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盛行的金縷玉衣,卻因曹操父子而逐漸消亡於歷史 可悲可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縷玉衣一直是考古界和收藏界的一個傳說,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會類似於其他文物大量存在,尤其是中間遭受的一些磨難,使得本就稀少的玉衣更加稀少,漸漸成了人們口中一件神話般的物品。

金縷玉衣盛行於漢代時期,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之間,一直是作為王公貴族們權力地位象徵的陪葬品,當然還會有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只是在價值以及地位象徵方面,完全不和金縷玉衣在一個檔次,畢竟數千年下來,我們可以看到金子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突出地位。

只是,在漢代盛行的金縷玉衣以及其它玉衣,為何在後世的社會生活中消絕,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在近代發掘的大墓之中,也只是在漢墓之中有少量發現,這一切又是何原因呢?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

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

也就是說金縷玉衣只是局限於帝王或者是第一代諸侯王之上,而下來的諸侯或者其他貴族也就只有使用銀縷玉衣或者銅縷玉衣的權力,否則就是僭越,這在古代可是殺頭的大罪。

漢代盛行金縷玉衣是與他們的喪葬習俗有重要聯繫的,漢代是一個盛行厚葬的時代,所以在漢墓之中,會有大量的陪葬品和一些重要珍貴文物的發掘,只是,盛行厚葬的漢代自然也就會引起後世盜墓賊的注意,畢竟一座大墓就可以發家致富,何樂不為。

這也就是現在考古發掘之中漢墓有大量盜洞的重要原因。

我們知道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盜墓集團就是曹操父子,現在在一些盜墓或者靈異小說中提到的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等都是曹操父子設立的專門從事盜墓工作的職業軍隊。

曹操父子常年打仗,而為了保證自己的充足的軍費,就把目光盯向了那些保留有大量珍貴物品的大墓之中,所以盜墓之風也在那個時候盛行,之後便形成了一大批的民間團體。

曹操父子自然也親自經歷過盜墓行為,尤其是看到金縷玉衣的破壞,經常是抽掉金絲而遺落玉衣,因為漢代的玉的價值其實是沒有金的價值高的,所以死後的身體經常被破壞,曹操父子看到這之後,自然會有一定感悟,自己以後絕對不能厚葬,要不死後還不能安寧。

我們在發掘出來的疑似曹操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相較於前代,曹操墓的規格以及陪葬品確實是不足為道。

而曹丕在稱帝之後,下令廢除了漢代盛行的金縷玉衣的陪葬,畢竟親自經歷過,自然不可能讓自己重蹈覆轍。

這也就是我們後世的考古挖掘之中,很少能夠在除漢墓以外的其他墓中看到金縷玉衣的重要原因,即使是漢墓之中出土的玉衣,也是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1968年中山靖王劉勝的大墓發掘,才讓金縷玉衣第一次出現在了人們眼前,這也就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要發現。

之後也陸續發掘了幾座漢代大墓,但是發現金縷玉衣的數量是少之又少,可見其的重要價值。

曾經有媒體報導過「埃及驚現1000具穿金縷玉衣黃金木乃伊」,但那些黃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鍍了一層金而已,並沒有玉的成分,稱不上真正的「金縷玉衣」。

可見金縷玉衣是我國的獨有之物,在世界文化中也是具有突出地位。

當然,我們前幾年在一些新聞中看到民間有人收藏金縷玉衣,更有甚者在大街之上公開販賣金縷玉衣,可謂是市場廣泛。

只是大家一定要認清,金縷玉衣是1968年才開始有了現代的認識,尤其是有人告訴你說是家傳寶物,完全是欺騙顧客。

金縷玉衣的複雜程度以及珍貴程度,使它遭受的磨難自然不會有完整的物品保存下來,即使我們現在看到的玉衣,也是經過修復之後才展出的。

文物自當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考古發掘雖然重要,但是也是在毀人墓穴的基礎上進行的,尤其是一些盜墓分子的行為,希望能夠對死者有一定的尊重吧,畢竟誰都會有逝去的一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海昏侯墓 「地下豪宅」迷霧重重

一個盜洞的發現,引出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列侯墓園,揭開2000年前侯國神秘面紗,以及至尊土豪的生活。歷時5年考古發掘,從墓園到墓葬區,再到都城遺址,位於江西南昌、目前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