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帝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根據文獻記載,北邙山帝陵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
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臥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長眠於此,分布之密、數量之多、延續年代之久,堪稱中國之最。
唐代詩人王建曾寫詩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生在蘇杭,葬於北邙」,「邙嶺無臥牛之地」,這些當地俗言,更是形象地道出了這個世界罕見、中國最大的古代陵墓群的墓葬之稠密。
在1984年文物普查的基礎上,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於2002年11月對邙山帝陵進行了初步調查,在陵墓群區域範圍內目前擁有包括帝陵在內各個時期的古代墓冢大約330餘座。
然而,人們直到目前仍對帝陵知之甚少。
多數帝陵的確切位置不詳,陪葬墓的數目不清,主要陪葬墓的墓主人不確定;整個陵墓群的範圍和各個陵區的範圍不清楚;對帝陵和陪葬墓的分布、形制、結構、埋葬制度,以及陵園的建築結構和制度了解不多。
另外,許多人為和自然原因正不斷地侵蝕著陵墓的封土,威脅著陵園的文物安全,文物保護亟待解決。
目前邙山15陵中,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西晉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3座已做過較詳細的考古鑽探和發掘。
北魏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西晉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等4陵的具體地望已經基本確定。
東漢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北魏孝明帝定陵、孝莊帝靜陵等6陵的具體地望有了重大線索。
但東漢光武帝原陵、曹魏文帝首陽陵、西晉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惠帝太陽陵等5陵的具體地望尚不確定。
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
在面積達750餘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的陵墓群範圍內,長眠著自東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才士名流。
但由於年代久遠、歷史變遷、風剝雨蝕及近代以來遭瘋狂盜挖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數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難以準確統計和確認。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
」這句話在民間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此可見,古往今來許多人都把邙山當作自己人生終點的最好歸宿。
邙山有數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羅棋布,森然壯觀,許多人把它戲稱為中國的「金字塔」群。
要知道,這裡所葬的人物身份還真沒有比埃及法老低的。
劉秀、元宏等數十位君臨天下的帝王,張儀、樊噲、班超、狄仁傑等數千位將相名流,扶餘王、泉男王等眾多外邦國王,乃至劉禪、李煜等亡國之君,都安息在洛陽城北這幾十里的土嶺上。
至於一般富貴人家的墓葬,那更是數不勝數。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1000多年前,在唐初詩人沈期的眼中,繁華的洛陽城外這塊北帶黃河、南望伊厥的風水寶地上,層層疊疊的名人墓葬已足以引發思古幽情。
今天的邙山土嶺上看不到松樹,唯有古墓冢上的雜草和荊棘在秋風中獵獵作響,似乎在訴說著早已遠去的輝煌。
話另一種繁華:邙山無臥牛之地
現在的人都知道八寶山,百年之後,能入得八寶山,那絕對是一種榮耀。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和八寶山有相同功能的地方,但與之不同的是,它的名聲是自古流傳的,他就是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的邙山!
6代24帝長眠於此,中國最大古墓群秘聞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這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這話的含義和分量。地處河南洛陽城北的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邙山上有6代24帝長眠於...
我國最大的陵墓群,6代24帝長眠於此,甚至老外都視此地為歸宿
盜墓這個行當自古以來就十分火熱,關於盜墓的影視作品也是層出不窮,深得觀眾喜愛。不管是大墓小墓只要是墓就免不了遭受盜墓者的光顧,眾多墓地晚上要遭受盜墓者的挖掘,白天要遭到各種專家學者的考察,如今十...
這座博物館以前是一個墓地,在中國,你敢進去看嗎?
很多人都看過《盜墓筆記》,這幾年中國關於古代墓室的熱情被《尋龍訣》、《木乃伊》幾部盜墓電影掀起過一陣小波瀾。不知道有人關注過沒有,國內還有不少古墓博物館,想想就是陰氣森森吧。如果我們說古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