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化遺產的「芯」需全民齊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文物工作者不斷加大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

他們走出固有的框架,用時代的眼光審時度勢,激活文化遺產的時代「芯」,使之煥發出新的活力。

(9月13日光明日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面臨著嚴峻形勢,單靠政府一方發力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破解政府單兵突進的難題,激活文化遺產的「芯」,還要靠全民齊心,集體發力。

激活文化遺產的「芯」,首先要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這是對廣大博物館工作者的鞭策。

」 隨著網際網路、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博物館不妨多嘗試使用新技術,打造生動多元的新媒體產品,讓古老的文物煥發新生,讓曾經只能陳列封閉在冰冷櫥窗博物館的文物和遺產,從高高在上的陳列台慢慢走下來、走進百姓,讓這些「高大上」的文物多接地氣才能有活力,拉近距離才能讓百姓真正汲取到文化遺產內在的底蘊和人文素養,讓文化遺產真正在百姓中「活」起來。

激活文化遺產的「芯」,還需全民行動「護」起來。

隨著工業革命和機械現代化生產的普及以及城市化的推進, 人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民間藝人和傳統工藝正在逐漸消失,仿佛兒時記憶中的「老物件」、「老手藝」正承載著鄉愁漸行漸遠,被永遠定格在了記憶中,現實中再難尋它們的蹤跡。

文化遺產可能一件是價值不菲的文物,也可能是一段祖輩口耳相傳的民謠,也可能是一樣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無論是以哪種形式存在,它都來源於我們的生活,來源於我們的民族智慧。

文化遺產既是國家的,也是民族的,更是人民群眾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中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能只是某個部門的事情,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格局的形成,需要全民齊心協力動起來,護好文化遺產的「芯」。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發展好這些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僅僅依靠有限的文化機構和工作人員是難以滿足保護的需要。

要想激活文化遺產新時代的「芯」,必須要有我們全民齊心協力,共同參與。

我們不僅要讓文化遺產「活」起來,還要讓文化遺產「芯」的營養實現全員共享,成為譜寫新時代文明傳承的「如椽大筆」!(張月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文化遺產日:傳承經典,歷久彌新

「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麼德性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性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

善待遺產延續文脈

【文化評析】作者:王丹「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著名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曾這樣說。雖然歷史斗轉星移,但無論是秦磚漢瓦、唐詩宋詞,還是甲骨竹簡、民居壁畫,文化遺...

讓博物館的豐富館藏活起來

南方日報評論員11月10日,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在深圳市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對論壇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習近平主席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