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石馬被洗澡,還是網友被洗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網圖片中心發布的「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石馬被『洗澡』」一文昨日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隨後主流媒體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文化,一些微博用戶也紛紛轉載這一消息,並導致事件影響的擴大。

石人石馬被「洗澡」

胡武功先生(陝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認為,當地文物部門為了打造新景觀而「除污去垢」,將唐建陵和唐崇陵的石人石馬身上的千年包漿清除殆盡,隨文還配有其個人拍攝的時間跨度為20多年的石刻對比照片,以此證明當地文物部門對石刻的清洗行為,並對當地文物部門進行了指責。

被「清洗」前的石刻

1986年唐陵翁仲

1992年的唐橋陵石雕

被「清洗」後的石刻,石刻人像頭部的黑色物質,在胡武功先生看來是工作不認真而沒有「清洗」乾淨。

2016年被「清洗」後的崇陵石雕

陝西省文物局對此事高度重視,當即派工作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核實調查,並發表聲明。

經核實,胡武功先生所言純屬虛假消息,實為個人主觀臆斷。

聲明表示

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沒有進行過任何人為清洗,省市縣任何文物部門也未安排過任何石刻清理工作。

唐建陵和唐崇陵「所有的石人石馬被清洗的乾乾淨淨」的現狀,是自然現象。

主要原因:一是1200多年來,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都處於一種自然保護狀態,其外貌狀況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很大,有的表層地衣苔蘚明顯、有的較少甚至不生長苔蘚;二是石刻表面地衣苔蘚的生長與石刻所處的微環境有很大關係,迎風面基本不生長地衣苔蘚,反之,背風面易積塵面、生長苔蘚;三是近年來的空氣污染、酸雨增加,導致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現了一定的淋溶現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

石刻文物表層風化造成的有害病灶,並不等同於古玩的包漿,而是一種有害物質。

針對這類病灶問題,在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論證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我們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崇陵)開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護清理研究工作,但僅限於在唐乾陵選擇的三件不同病灶類型的石刻進行了科學保護、清理。

經近十多年的觀察,已保護過的三件石刻目前保護效果良好。

對於此不實信息給文物部門工作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局將保留進一步追究不實信息傳播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這次當地文物部門躺槍後,很快站起來發布聲明,澄清事實,駁斥「專家」別有用心的謠言洗腦行為,有理有據有節,小編在此點個讚。

輿論的發酵

雖然這一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在消息傳播的初始階段,即陝西省文物局官方沒有正式介入的這一段時間內,各方對「石人石馬被洗澡」這一消息的反應值得我們做進一步討論。

網友對此事的反應是兩邊倒。

強烈指責文物部門的激動派

網友A:不是說不許毀壞文物嘛!國家都大力洗刷,我們是不是拿刀去刻「到此一游」啊?[吃驚][衰][怒][怒]我見過其他國家好像是五世紀時期(具體時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要噴)地下挖出來的古城!人家也清洗保護!可是不是這樣刷洗啊!~再對比吳哥窟的石像!我只能說~豬腦子磚家!沒文化真可怕!

網友B:洗去的是歲月印記,是千年風雨駁蝕的滄桑感。

寧波東錢湖陶公山和殷家灣古村的清代和民國老房子粉牆被重新粉刷,或刷白寫上標語和圖畫,或用濃淡不一的灰色噴洒牆上,劣拙模仿年代感,都是沒文化的粗暴破壞,其行徑和清洗千年石刻如出一轍。

網友C:我國對受損文物的修復原則至今為止仍然是「以舊修舊」,就是盡最大可能讓被修復過的文物看不出被修過的痕跡。

這次陝西「唐十八陵」卻被無端洗白如新!這是嚴重的破壞文物的行為,也是敗家子行為,不管是誰下令乾的都應當受到法律追究。

關注此事。

網友D:說出了中國文物保護機構的心聲?都是這樣的心態,所以出了這樣的事情。

沒聽說過修舊如舊嗎?去除外面的侵蝕裸露出裡面不是會侵蝕得更厲害嗎?就像地表的青苔和牙釉質,去除青苔的地面會幹枯沒有養分,牙齒和發梢也是如此,這點基本的常識也沒有嗎?

