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60年·新疆足跡:羅布泊里找到「樓蘭美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園60年·新疆足跡

羅布泊里找到「樓蘭美女」

是新疆在新中國首批重要考古發現

亞心網訊(記者趙梅)一度轟動世人的「樓蘭美女」,和古樓蘭國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樓蘭美女」並不年輕,是一名強壯的中年婦女。

1600年前,樓蘭國活躍於絲綢之路時,她已經在那片土地上沉睡了2200年。

她之所以被稱為「樓蘭美女」,僅僅因為她是樓蘭地區考古發現保存完好、年代最古老的女性乾屍。

「樓蘭美女」發現於1980年,該發現是新疆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批重要考古發現,它對中外學者研究史前羅布泊人類活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樓蘭美女」生前是一強壯中年婦女

史料記載,樓蘭是中國古代西部的一個小國,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也就是秦朝初年,樓蘭就已經建國,並控制著羅布淖爾的廣大地區。

西漢年間,樓蘭一度成為漢朝開闢絲綢之路的重要保障。

然而,1600年前,樓蘭在絲綢之路上活躍了500年後,卻神秘消失。

直到1899年至1901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荒原考察時發現它,沉睡了上千年的樓蘭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1979年至198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中國考古工作者乘直升機第一次目睹了已被沙漠吞噬的樓蘭,並在這裡意外收穫了「古墓溝」、「樓蘭美女」、漢代墓地等重要的考古發現。

據已過世的新疆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穆舜英所著的《神秘的古城樓蘭》一書中記載,1980年4月,他們沿著孔雀河的古河道進入羅布泊考察時,在鐵板河河灣南面的兩座風蝕台地上,發現了暴露在外面的樹枝和蘆葦枝。

起初,他們以為是古人居住地遺址,挖掘清理之後,才發現是兩座墓葬,其中一座墓里躺著一具完整的古羅布泊人的乾屍,她就是「樓蘭美女」。

這具乾屍臉面瘦削清秀,鼻樑尖高,眼窩深凹,睫毛很長,皮膚呈現古銅色,頭髮是淡褐色,蓬鬆地散披到肩上。

乾屍臉部蓋有一塊羊皮,羊皮上覆蓋著一個用芨芨草稈和香蒲草葉編織的扁筐,乾屍上身用一塊粗毛布裹身,毛布在胸前交裹處用削尖的小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加工處理過的羊皮,頭上戴著毛織的帽子,帽上插有兩根雁翱,腳上套有一雙毛皮翻在外的鞋子,鞋面和底是用粗羊毛線縫接的,沒有襪子。

乾屍的墓內隨葬品極其簡單,除隨身穿戴外,僅在頭部放了一個和扁筐材料一樣的小提簍,手臂處放了一把木製梳。

這具乾屍經測定,屬於歐羅巴人種,年齡約在40至45歲之間,生前身高約155.8厘米,是一個強壯的中年婦女。

鑑定顯示:這具被稱為「樓蘭美女」的乾屍,和樓蘭沒有關係,她生存的年代距今已3800多年,樓蘭國出現時,她已經死去了2000多年。

「樓蘭美女」僅是當時人們藉助古屍所屬地,賦予她的美譽。

近4000年前古樓蘭人就會捻線織布

考古人員通過對這具乾屍的研究,描述出一幅古樓蘭人的生活圖景。

大約在近4000年前,羅布泊地區生活著一支原始歐羅巴人種,他們使用火和石器、木器,有原始的畜牧業,依靠捕獵飛禽走獸為生,他們會處理羊毛,粗捻毛線,編織毛布,但毛布很粗糙,有點像「麻袋片」。

研究中還發現了一個令眾多學者大跌眼鏡的現象:在古屍的頭髮根部、眉毛等處,藏有大量的虱子和虱卵的「乾屍」,還有一隻臭蟲。

虱子、虱卵的形體非常完整,虱子的觸毛清晰可見,這在寄生蟲學史上實屬罕見的一例。

寄生於人體的虱子,人死後屍體冰涼,寄生蟲就會離開,而在這具屍體上,這些虱子居然對它們的主人「依依不捨」,與古屍相伴了近4000年,這個現象至今令生物學家迷惑不解。

「樓蘭美女」並非自然乾屍?

