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106件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的工作人員在「圓明園考古展」上介紹最為精美和珍貴的銅鎏金象首發掘過程。
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訊(記者 袁京)大宮門河道中出土的銅鎏金象首、西洋樓養雀籠的黃釉琉璃構件、嘉慶御製的刻石……圓明園考古展昨天開展,首次向公眾展示20餘年的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百餘件在地下「沉睡」150餘年的文物向遊客「訴說」當年的浩劫。
圓明園近年來先後對西洋樓遺址、如園、紫碧山房等多處景點進行了考古發掘,此次首批展出的106件展品,均為圓明園遺址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主要包括銅器、玉器、瓷器和建築構件。
「這個銅鎏金象首是此次展出的最為精美和珍貴的文物。
」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介紹,這是2014年發掘大宮門遺址河道時發掘出來的,別看它現在在燈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當年剛出土時卻通體銹跡斑斑,只有象牙上可見鎏金痕跡。
經過工作人員幾個月的實驗室清理,它才恢復了閃亮的原貌。
記者看到,僅存的象首上面有長而捲曲的鼻子、長牙、大耳,整體造型神態安詳而逼真,彰顯出當年工匠鑄造技術和鎏金工藝的高水準。
共享這份刻骨銘心的歷史——圓明園公共考古的啟示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這次我們在考古發掘中的意外收穫是:在如園遺址發現了大面積過火證據。這更直觀地喚起了公眾的歷史記憶。」提起圓明園考古發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的張利芳博士首先想到的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