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祥雲縣大波那墓地揭秘 或與銅棺主人同族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是交通咽喉,擁有滇西最廣袤的壩子,列居雲南十大壩子之一。
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名頗有幾分來歷。
話說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發動巴、蜀的軍隊擊敗了滇東北的勞浸、靡莫,滇王投降。
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因此該地取名為雲南縣,直到民國以雲南命省名,此縣才改為祥雲。
祥雲壩子的北端有個名叫大波那的地方,白族語言稱為「島勃弄」,島勃意為大腦殼即大首領,弄是所在之地。
如果翻開史料,不難發現,「勃弄」竟然數次出現於《蠻書》等史籍之中。
1964年,此地發現了國內最大的銅棺,一時引起學界轟動,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大腦殼」之墓,一時間眾說紛紜,甚至不少人將其與1956年在雲南晉寧出土的「滇王之印」聯繫起來,難道銅棺中的「大腦殼」就是滇王?半個世紀前的考古發掘雖然有驚喜發現,但留存的信息相對較少。
2014年7月,考古工作者再次對大波那墓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
隨著發掘,歷史迷霧漸漸淡去的同時,考古隊員發現又有更多的重重謎題在前方等待。
巨大的棺槨在沒有機械的年代是如何運送的?這片墓葬群與銅棺主人是何關係?時光的隧道中究竟還掩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巨大的墓葬 匪夷所思的謎題
此次發掘的墓葬,保存有較為完好的棺槨,其墓葬形制極具特色,尤其是墓葬形體之巨大,在雲南極為少見。
除了出土一把珍貴的木製弓箭、大量陶器外,還出土了不少隨葬青銅器,其中尤以銅杖首、銅劍、銅卷經杆最為精美,帶柄銅鉞則具有重要價值,「有木柄的銅鉞很罕見,這讓我們得以知道其組合方式。
」說到銅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朱忠華顯得十分興奮。
在眾墓葬中,一具木棺顯得格外特殊,棺木似乎是一塊巨大的整木剖空一部分,造型與四川的船棺有些相似,但又不盡相同。
考古隊員仔細研判,這座棺木是如何開啟的,因為一邊有一半有剖開的痕跡,另一半卻是嚴絲合縫,「我們用了5噸的葫蘆吊才吊起來,估計棺木實際重量有3噸左右。
」就連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閔銳也覺得好奇,古代沒有機械,這麼重的棺木是如何從遠處運至墓地,又如何置於坑中。
另一座巨大的墓葬,也顯得異常神秘,當編號15的墓葬出現4塊巨大的蓋板時,考古隊員都興奮起來,這儼然與上世紀60年代出土銅棺的墓葬規格一樣,都是4塊蓋板,那麼有沒有可能,在這座墓葬里發現第二個銅棺?
最終的答案有些匪夷所思,據考古人員介紹,沒有發現銅棺,只在填土裡發現了幾個殘缺的陶器,棺木比較散亂,但是以單塊木板來說卻又非常規整,4個木板之間尺寸非常均勻,還有卡槽。
類似的墓葬有兩座,沒有相匹配的隨葬品,或是因為遷葬。
「也許是因為墓主人出現了什麼意外,沒有來得及用這個墓葬,而其他人又不具備相應的資格來享用此墓葬。
」閔銳說。
二次合葬墓 均是年輕的墓主人
位於整個探方最東南的一座墓葬里,一名考古隊員發現埋藏於土下的一塊深褐色塊狀物,「難道是人骨?」考古隊員心裡揣測,但又不敢肯定,因為在此之前,墓葬中對於人骨的發現幾乎停留在幾顆牙齒和殘碎的骨頭片中,千年的侵蝕,骨頭幾乎難覓。
當清理繼續進行,發現了很多人骨後,考古人員驚喜萬分。
他們初步判斷,這些巨大的墓葬群為二次合葬墓。
實際上,距離大波那直線距離幾公里外的檢村也曾發現二次合葬墓,兩個墓葬群無論是葬俗還是隨葬品都十分相似,然而檢村等地區都用的是石棺,幾公里之隔的大波那為何要用中原流行的豎穴土坑木棺木槨?