考古人員對沉睡沙海3800年而保存完好的「樓蘭美女」,最早提出的是自然乾屍的論斷。

考古人員分析,「樓蘭美女」之所以保存完好,和羅布泊氣候乾旱,多熱風沙,屍體來不及腐爛即已迅速脫水變干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墓地建築在高於地面7至8米的高台上,沒有被水淹的危險,屍體上面的覆蓋物為沙土、蘆葦枝和紅柳樹枝,也利於屍體透風和水分蒸發,加之,「樓蘭美女」死亡的時間在冬季,嚴寒的氣候限制了細菌活動,避免了屍體腐敗。

2001年,新疆文物專家田琳在對「樓蘭美女」進行保護處理時,發現「樓蘭美女」身上塗有很薄的蛋白質類塗敷物,於是,她提出「樓蘭美女」並非自然乾屍的論斷。

截至2001年,新疆考古人員僅在且末縣扎洪魯克古墓群出土的乾屍上,和樓蘭古城屬地的乾屍上(包括樓蘭美女)發現了塗敷物。

而吐魯番、哈密、民豐等地出土的乾屍,沒有發現有塗敷物。

有專家認為,給屍體塗敷某種物質也許是葬俗。

也有專家分析,可能是當時古樓蘭人已經認識到通體塗敷這種物質,有利於屍體長期保存。

這種做法與埃及人精細處埋乾屍的方式有某些相似之處,不知道這是否說明「樓蘭美女」生活的那個年代,古樓蘭人已學會對人體進行技術處理,能製造出人體防腐劑一類的物質。

□大事記

●198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穆舜英帶隊,在古墓溝以東100公里的羅布泊北側發現鐵板河墓地,並發現「樓蘭美女」。

●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伊第利斯·阿不都熱蘇勒帶隊,對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游谷南60公里的小河墓地進行數次考察和發掘,發現了「小河公主」的女性乾屍。

初步推測,小河墓地年代距今約3500年至4000年。

□親歷者回憶

考古充滿艱辛危險

姓名:伊第利斯·阿不都熱蘇勒

年齡:64歲

職務: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古墓溝、「樓蘭美女」的考察,到近些年的小河墓地考古發掘,我應該算是中外學者中進入羅布泊地區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人之一。

和其他考古調查不同,沙漠考察不但辛苦,還充滿了危險。

記得有一次,我帶領16個人去樓蘭遺址考察,從大本營出發的時候,原計劃當天去當天回,所以,大家每人只帶了一天的食物,即:一壺水、兩個饢和兩塊巧克力。

途中,路線出現了偏差,我們在沙漠中迷路了。

眼看兩天過去了,我們帶的食物吃完了,水也慢慢喝完了。

第三天,我決定帶領大家在夜間回撤,我讓大家走前面,我走最後,走一段報一次數,以免有人走失。

僅剩的水,我用水壺蓋,一壺蓋一壺蓋勻給大家喝,實在受不了,就擠點牙膏給自己解渴。

還好,我們當天回到了大本營。

2003年,小河墓地大規模發掘,大量的設備物資運到發掘現場前,需要有人打前站,我被選為先遣隊員,負責去尋找一條在沙漠裡車可通行的「路」。

那年冬天,我帶領隊員在沙漠裡走了10天,行程達200多公里,在沒有路的地方,探出一條可供沙漠車迂迴行進的路線。

小河墓地發掘開始,大家又遇到了難題,由於傳統的探方發掘法,在基本堆積為流沙的小河墓地可操作性非常差。

我和考古隊員們只好在不斷地實踐研究中,摸索出一套特殊發掘方法。

沙漠中考古季節性還很強,每年都是秋季開始進入工地,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算起來,在小河4年的發掘中,我在沙漠中度過了3個元旦、2個春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未解之謎:羅布沙漠的神秘千棺墳

自1934年瑞典考古學者考察後,直到20世紀末60多年間,再無任何後繼者能抵達。小河墓地深藏在羅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蹤影。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研究員帶領的考古工作者從烏魯...

厲害了,一座墳墓竟然埋了上千口棺材!(圖)

節選自《考古發現全檔案》,中國工人出版社如果神秘也有代名詞,那麼它的名字便是「羅布泊」;如果死亡也有顏色,那麼這顏色的名字便是「小河」。這是另一種樣式的文明,它與我們所熟知的任何一種中國遠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