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為盜墓,獲利甚多,自古就沒停止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厚葬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於秦漢時期達到全盛。

比如漢代制度規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充山陵」。

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不問自取的。

這樣的現象,自古就沒停止過。

即使史稱「簡約」、在遺詔中明令不許厚葬的漢文帝,其霸陵在晉代被盜時,也「多獲珍寶」。

老九門就是一幫盜墓賊

厚葬習俗根源於中國傳統的禮治觀念,與古人相信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有直接關係。

中國古人講尊君、講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滿足這種種心態。

《呂氏春秋·節喪》記載,當時人們往往用一些能顯示身份、地位的專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資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隨葬,其後人也以此為榮。

正所謂「欲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地宮珍寶

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這種墓葬破壞現象仍然遺存到現今。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某皇陵內部

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今所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國應用科學考古方法發掘的最大的墓葬。

這座古墓發現盜洞247個,其中有數十個盜洞直接打入槨室。

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秦始皇陵曾經遭盜墓賊挖掘及破壞,兵馬俑手上的武器大多都被拿走,陵墓亦有給放火燒毀的跡象。

估計是項羽所為,他推倒秦俑士兵,令其身首異處。



秦始皇陵兵馬俑

又例如直至1968年所發現漢代墓穴的兩套玉衣,一直以來人們都只是以為玉衣的存在只是個傳說而已,但現時大部分人都相信歷來有大量盜墓賊盜去了大部分的玉衣。


大氣勢的皇陵

盜墓常規過程第一步看地形,「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

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關。

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裡有沒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時代的墓葬。


盜洞口

探好位置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

厲害的盜墓者一個十幾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夠做到地面上沒有土!令人費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圍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圍幾百米、幾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

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麼小,幹活的時候還要封起來,誰也看不到,這樣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盜墓賊幹完活以後會把洞口封起來。

有的洞口只有一個污水井蓋那麼大的口子,打開以後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

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

一看形狀是漢墓,東漢或是西漢,那麼心裡就有數了:棺木應該在哪裡、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裡、金屬器皿在哪裡、兩邊的耳室里都會有什麼等等。

等真的下去以後,直奔那裡就挖過去了。

有些盜墓者一看這墓太堅固了,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就要再挖一個豎井和一個橫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

到墓的正下方以後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然後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然後通過這個小洞就可以進入墓的內部。

這樣,墓的四牆、頂部都沒有破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解放前盜明墓的,很多只有一個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時間,穿著老鼠衣、手腳並用,挖洞、進墓、拿東西走人。

相當不簡單。

那時候一個人沒辦法打豎井,他就離開墓一段距離,然後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著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後牆,然後鑿透、進入,計算的非常精確。

需要說明的是,盜墓者進入墓室的過程嚴重破壞了墓葬結構和遺存之間的共存關係,而不是像考古工作者一樣按堆積順序清理、按墓葬原貌揭露並伴有詳細的科學記錄。

因此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面對遭盜掘的殘跡永遠無法復原丟失的那部分信息,正是這種盜掘給人類文化遺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