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國——魚國,出生嶺南,立足關中,曾在王畿重地強勢生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世紀七十年代,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茹家莊曾出土了一座先秦古墓,得到一批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從而使一個不見史籍記載的神秘古魚國浮出水面。

魚國為何姓,其首封君又是誰?西周寶雞曾為王畿之地,一個立於豐鎬畿內的國家是不是周王室的嫡系宗親?種種疑問急欲待解,但考古結果令人吃驚,原來這個古魚國並非姬姓,而是殷商晚期從遙遠的嶺南遷徙而來的。

從挖崛已知的墓葬習俗以及器物紋飾規則來看,魚國人的生活習性竟然與遠在巴蜀的三星堆文化密切相關。

魚國也叫弓魚國,因為在出土的青銅器上刻著一個「弓」和「魚」組成的字,但漢字詞庫中找不到這樣的字,而且在已知的青銅器物上包括甲骨卜辭也從未有過這樣的字體。

但巧合的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無意中發現的「三星堆」遺址,其出土文物上刻有「弓」和「魚」的符號,而這兩個符號恰好吻合於寶雞市出土青銅器的金文「弓魚」字。

這似乎在告訴世人,冥冥中兩者是不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三星堆文明青銅器

據推測,西周關中的魚國確實是從巴蜀文化中脫胎而來,可以說是「三星堆文化」的一種不完全延續。

在商朝晚期,巴蜀之地的古魚國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導致古魚國分崩離析,其中一支攜帶著自己特有的古老文化越過秦嶺山脈來到關中陝西寶雞一帶,建立魚國。

魚國出土青銅鼎

而當時的中原已是周朝的天下,魚國作為非姬姓殷商遺留下來的小小方國,要在西周豐鎬畿內延續國祚,首先得經過周王室的正式冊封,成為周朝諸侯國的其中一員,這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蹟。

之後魚國還要與周邊的姬姓或非姬姓宗族國友好相處,畢竟魚國是羈旅之國,其生存之艱辛可想而知。

不過還好,魚國的適應能力較強,還與當時的重要諸侯邢國建立了姻盟。

據考古銘文得知,當時的魚國國君娶了邢國公主——井(邢)姬為妻。

邢國(見邢國篇)是周公旦後裔封國,而且在周室擔任重要職務,魚國高攀邢國,其政治目的很明顯,想借邢國來鞏固自己的實力。

魚國也曾一度實現了這個夢想,從魚伯的墓葬規格來看,當時的魚國國力確實不錯,有墓道和車馬坑,有代表諸侯身份的「五鼎四簋」的陪葬禮器,而且還有一位兒姓妾妻為他殉葬。

魚國與矢國(今陝西周至縣)相鄰,周穆王(約前1054年—前949年)時期,矢國逐漸強大,矢國一向不得安寧,其侵略他國的事時有記載,比如著名的「散氏盤」中記載矢國曾入侵散國反被散國擊敗遭到加倍賠償的事(見散國篇)。

魚國在矢國的不斷騷擾下開始向渭水南岸遷徙,想借渭水天險抵制矢國的入侵,這也是為什麼魚國墓葬群從北向南遍布兩岸的原因。

網狀紋陶似乎也帶著魚紋印跡

魚國最終結局如何,不得而知,但從不斷挖崛的古遺址透露的信息中分析,魚國估計亡於西周中期以後,被周邊強國蠶食。

但到了春秋時期,魚國人的事跡卻出現在了諸如《周書》、《左傳》等先秦史籍中。

比如《周書》裡面有「魚復」的記載,這個「魚復」就是春秋時庸國(今房縣、竹山一帶)的附屬國——魚國。

唐代杜佑《迪典》記載:「夔州:春秋時為魚國,後屬楚。

」幾百年前已經從嶺南翻山越嶺前往關中的魚國,怎麼一眨眼又回到了江漢地區的巴蜀老家?一種可能性是,這個所謂魚復的魚國跟關中魚國同出一脈,它當年並未參與商末西遷,而是選擇在江漢一隅落腳;另一種可能性,關中魚國亡國後,其後裔重新返回到祖先的發跡之地,靠著依附當時比較強大的庸國而生存下來。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楚師伐庸……魚人逐楚師。

」可見,魚國是站在庸國這邊與楚國對立面的。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滅庸國,魚國也成了楚國的地盤。

關於這個在《百家姓》中排名335位的魚姓不知道跟這個魚國有沒有關係,現在的魚姓一般認春秋宋襄公的庶兄子目魚為得姓始祖,魚國或許算是其中一支吧。

文/堰風

更多方國歷史

淮夷小國——蔣國,中國史上第一位水利專家曾在這裡「政治避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埋藏在農田下的「神秘古國」

元氏縣西張村西周遺址在當地俗稱「霸王崗」,1978年和1982年相繼在遺址北部發現西周墓兩座,出土青銅器、玉器、貝幣等文物數十件,其中幾件青銅器內鑄有銘文。經考證,證實該遺址為西周時期軧國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