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發現宋墓 展現千年前「小康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桐城市文物管理所接到來自經濟開發區東城指揮部的報告:東部新城桐城師範專科學校新址工地上發現了疑似古墓。

接到報告後,市文管所立即組成考古發掘小組,帶著保護歷史文化信息,搶救文物的使命擔當,奔赴現場。

不想卻有了意外發現……

○古墓葬發掘現場

○現場發掘的宋元通寶銅錢

○現場發掘的北宋灰陶蓮瓣紋魂瓶

北宋時期的夫婦合葬墓

考古發掘小組到達後,通過現場勘察發現,被揭開的厚厚土層下,一座磚砌墓部分祼露出來。

所幸挖掘機抓爛的只是墓穹頂的一角,並形成一個大洞,墓的主體未遭到破壞。

在我國古代墓葬中,有土洞墓和磚砌墓兩種較常見的形制。

通過人力與機器的協同配合,很快墓的輪廓顯露出來:一條墓道;有兩間並列的墓室;兩具棺木分置於兩墓室內。

兩扇拱形墓門,一扇用磚砌封堵,另一扇只有封土。

從墓整體看,磚砌的墓壁、磚拱的墓門以及穹隆形墓頂,青石薄片鋪地。

整個墓室結構小巧而緊湊。

按照現代人的居住理念看,這就是古人安置在地下的兩室一廳。

因此,專家初步推測,這是夫婦合葬墓。

隨著清理髮掘工作的有序推進,墓主以及生存時代的信息一點點地浮現。

3月26日至27日,考古小組集中精力,突擊清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在濃稠的淤泥中,考古人員用手一點一點地探摸,仔仔細細地拿捏。

腐臭的黑泥糊滿靴筒,飛濺到頭臉上。

那幾天又遇晴天,憋了一冬天的太陽也趕來湊熱鬧,可著勁地釋放春天的能量。

幾天下來,同事們驚問考古隊員:你們去了一趟非洲嗎?考古人員只是呵呵一笑,順利地打了一個發掘古墓的漂亮戰,收穫「戰利品」共計37件(套)。

這在單體墓葬發掘中可謂戰果豐碩。

隨葬品基本出自同一個墓室,且種類較多。

有陶瓷器、琉璃、木俑和銅錢,還有金箔、銀項圈、銀簪和銀釵之類的飾件。

出土文物大多器形完整,品相好,且異常精美。

大家都知道,宋代瓷器代表著中國乃至世界制瓷技術的巔峰。

這次出土的陶瓷器中,一對帶蓮瓣紋底座的灰陶魂瓶、一隻青釉瓷缽、兩隻黑釉瓷盞,都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徵。

儘管除魂瓶有少許捏塑繩紋外,瓷缽、瓷盞均素麵無紋飾,但其器形簡樸大方,堪稱標準器;釉色盈潤有光澤,仍是宋代瓷器中的精品。

魂瓶,又稱穀倉罐,是我國古代替死人盛放穀物的冥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桐城市境內,無蓋或者帶蓋魂瓶以前都有出土。

但像這次配有底座的魂瓶,且是保存完整的一對,尚屬第一次發現。

首飾類別中,一小塊金箔皺巴不展,其作用尚待考證。

一隻琉璃珠和一塊半圓琉璃片均有穿線孔道,應當是掛飾的殘存部件。

余者以銀器居多,銀簪、銀釵、銀項圈、銀手鐲。

還有一堆氧化腐蝕了的銀碎片,疑似是多圈的手串。

這些銀飾器形多樣,品種齊全,同樣十分精美。

當然,出土最多的還是銅錢。

六百餘枚銅錢,時代跨度超過一千年。

疑似最早的一枚銅錢可能是五銖。

因為字跡漫漶不清,這是從它的大小和中間大方孔,都與漢代五銖錢相吻合作出的推測。

若果真是五銖錢,始用時間能上溯到公元前118年。

而到了北宋時期更多,自宋元通寶(宋代開國錢,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始鑄)起,祥符元寶、祥符通寶、至道元寶、至聖元寶、景祐元寶……最晚的景祐元寶,始鑄於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

