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首次網絡直播遠瀛觀遺址考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訊(記者 李夢婷)昨天上午,圓明園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軟體等新媒體上直播西洋樓遺址區的遠瀛觀考古實況,並邀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現場講解,公眾在網絡上就可觀看遠瀛觀考古現場,了解考古工作。

據了解,遠瀛觀遺址位於長春園中軸線最北端,緊鄰大水法遺址,曾經是一座西洋鐘樓式高台大殿,是乾隆寵愛的容妃生活的場所。

目前,遠瀛觀遺址僅存漢白玉雕花石柱和一些散落的石構件,此次考古涉及800平方米的遺址,將為下一步的搶險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遠瀛觀歷經多年風吹雨淋,底部有積水易坍塌,我們通過這次考古可對遺址底部進行墊土加固,也能研究遠瀛觀的建築工藝和布局。

」張中華說。

在考古現場,近十名工作人員蹲在地上拿著手鏟、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推開泥土,發掘地下文物。

張中華拿著手鏟對著直播鏡頭說:「我們在考古過程中會運用多樣專業工具,這把手鏟是專用考古工具,怎麼拿、怎麼推土都有講究,我光學習如何用好這把手鏟就用了七年。

」接著,張中華向公眾分享了考古小知識,並通過遠瀛觀地理位置、石構件大小及外形等分析了原有房屋的朝向、灶台及大門的位置。

一個小時之後,在現場一個剛清理出的探方內,一塊藍色琉璃構件已初露端倪,這對現場考古工作人員而言是個大收穫。

「西洋樓遺址區的遺蹟很豐富,我們今天雖只清理了一個探方的表層土,就已經發現了十幾件文物,包括黃色和藍色的琉璃構件、瓷片,還有青花瓷和粉彩。

」張中華介紹,文物出土後,歷史學、古代建築學等學科的專家會對出土文物進行會商,推測出文物的名字、用途、成分等信息,對能修復的文物進行清洗、修復、繪圖、三維掃描,再由文物局確定是否面向公眾展出。

據悉,文物專家去年開始對圓明園西洋樓景區進行考古發掘,至今已出土一萬多件文物。

今後,圓明園還將繼續開展公眾考古活動,並以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傳播,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圓明園的遺址考古和保護工作。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圓明園考古教人看懂有形有色的歷史

窺見「萬園之園」曾經的氣派——圓明園遺址最新考古發現披露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靈動的「鎏金銅象首」、精緻的「雀籠黃釉琉璃」、古樸的「嘉慶御製刻石」、精美的「粉彩瓷磚」等,圓明園廢墟之下這些「高大上...

圓明園106件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的工作人員在「圓明園考古展」上介紹最為精美和珍貴的銅鎏金象首發掘過程。本報記者 吳鏑攝本報訊(記者 袁京)大宮門河道中出土的銅鎏金象首、西洋樓養雀籠的黃釉琉璃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