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斯:對歷史事件的關注是寫作的靈感來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都訊 記者黃茜 發自北京 5月12日,在第十屆「澳大利亞文學周」期間,小說家路內與來華的澳大利亞小說家、普利茲獎得主傑拉爾丁·布魯克斯在僑福芳草地中信書店舉行對談「紀實與虛構———小說家進入歷史的N種方式」。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生於澳大利亞,後移居美國。

她曾作為戰地記者連續十年報導中東、索馬利亞的危險局勢。

布魯克斯轉向虛構作品寫作後,其小說《馬奇》於2 0 0 6年斬獲普利茲獎。

這些故事激勵了我的寫作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的小說《奇蹟之年》書寫的是一個發生在英國的真實的故事。

1665年,倫敦暴發的「黑死病」傳播到英國德比的一個小村莊,為不使疾病外傳,村民在教區長的號召下封鎖了村莊。

在為期一年的封鎖里,三分之二的村人被奪取了生命。

布魯克斯表示,《奇蹟之年》的故事在她的頭腦里醞釀了十年。

多年前,她到英國登山。

山間的一個牌子「瘟疫村」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追隨指示來到村莊,看到了當年村民自願隔離的小教堂,立刻文思泉湧,「我沒有馬上放棄記者的事業投身寫作。

但這個故事在我的腦海里生根發芽,直到最後我把它寫出來。

「我對歷史事件的關注就是我寫作的靈感來源,而且我更關注的是那些歷史上雖然真實發生過的、但是非常難以置信的事件。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說。

德比村莊中的人對歷史事件沒有做文字記載,正是這個空白留給了小說家想像的空間。

路內認為,《奇蹟之年》是一個非常值得中國作家學習的文本。

他提到,中國作家很難用第一人稱寫一個300年前的人,「我們連晚清人怎麼講話都不知道,我們連民國人怎麼講話都模擬不像,時代的斷點太多了。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支招,如果想了解過去的人怎麼想,怎麼說話,可以去看法庭的庭審記錄。

記者經歷有助於塑造角色

路內認為戰地記者的經驗非常寶貴,可這樣的經驗卻未曾在傑拉爾丁·布魯克斯的小說里得到呈現,是件憾事。

布魯克斯回答並非如此,她的小說里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受壓迫的女性如何爭取地位、改變命運,這就是受從前做戰地記者的影響。

「我在中東、沙烏地阿拉伯地區待過很長的時間,深刻地了解當地婦女的命運,我認為這種第一手的親身經驗對我塑造角色來說非常有用。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說。

放眼全世界尋找小說題材

她坦言,自己做了15年駐外記者,在職業生涯前期沒有寫過超過3000字的文章。

然而「從記者向作家轉變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寫好一個故事,把情節發展下去,並且吸引讀者。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讀過路內的小說《少年巴比倫》,表示非常欣賞。

「我發現路內先生的書中會描寫我們如何更好地尋找到友情和愛情,如何在世俗的艱難中尋找到美和浪漫的真諦。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也認為,路內的小說基於個人的人生經歷,而她自己更喜歡放眼世界,這是中、澳兩位作家不同的地方。

「我寫的不是我的國家,而是別的國家的故事,而且也不是當代的故事,說的是以前的故事。

作為一名作家,我喜歡充分地發揮我的想像力,放眼整個世界尋找最適合的題材,這也是我比較有澳大利亞特色的一點吧?」

我寫的不是我的國家,而是別的國家的故事,而且也不是當代的故事,說的是以前的故事。

作為一名作家,我喜歡充分地發揮我的想像力,放眼整個世界尋找最適合的題材。

———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演歷史圖景 求證生命真相

——讀散文集《故宮的隱秘角落》作者:李盛昌(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祝勇的散文集《故宮的隱秘角落》(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飽含著作家對與故宮有關聯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