擺事實、講道理的理性派

@文物醫院:在一些「藝術家」眼中所謂的「包漿」在文保工作者眼中可能是一種文物病害。

石刻露製品在自然環境下不僅會受到動物糞便堆積腐蝕,且縫隙、花紋角落也極易滋生黴菌、苔蘚等微生物菌群而導致石質表面變色及表層風化現象,對石刻本體造成嚴重危害,不能以保存病害隱患來換取所謂的審美。

@果殼視界: 圖中石刻所謂包漿是生物危害,是石刻風化重要原因。

如果不洗,再過千年,「包漿」越來越有味兒,石刻就面目全非了。

其中一張照片石人頭顯然是清洗後長出來又死亡的生物,非說工作不認真沒洗乾淨。

這簡直就是譁眾取寵!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專業人士。

@鞋楦兒:武功變武斷。

石雕要想深度、長久保護,必須關注其形態變化,苔蘚、藻類等附著物;降水酸鹼度以及沉積;光照、溫度、濕度條件改變與外部附著物的反應機制。

所以,「千年包漿」有很大程度上是加速石質風化的罪魁。

有效的保持、清潔手段是延續露天狀態石雕壽命的好事。

@螺旋真理:張口包漿閉口滄桑者,未必真懂文物;文物保護工作做得不好,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門接受批評,但是不代表要接受錯誤的批評;先科學,再態度,尤其文物保護,真是科學。

@郭大法師:#包漿的憤怒#老藝術家衝冠一怒為包漿,結果pia一聲被打了回來。

這事挺典型的反映了如今一般知識人對待專業問題的態度:不管明不明白,先憤怒,憤怒就高尚。

管你科學不科學。

網友E:「胡武功怒了」——很多憤怒都源於無知,你說的「包漿」里凈是些硫化物、鳥糞之類的腐蝕性物質,適當清洗是保護文物的一種正常手段。

而且這也不是你們臆想的什麼「中國式文物保護」,世界上最著名雕塑米開朗基羅「大為」上的「包漿」幾年前剛被徹底洗過。

網友F:這跟那些希望偏僻鄉村永遠不要發展、永遠保持「原生態」好讓自己抒發情懷的小清新有啥區別?

顯然一些網友在不知道事實的情況下,就被胡武功先生給帶到溝里去了,他們只看到了「憤怒」、文物被破壞的這一面,再加上自身先入為主觀念的發酵,就完全否定了文物工作者的付出。

即使一些網友對胡武功先生的言論進行了有科學依據的反駁,他們也完全不聽取這一部分聲音,依然堅持自己的偏激觀點。

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相關部門在以往進行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犯的錯誤太多,而給一部分網友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不良影響。

此外公眾對文物保護修復過程中涉及的專業知識的缺失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一點,相關部門和公眾自身都有原因,就是傳播和接收的問題。

問題的焦點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發現討論集中在包漿、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方式、文物存續的人為干預這幾個問題上。

包漿

古玩行業專業術語,指文物表面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氧化層。

「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

瓷器、木器、玉器、銅器、牙雕、文玩、書畫碑拓等紙絹製品都有包漿。

說明白點,包漿由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漬,或者土埋水沁等產生的物質,層層積澱,逐漸在器物表面形成的皮殼,可以說年代越久的東西,包漿越厚。

包漿深厚的珠子

包漿大概就等同於歲月的痕跡,歷史的積澱。

胡武功先生使用包漿這一詞語來形容石人石馬表面的覆蓋物,應是想表達這些石刻承載的歷史滄桑,不過可能他也是沒搞明白包漿到底是什麼,這裡就不做進一步討論了。

這地方小編想特別提醒一下:包漿是文物專業術語,是某些特定的古器物才有的,不是什麼東東都可以「包漿"的。

讓胡武功主席去工地上搬磚三年,風裡來雨里去,不洗澡不洗臉,深深銘刻搬磚歲月的烙印, 大約他也不會珍惜他的這一份歲月「包漿」吧。

人為干預、修舊如舊

「不改變文物原狀」和 「最小干預」 原則,是國際上通行的文化遺產保護、維修原則。

同時我國《文物保護法》也有明確規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同時我國文物保護還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最小干預不是完全不干預,如果文物的本體都不存在了,還談什麼保護與傳承,更不用說感受歷史感受文化了。

修舊如舊不是「做舊」,而是要還原文物的本來面貌,當然修舊如新,而且是極為不協調的新一般是肯定不提倡的。

事實上這次「石人石馬被洗澡」的事件是箇舊聞,源於兩年前唐陵石刻保護項目的討論,此次又被媒體拿出來炒作,實在讓人搞不明白其中意義,估計是想搞個大新聞,不巧卻立馬被打臉,看來媒體的操守又值得被拿出來討論一番了。

當然網友們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也有待提高,文物部門也要加強與公眾的交流與溝通。

【 關 於 我 們 】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交流群:47522520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胡武功發表道歉聲明:文保行動為何頻受爭議

5月5日晚,騰訊首頁轉載了發表在中國網圖片中心的《胡武功怒了 唐陵石人石馬被「洗澡」》一文。文中指出,作者五一節遊覽唐建陵和唐崇陵,發現「所有的石人石馬被清洗的乾乾淨淨」,質疑「清潔工」為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