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吉林|團山雙峙,輔弼吉林城(原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曼陀羅文化」關注我們

吉林市有兩座團山,東團山位於吉林城東,西團山位於吉林城西。

是吉林八景之一,稱團山雙峙,即東團山和西團山,在松花江反「S」形的回彎處,仿佛太極圖上的兩個點,就像清代術士所言的「左輔右弼」。

東團山,左輔吉林城

東團山遺址位於吉林市江灣大橋南松花江右岸,海拔252米,以其形狀近似橢圓,且位於吉林市城東,故稱之為東團山,東團山遺址據考,這裡曾是渤海王國獨奏州之一--涑州所在地,高句麗王國北境軍事要塞和勿吉王國粟末部地。

清朝時,《燕京通志》記載:吉林木城東南七里余,一拉木山上,周圍一里余,東、北各一門。

有學者稱:依蘭茂、鄂謨城也是東團山城的譯音。

東團山遺址是研究吉林地區古文化、古城、古國最有代表性的實物資料。

」一邊聽王葆林介紹,一邊走,不知不覺已經走上東團山。

山上有2008年修建的望江亭,立於亭中臨江遠眺,吉林烏喇公園近在咫尺,是觀看吉林城的好地方,據說是當年「大江彎弓」景觀的觀賞地之一。

在山南麓台地上,黃土構築古城牆的根基依稀可見,城亘周長千餘米,牆外有護城溝壕。

山上用碎石和黃土疊築的外、中、內三道橢圓形城牆,咱們上山的時候還依稀可以看到明顯的痕跡。

2002年4月19日在吉林市組織召開了有吉林大學、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歷史博物館等從事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參加的「吉林市建城始初地、時專家論證會」。

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吉林市的始建城應是夫余王城,其地點在市區東郊的龍潭山和東團山一帶,始建時間為西漢初年。

一個南城子遺址把吉林市建城史上溯2200年。

西團山,右弼吉林城

據曾任吉林市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董學增著作《西團山文化研究》(1984年版)記載,最早發掘、考古、研究西團山可以上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國的考古學者三上次男、左竹仲匕和我國考古學者李文信等曾在此發掘,前者並有報告發表。

從此開始,國內三次發掘,知道西團山既是墓地又是遺址,它們是毗連在一起的,是一處距今三千年前原始社會末期氏族墓地和居住遺址。

1950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自安排由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博士任團長、李文信教授、賈蘭坡教授、佟柱臣先生等為主要成員,成立東北考古發掘團,對西團山進行科學地發掘。

發掘團在西團山共打探溝11條,發掘石棺墓19座,出土的遺物有砍斫器、石斧、石錛、石刀、石簇、陶罐、陶壺、陶缽、陶碗、陶三足器等,共出土石陶器138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一室(新石器時代)副主任佟柱臣執筆,以東北考古發掘團的名義發表了一篇報告,正式提出建議以西團山墓葬遺址為代表的考古文化命名為「西團山文化」。

這是吉林省有史以來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也是新中國建立後命名的第一個考古文化。

綜觀西團山文化,其中大型遺址和墓葬地主要集中在吉林地區,因此可以認為本地區是西團山文化分布的中心。

據統計,截至2005年,已清理髮掘西團山文化居住址60多處,墓葬500多座,出土各類遺物達2000多件。

東西團山山勢略呈圓形,外貌近似窩頭造型,樹木豐盛,歷史悠久,山下都臨近公路、鐵路,交通便利。

1996年,帽兒山墓地東團山平地城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西團山遺址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文 張海川)

歡迎關注曼陀羅文化微信平台:jlmtl2014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仝濤:近年來西藏西部考古新發現與新研究

11月25日晚七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仝濤研究員以「近年來西藏西部考古新發現與新研究」為題,在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111會議室進行學術報告。講座由熊文彬教授主持,李永憲教授擔任評議人。本...

「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論壇」紀要

10月14-15日,在為期兩天的「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論壇」上共有近50名專家學者發言,其中10位進行大會主題報告。主題報告會和三組分組討論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何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