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敦煌的眼淚- -流失在海外的敦煌遺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前秦,歷經十六國,隋、唐、宋、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然而這個宏大的藏經洞卻有著讓人嘆息的故事。

塵封在歷史塵埃中的敦煌莫高窟中的經書,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時已是一千多年後的清末,一個名叫王圓籙的道士將這些無價之寶再次帶到了世間。

但可悲的是目不識丁的王圓籙並不知道堆放在他眼前的這些經書到底寫著些什麼,更是不知道這些寫於隋唐的經書到底有多麼珍貴。

但出於中國古代對佛像的認知,使得王圓籙明白它們是神聖的。

對於敦煌經書的流失並不能完全怪罪於這個每天只能靠化緣才能度日的道士,他也為這些經書努力過,並不惜徒步走了五十多里路將敦煌莫高窟里有經書的事情上報給了敦煌縣的縣令,奈何王圓籙的發現並沒有得到縣令的重視,甚至將他送來的經書完完全全當成了廢紙。

但王圓籙並沒有放棄過,事實上從1900年發現這些經書開始到1907年英國人斯塔因將這些經書展現在整個世界的面前在這段長達七年的時間裡,王圓籙為了保護這些經書做了很多的努力,甚至上書慈谿太后,但當時的政府整天忙於應付外來的侵略勢力。

對藏經洞的發現完全沒有一絲重視,只是讓王圓籙繼續保存這些經書,但卻沒有給過一絲經費,這對於只能靠化緣生活的王圓籙來說,這個任務是在太過於沉重。


敦煌遺書的年代上至中國的東漢時期,下至元代,其中有確切紀年的文書就有將近一千件,這些文書,不僅有漢字書寫的佛經,還有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希伯來文等許多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文字和西域文字。

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曆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

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這些都是研究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歷史和文化的珍貴資料。

正如斯坦因這個英國佬發現精絕古國的遺蹟一樣,當常年遊走於中國西部的斯坦因聽聞莫高窟藏經洞的事後,立刻引起了他的重視。

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來到了敦煌,為了能更好的和中國人打交道,他雇用了一個師爺做翻譯,但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並沒有打動王圓籙進入夢寐已盡的藏經洞,這使他不得不想其他的辦法,他對王圓籙描述自己有多麼的崇拜玄奘,並且也和這位高僧一樣在沙漠中的跋涉的故事時,他很敏感的捕捉到王圓籙聽得甚是入迷,就這樣這個斯坦因這個英國佬終於找到了接近藏經洞的辦法,他騙王圓籙說,當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把佛教經典帶到了中國,斯坦因很無恥的說他是來自於印度,從印度來中國取經的,這個說法成功的打動了王圓籙,斯坦因終於如願以償的進入了藏經洞。

斯坦因進入藏經洞後瘋狂的將藏經洞中三分之一的經卷盜運回了英國,只給了王圓籙兩百兩銀子,這些經卷把斯坦因帶來的二十四個箱子塞得滿滿當當的,但他所帶走的不單單只是經卷,還帶了許多字畫和絲織品以及大量的漢代簡牘。

但這並沒有添滿斯坦因的胃口,1914年他再次回到了敦煌莫高窟,並從王圓籙手中拿走了五百七十多件敦煌文書。

這些被斯坦因帶走的敦煌遺書一直被英國政府珍藏

四觀音文殊普賢圖

二觀世音菩薩圖

地藏王菩薩像

六祖壇經

佛祖樹下說法圖

報恩經變圖

然而敦煌莫高窟的噩夢並沒有隨著斯坦因的離開而結束,反而加劇了藏經洞中經書的流失。

斯坦因帶走的這些敦煌遺書震驚了整個世界,在他之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蜂擁而至,掠奪這些歷史悠久,珍貴無價的文物。

其中收穫最多的還屬以下幾個人物:

法國人伯希和的收穫是最大的,與斯坦因不懂中文相比,伯希和可謂是個中國通,是一位漢學家,對中國的歷史很有研究,因此他很快從斯坦因挑剩下的經書中發現了很多精品。

他整整花了二十多天把藏經洞中剩餘的經卷全部翻了一遍,最終,伯希和以五百兩銀子換走了六千多件經書,數量雖不如斯坦因帶走多的多,但價值卻高出很多。

伯希和帶走的許多文物現存於法國的一些美術館和博物館中。

引路菩薩圖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圖

1909年伯希和帶著從敦煌買來的一箱敦煌經捲來到北京,並向一些中國學者展示,其中羅振玉、王國維等著名國學大師看到這些經卷後,感到十分震驚,比理科呼籲清政府對敦煌遺書進行保護,這才使得被清政府忽視已經的敦煌遺書得到了重視,然而這並沒有阻止敦煌遺書的繼續外流。

1912年日本人橘瑞超來到了嚮往已久的敦煌,憑藉著佛家弟子的身份從王圓籙手中拿走了將近500卷經書。

藏於日本東京博物館

1914年俄國人奧登堡也聞風而來,這個俄國人不管什麼東西都要,也是滿載而歸。


彩繪寶生如來像

對角彩繪佛像

對於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遺書,有人曾經總結說:英國最多、法國最精、日本最秘、俄國最雜。

國學大師陳演恪曾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敦煌遺書的經歷的種種坎坷無不讓我們這些後世人都為之扼腕嘆息!

只盼有一天它們都能夠回家。

=================================================================

本文資料來源央視國寶檔案欄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百科|敦煌遺書的前世今生

「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藏經洞寶藏的流散是近代中國傷心歷程的縮影。傷心不僅僅在於寶藏外流本身,還在於國人的愚昧和麻木,更在於國家的貧弱。藏經洞的發現與文物的流失王道士(1850-1931...

探索|一個道士和一個神秘洞穴

敦煌有著璀璨歷史,其大其盛,因其融匯中西,華夏中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伊斯蘭文明在這裡交匯融合。敦煌曾是世界文明的巔峰代表,現在依然影響著世界文化。敦煌的石窟、雕像、壁畫以及敦煌遺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