「兩者文化面貌差不多,但是一個用石棺,一個用木棺,顯然用木棺的要複雜得多,耗費的勞動力、資源更多。
」閔銳說,從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這一遺址中存在很多文化因素,「雙耳罐是北方的,我們之前發掘的遺址是干欄式建築,這又是典型的南方文化,木棺在南北方都很普遍,但是這樣巨大的規模卻很少。
」
根據對現存的人骨鑑定後判斷,墓主人年齡多在20歲到25歲之間。
什麼情況造成如此多的年輕人死亡?戰爭還是疾病?「這些大量的合葬人骨並非因為戰爭或者疾病導致的,反映的是二次遷葬習俗,通過遷葬把不同時段死亡的人的骨骸合葬在一起。
」朱忠華解釋道,這些合葬在一起的人應該具有比較密切的血緣關係,之所以要合葬在一起,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宗族觀念是極為強盛的。
墓主或為銅棺主人的族人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發掘的墓地與銅棺主人有密切關係,「應該是一個族群,銅棺主人級別要比這個墓地高一等。
」閔銳說,此墓群的主人可能是銅棺的族人,「可能是他的兄弟一類的族人。
」
那麼他們是何族群?事實上,自銅棺出土幾十年來,關於這一學術討論從未中斷過。
知名考古學者童恩正也對大波那墓地主人的族屬進行了研究,認為這裡屬於靡莫之屬(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史記·西南夷列傳》:「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 滇最大。
」); 雲南考古學者李昆聲認為,這裡屬於「昆明人」。
當地學者認為,銅棺主人與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屬於一個族群,銅棺主人就是滇王。
此次考古發掘,是否能解答這個疑惑呢?
「關於族屬的問題還是有些困惑,現在還很難說屬於哪個族群。
」閔銳介紹,出土滇王之印的滇池周邊文化與滇西文化還是有很大區別。
「比如滇池周邊是一字格劍,滇西則是山字格劍。
滇池區域發現貯備器,而滇西從未發現。
」
昆明族一說似乎也不十分確定。
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巂、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
」 即昆明族是遊牧民族,編髮,而且沒有君長。
「但是大波那銅棺出土權杖,這肯定是有君王的,否則誰會用銅棺下葬?」閔銳說。
此次出土的隨葬品中,也發現了杖首,「是鳥的形象,說明這個部族可能有鳥崇拜。
」朱忠華說,此外,隨葬品中出土了鋤頭和紡輪,說明有農業和紡織業。
「從考古發掘來看,墓主人應該是一支強大的族群。
」閔銳進一步解釋,大波那高規格的墓葬群,說明其實力強大,並設有君長,且其青銅文化對東邊也有影響,「在這一片區域發現的曲刃矛,在萬家壩也有發現,說明它對周邊文化有影響,當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
儘管此次發掘已經結束,一些謎題還未解開,然而可以確定的是,2000多年來,大波那一直續寫著傳奇,「這是一個有文化積澱的地方,大波那的遺存要比太和城早,它積澱的實力為日後的南詔興起和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閔銳說。
新疆發現2000前人面像彩棺 乾屍戴花環蒙口罩
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和田玉更是享譽國內外的寶玉,但多年來新疆的考古發掘卻鮮有和田玉出土。近日,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傳來消息:考古人員在和田地區洛浦縣比孜里墓地發掘時,發現一枚拇指大小的和...
重慶發現宋明墓葬群 出土精美琉璃簪
新華社重慶5月24日電(記者劉恩黎)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日前在重慶市巴南區東泉鎮及姜家鎮區域發現35座宋代至明代相疊加的墓葬,並出土了一個精美完整的宋代琉璃簪。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
謎一樣的小河墓地:小河墓地六大謎團
謎一樣的小河墓地1939年貝格曼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中,對小河流域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小河墓地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蘊含的羅布淖爾(羅布泊古代的稱謂)早期文明...
阿敦喬魯又發現一處墓葬群,專家推測距今3500多年!
9月20日,被評為「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阿敦喬魯青銅時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又發現一處墓葬群,專家推測距今3500多年。這一發現對研究古代阿敦喬魯地區遊牧文化有重要意義。
成都雙元村墓地發現古墓葬260座
成都雙元村墓地發現古墓葬260座 為四川發現數量最多春秋戰國墓葬群中新社成都3月27日電 (岳依桐)記者27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詳細考古勘探和發掘,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大...
雲南晉寧金砂山墓地考古發掘結束 典型滇文化器物出土
新華網昆明7月17日電(記者岳冉冉)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報,雲南晉寧金砂山墓地野外發掘和勘探近日結束,發掘面積共500平方米,清理墓葬31座,有部分青銅時期罕見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此次...
重大考古發現 雲南大陰洞遺址發現人類早期洞穴墓地
原標題:雲南大陰洞遺址考古發現人類早期洞穴墓地新華社昆明3月7日電(記者岳冉冉)近日,考古人員在雲南大陰洞遺址開展發掘工作時,發現了目前省內規模最大的早期洞穴墓地,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遺存...
雲南七座重見天日的古墓群,比兵馬俑久遠,還曾出土「牛虎銅案」!
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及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全國範圍的熱播,新一輪考古風再次被掀起!踩著腳下的土地,人們躍躍欲試,總覺得這片生養的地方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奧秘……這不,雲南楚雄元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