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重慶人狩獵大本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0萬年前,重慶人就開始用牛牙刮獸皮

記者 任重 實習生 孫莉

40萬年前重慶人的狩獵大本營,先秦時代和古人共棲息的古生物骨骼,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煉鋅爐,重慶最大的古寺廟遺址,……這些,都出現在重慶十大考古發現當中。

昨日,市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對這些考古發現進行了一一揭秘。

今年5月18日,重慶「十二五」期間十大考古發現評選公布。

其中包括:巫山縣玉米洞遺址、巫山縣大水田遺址、永川區漢東城遺址、巫山縣藍家寨遺址、合川區釣魚城范家堰遺址、渝中區太平門遺址、忠縣臨江二隊遺址、彭水縣中井壩遺址等8個考古發掘項目,及小南海工程文物考古調查和九龍坡慈雲寺遺址群考古調查。

著名的渝中區老鼓樓衙署之所以沒有入圍,是因為已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昨天,巫山縣玉米洞遺址和藍家寨遺址都是首次對外公布考古成果。

三峽博物館副研究員,玉米洞遺址考古發掘領隊賀存定說,整個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玉米洞,現在已經找到距離1萬年,至距今40萬年的古人類完成演化序列。

其中,在出土的數千件古人類器具中,找到兩顆古人類用的牙器——其中一顆是犀牛牙齒製作,初步判斷是用來刮獸皮所用。

目前,玉米洞遺址並沒有發現古人類遺骸。

在主城區的幾項入圍項目中,太平門發現的宋、明、清三個時期的城牆,已經確定要原址保護。

對面的老鼓樓衙署公園,則被列為我市十三五規劃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僅次於北京

今年4月,在春日暖陽下,位於南濱路的法國水師兵營舊址一改往昔的寧靜,其中庭布滿了一個個黃色土坑。經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發掘,專家推測中庭下面就是重慶開埠時期,法國人修建的神秘自供水系統。這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