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那些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作出不問自取的行為。

這樣的社會文化現象,自古就沒停止過。

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這種墓葬破壞現象仍然遺存到現今。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1.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後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庫。

疊疊累累的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各種原因往往多遭破壞。

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盜掘。

歷史上的盜墓相當普遍,甚至曾經成為某些區域的地方風習,成為某些家族的營生手段,成為某些社會群體的行業特徵。

2.司馬遷寫述中山地方風習,注意到「掘冢」行為的普遍。

掘冢盜墓雖然是「奸事」,當時卻有人因此起家致富。

西漢時不法貴族作惡地方,盜墓竟然成為一種驕悍者嗜好的遊戲,於是有「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所發冢墓,不可勝數」的情形。

兩漢一些嚴重的社會動亂,如吳楚七國之亂、推翻新莽王朝的民眾暴動等,都有大規模盜墓的記錄。

漢魏之際曾經發生盜墓的高潮,據說曹操軍事集團甚至設立了名號為「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指揮盜掘冢墓的官職。

3.唐人所謂「群盜多蚊虻」,「荒冢入鋤聲」,「髓髏半出地」,「白骨下縱橫」等詩句,也反映了盜墓風習的普遍。

唐代宗時,郭子儀父親的墓葬被盜掘,有人疑心是魚朝恩指使。

而郭子儀在御前說到此事時,承認自己所統領的軍隊也多有破壞陵墓的行為。

據史書記載,自唐末到五代初,關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則天合葬乾陵外,被逐一盜掘,無一倖免。

宋元明清時代的冢墓發掘和冢墓破壞事件史不絕書。

作為政府行為的掘墓事件,最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偽齊政權在中原地區對兩京冢墓的大規模破壞。

劉豫曾經專設主管盜掘陵墓的官員「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

元代蒙古貴族信用的僧侶,有發掘南宋陵墓的行為。

明萬曆年間,宦官陳奉處理民間盜發李林甫妻楊氏墓一案,為「得黃金巨萬」的信息所誘使,竟然「悉發境內諸墓」。

武昌市民反對其惡行,曾經掀起激烈的抗議風潮,幾乎形成暴動。

4.盜墓現象的普遍,歷代都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記憶,於是有「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也」的說法。

5.對墓主隨葬物品的財產追求,是古來最為普遍的盜墓動機。

晉人皇甫謐宣傳薄葬,有「豐財厚葬以啟奸心」之說。

盜墓者對墓葬的無情破壞和對死者的極端傷辱,大體都是出於財寶之「欲」。

所謂盜墓「奸心」啟於厚葬的說法,雖然顛到了主動與被動的關係,卻大略可以說明「自古及今」「無不發之墓」的主要原因,是對「豐財」的欲求。

6.對隨葬品的某些特殊需求,也是我們在分析歷代盜墓動機時不能不注意的。

宋代有盜墓以取犀帶、玉帶的史例。

有人因此甚至不惜發掘自己父親的墓葬。

張邦基《墨莊漫錄》說,宋徽宗喜好古青銅器,於是地方官紛紛發掘冢墓求其器以獻上。

陶弘景墓被盜掘,據說是為了劫取其中的「丹砂異書」。

盜墓者分割「殭屍人肉」以為藥,以及盜竊枯骨「以之合藥餌」,則是盜墓史中的奇聞。

通過發掘前人墓葬,取其營造材料以為己用,也是值得重視的歷史現象。

在河南南陽的考古發掘資料中,可以看到晉人發掘漢墓,並利用漢畫像石作為建墓材料的實例。

江蘇徐州還發現晚唐時人利用漢墓墓室重新下葬的情形。

這樣的現象,在文獻資料中也有反映。

一、盜墓賊的四字

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

湖南學者劉鴻伏先生與民間古玩文物販子打交道多年,藉機了解、研究解放前長沙周圍地區的盜墓賊的辦法和技術,歸納為「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是望氣看風水。