宋仁宗使用景祐年號只有五年。

所以,墓主應安葬於公元1034至1038年之間。

由此推斷,這是一處北宋墓葬。

並且,有陪葬品的墓室主人是女性。

千年前的「小康生活」

考古學者認為桐城東部新城發現的北宋墓葬,墓主生前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磚砌墓。

古代墓葬一般都建於生前,尤其小康及以上較為富足的人家。

墓主選擇磚砌墓,而不是更為簡陋的土洞墓,選擇雙墓室、單墓道、雙墓門半圓形布局,又均採用磚砌石鋪。

不僅形制比較複雜,結構精巧,而且取半圓形狀,有祝福子孫後代圓滿美好的寓意。

如此說來,此墓從實體到理念,都屬較高品質。

其次,隨葬品。

荀子在《禮論》中說「事死如事生」。

即安葬逝者時,準備祭品如吃、穿、用、玩,都得像生前一般,不能降低水準。

該墓中的骨骸與衣物經千年腐蝕,已經悉數歸於泥土。

女墓室配備有一對盛放穀物的魂瓶,蓮瓣紋底座、瓶和蓋配成一組;有盛水的青釉瓷缽;有一對精巧的黑釉瓷盞,以備主人解渴之用。

還有出土的一堆首飾如銀簪、銀項圈、銀手鐲和手串等。

聽高壽的老人們說,古代愛美的女人梳髮髻,用銀釵固定,標配是四根。

這裡發掘出五根,有四根是直條狀,應如老人言,是插髮髻上的。

另一根捲曲成圓環,可能是用來固定發束的。

另外,還有為數不算少的銅錢。

這些陪葬物都能體現家境殷實,反映主人生活理念的精緻高雅。

因此,通過這座宋墓的發掘,我們完全可以還原出一位面容清秀、衣飾講究、行止高潔優雅的女子。

她生活於一千年前的中國,是宋代千千萬萬享受「小康生活」女性中的一員。

還有這些待解之謎

當然,在發掘現場,一些專家也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隨葬品基本放置在女墓室。

男墓室只清理出極少量的銅錢,之外再無長物。

而且,和女墓室正對的墓門用磚封砌嚴實相比,男墓室的墓門只有封土,並不見磚砌或用石塊堵封。

主人沉睡,門卻只是虛掩著。

這似乎也太潦草了吧。

不僅和女主格調不一致,也和整座墓的精巧風格不吻合。

第三,兩位墓主都沒有墓志銘。

對於這些現象,專家首先確定的是,此墓沒發現盜洞,而且女墓室祭器這麼多也不像被盜的。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有考古專家認為,可能是夫人之死在先,當時家道殷實,又有丈夫的寵愛照護,墓是生前早已築好了的,陪葬品的安排像當初娘家陪嫁一樣,生活用品、衣服首飾,樣樣考慮周到。

至於墓志銘,似乎大可不必著急,因為有老爺在,是不是可以更用功些,字斟句酌一點?就是以後和老爺的墓志銘一起做,也未嘗不可。

可是,等到丈夫去世時,家庭經濟已經衰落,而且再沒有可以依仗的人代為操持,連起碼的隨葬用品也沒放進去一個,連墓門也懶得花時間封好,只草草將土覆蓋了事。

但這現在還只是猜測。

也許只能感嘆,斗轉星移,世事無常;也許所有認識有待更為詳盡的考證。

好在,在類似的陽坡上,面向東南,面向大海的方向,我們的先輩們實現了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願望。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

」謹向遠年的愛情與執著表達一份敬意;好在,北宋夫婦合葬磚墓的發現,精美的隨葬品的發掘,為研究本地乃至江淮地區宋代殯儀葬制提供了實物依據,為研究宋代社會經濟與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佐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墓群中首現完整「舟形墓」

光明網04-25 12:47顯示圖片較完整的「舟形墓」。1號墓的墓門。1號墓墓室內景。照片均由濟南市考古所提供本報4月24日訊(記者喬顯佳)近日,濟南市在進行市政工程建設中,在市區鳳凰路附近「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