間講究吉祥的商品,千萬不能用福祿壽喜的概念去看待;也不是被崇拜者的形象體現,這和世界其他大多數文明有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也包括三星堆等文化的內容。

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文化,貴族社會認同的是非常純粹的祖先崇拜,這從大量出土文物,包括文字記載中,可以看出,民間會有不同,尤其楚、蜀之地。

但這個時期的文化藝術品大多壟斷在貴族手中,奴隸制社會的性質是非常明顯的。

理解這個時期文化的根源,才能真實了解藝術品的表達,才能明白其意!

---玉環,戰國早期,山西省侯馬市西高祭祀遺址626號坑出土,直徑10.5,孔徑8,厚0.5公分

非常典型的戰國早期(春秋晚期)玉環,減地浮雕,代表龍首符號的谷紋、長尾谷紋、雲紋,還兼有絞絲紋狀的龍舌紋,複雜的紋飾,看似沒有規律,但絕不顯混亂,相反疏密得當,大小協調,仔細觀察,可看出一些龍首的形象。

現今很多市場人士,包括一些所謂專家,常發言論稱,鑑定玉器,紋飾好仿,器型好仿,所以無需過多關注等等,其實,這是典型謬誤,甚至可以說是誤導,有形無意,一眼假!就如齊白石的作品,寥寥數筆,仿者無數,又有多少能以假亂真?!高古玉器,不為商品,製作者心裡有意,以形達意,豈是後人能仿!

---玉帶鉤,戰國早期,山西省侯馬市西高祭祀遺址138號坑出土,長4.4,寬1.3,厚0.9公分

這是實用器的玉帶鉤,相比春秋器物,已經定型。

鉤首微上翹,體有側棱,下附圓鈕;器型呈龍形,光素無紋,器身顯示非常典型的玻璃光!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鑑賞戰國早期中原地區玉器精品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