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

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幾乎百發百中。

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他若出門選點,從者必雲集左右。

有一次他到寧鄉縣走親戚,行到一風景甚佳處,指著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必可使你我驟富。

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一千美元。

反之,墓中出了寶物自己獨占七成。

眾人賭興大發,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發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磚室大墓,墓壁彩繪死者生前生活圖景,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硯、竹筒等物。

後來他們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聞」即嗅氣味。

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

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嘆。

長沙剛解放時曾槍斃一個老盜墓賊,他將一生所盜文物國寶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此人即是「聞家」,專盜漢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聞,便可準確斷代。

有個盜墓賊拿來幾件古舊漆器,說是出自一個王侯墓中。

他倚在煙榻上,邊抽鴉片邊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裡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

」此人大驚失色,連稱:「得罪!得罪!」

「問」就是踩點。

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注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

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

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

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

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

「切」即把脈之意。

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

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准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前幾年曾國藩墓即被用此法盜掘。

第二層含意是指鑿棺啟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

從頭上摸起,經口至肛門,最後到腳。

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

第三層含意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價幾何。

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

二、聽雷聲,辨墓地

《清稗類鈔·盜賊類》有「焦四以盜墓致富」披露了盜墓的技巧:「廣州劇盜焦四,駐防也,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為業。

其徒數十人,有聽雨、聽風、聽雷、現草色、泥痕等術,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時方卓午,雷電交作,焦囑眾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謂雖疾雷電,暴風雨,不得稍卻,有所聞見,默記以告。

焦乃屹立於嶺巔雷雨之中。

少頃,雨霽,東方一人歸,謂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

焦喜曰:『得之矣。

……』」

這個焦四不愧是個盜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盜墓人都會的分辨土質、土色的本領,還善於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幫他尋找墳墓的所在。

比如「雷電」,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盜墓,他讓跟他盜墓的人分別站在四個不同的方位,雨過後,東邊的人跑過來說,剛才打雷的時候,聽到他哪個方位的地下有隱隱的聲音想應和。

焦四很高興,說:「我們找到了!」這裡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當大雷的時候,就容易形成共鳴,聽起來好像是地下有東西和雷聲相應和了。

補充:現代盜墓不僅僅是靠洛陽鏟了,還需掌握遙感、磁感技術。

盜墓就那些事,想知道更多點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亦有道」:來看看盜墓有什麼禁忌?

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作出不問自取的行為。這樣的社會文化現象,自古就沒停止過。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這種墓葬破壞現象仍然遺存到現今。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

解密:盜墓高手技巧

盜墓者的盜墓技巧 舊社會長沙盜墓賊的四字訣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

盜墓方法方式

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冢,距今約3600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掘開的古墓中得到一顆玉印,上刻十字,當時沒有人認得。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古代盜墓賊竟是用鼻子盜墓?秦始皇陵是首選

【科技訊】9月29日消息,古代盜墓賊竟是用鼻子盜墓?秦始皇陵是首選。古代的盜墓者是一種恐怖的職業,也是古代發家致富的一種方式,但是古代對盜墓者的要求是十分高的,不然的話很容易死掉,而且據說盜墓賊...

「趣聞」盜墓賊靠什麼找的古墓的呢?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

舊社會盜墓賊盜墓四字訣

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盜墓賊的辦法

古今盜墓賊的奇技淫巧

在盜墓早期,人們只是出於偶然的原因進行陵墓的盜掘。但是,隨著厚葬的風行,盜墓活動逐漸發展成為了具有專業首發的隊伍。所謂狗有狗道,貓有貓道,從春秋一路走到唐代,不少描述的盜墓者大多是聲名顯赫的人物...

黃巢——最蠢的盜墓者

一、看地形「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是跟...

真實盜墓是怎樣的?

最近《鬼吹燈系列》在網上熱播,講述了圍繞盜墓過程當中的奇人異事,真假參半。這次讓我們來進一步體會真實的盜墓是怎樣的。一、盜墓前的準備探墓:1、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狀以判斷墓葬的級別年代等粗略信息,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