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唐陵石人石馬"包漿被洗" 當地文物局:實為淋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台《第一新聞》記者 張蓉 靳龍) 坐落在陝西關中平原上的「唐十八陵」,印證著唐朝的興盛與衰敗,也吸引著不少遊客慕名前往。
但最近,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遊覽唐建陵時發現,這裡的石人石馬都被清洗得乾乾淨淨,讓他大失所望。
真有這樣的事情嗎?
網友發帖稱:自己在陪外地朋友遊覽唐建陵時發現,上面的千年包漿也不見了。
並配發了一組石刻「被洗澡」前後的對比照片,分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唐乾陵石刻,和2016年唐建陵的石刻。
網友質疑,為何要花大力氣「除污去垢」,清除這些千年包漿。
記者驅車來到咸陽市禮泉縣城東北方向武將山的唐建陵遺址,這裡埋葬著唐肅宗李亨,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唐建陵依山而建,北靠連綿群山,南鄰層層梯田,陵區兩側近三十多個石刻對稱排列,相互守望。
近看會發現,不論是石人還是石馬,個個都是輪廓清晰,栩栩如生,儘管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洗禮,但神態表情卻是清晰可見。
石刻上確實有不少裂痕,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多年風化所致,並非網友所說的「刷痕」,文物表面之所以會泛白,是因為受空氣污染、酸雨等影響,石灰岩石刻表現出的淋溶現象。
禮泉縣文物旅遊局副局長劉泉:「不會刻意去清洗這個東西,這不符合野外石刻文物保護的原則,這個一直是這樣的,多少年以來,石刻文物的外貌表現就是這樣子。
」
針對網友所反映的情況,咸陽市文物旅遊局發表了正式聲明,確定網友反映的問題為虛假信息。
就網友所說的「千年包漿」,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後得知,「包漿」是針對古玩的概念,一般不用在石質文物上。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文物保護系系主任劉成:「用包漿這個概念,本身就用錯了,包漿的概念來自於古玩,主要是指人的手與文物之間相互接觸,產生的有的叫滋潤的作用,一般用在玉器上紫砂壺上,在石質文物上,在我們的文物行業從來沒有說包漿的,只能說表面有一層由於大氣環境地下埋藏環境(所致)的腐蝕層,有時候叫表面覆蓋物,跟這個古玩的包漿不是一個概念。
」
劉成教授說,石質文物表面的覆蓋物是地衣苔蘚,實際上是大自然給文物留下的生物病害,對石頭會有腐蝕作用。
對於野外石質文物的保護,主要是控制環境對文物的影響,對於文物本體而言,為了不影響它的外觀,儘量不對其做處理。
目前,針對文物表面有害的地衣苔蘚的清理,在乾陵選擇了三個石質文物進行實驗,已經持續了近八年時間。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文物保護系系主任劉成:「清理表面污染物是因為它有害,清理乾淨以後,觀眾可能不理解,說文物怎麼變新了,這個變新實際是為了治病的,表面會有一層保護劑,讓它不要受酸雨和地衣苔蘚的影響。
」
據央視報導,今天(5月7日)上午,發表網帖的攝影師胡武功通過《法制晚報》發表公開聲明,稱多年來他堅持拍攝陝西省文物遺蹟,發表看法是希望呼籲大家關注文物保護。
這次事件中,他未詳細了解文物保護技術,造成不良影響,對文物部門表達歉意。
石人石馬被洗澡,還是網友被洗腦?
中國網圖片中心發布的「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石馬被『洗澡』」一文昨日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隨後主流媒體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文化,一些微博用戶也紛紛轉載這一消息,並導致事件影響的擴大。石人石馬被...
唐十八陵石人石馬被清洗破壞?文物局已展開調查
5月5日開始,一個題為《唐十八陵石人石馬「洗澡」千年包漿被清洗》的網貼開始在網上傳播,稱:「唐十八陵」指埋葬在陝西省關中地區唐京師長安周邊的唐朝十八位皇帝的陵墓。為了打造新景觀,當地文物部門「除...
胡武功發表道歉聲明:文保行動為何頻受爭議
5月5日晚,騰訊首頁轉載了發表在中國網圖片中心的《胡武功怒了 唐陵石人石馬被「洗澡」》一文。文中指出,作者五一節遊覽唐建陵和唐崇陵,發現「所有的石人石馬被清洗的乾乾淨淨」,質疑「清潔工」為何「要...
中國文物報社網站刊文指「唐陵石人石馬被『洗澡』」一文失實
5月5日,陝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胡武功在網絡上發布了《唐十八陵石人石馬「洗澡」千年包漿被清洗》的帖子,迅速引起網友熱議。5月6日,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中國文物信息網」刊文《網傳「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