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遺產日:傳承經典,歷久彌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麼德性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性來。

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中國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傳承逐漸出現在人們意識中。

在中華5000年文化的傳承中,守住經典的東西,才能歷久彌新。

今天是我國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16年,國務院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0項,總量位列世界第二,這些世界遺產已經成為中國展示國家文化的窗口。

設立文化遺產日則為進一步加強遺產保護,增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主動性,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今年文化遺產日主題與社會緊密相連,設定為「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並將主場城市定為洛陽,其口號有五條:「保護文物,人人有責」「一帶一路新舞台,文化遺產活起來」「保護文化遺產,擦亮中國名片,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遺產」「相約古都洛陽,感受華夏文明」。

文化遺產是國家與地區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不僅代表著這個民族歷史上輝煌的痕跡,也是在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馮驥才曾在《文化遺產日的意義》中這樣寫道:「物質文化遺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靜態的,是實體,比如文物器物、經典古籍、大文化遺址、重要的歷史建築等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廣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見也摸不著。

……但它是養育我們的一種生活文化,每個人都是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它直接表現著各個民族的個性特徵,還有各自的認同感、親和力與凝聚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能體現各個民族的本質,也最能體現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去年央視熱播的紀錄片《我的故宮修文物》,將觀眾帶入一個不一樣的故宮裡,觀眾在文物的身上看到的不只是雄偉堂皇,更是歷史無聲的故事。

「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

所以我跟你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

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想辦法融到裡頭去。

人在這個世上來了,走了一趟,雖然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很多人都一般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

我們往往喜歡將生命賦予事物之中,文化遺產的寶貴之處不僅在它的不可複製的,也同樣在於它就像一位滿含韻味的老友。

當我們對文化遺產的欣賞逐漸從關注景觀到關注文化,從走馬觀花到傳承經典,這些都體現了「以人為本」,也體現出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共進。

余秋雨在《我的文化山河》說:「地球,這個在銀河系中幾乎找也找不到的小顆粒,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陸地。

在一塊塊陸地中,最大的一塊是歐亞陸地。

在這塊陸地東邊,有一個山隔海圍的所在,那就是中國。

當《我在故宮修文物》傳達出來「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精神時,或許我們也同樣應該信奉「傳承經典,歷久彌新」,用自己看似微薄的力量發揚文化與傳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遺產三大方面,其中物質文化遺產以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複合性遺產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文化景觀、線形遺產、紅色遺產等及相關的歷史文化博物館、...

關注文化遺產日,關注您身邊的文化遺產

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對歷史文物心存敬畏 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支點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是「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日前,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一是優秀傳統...

文化遺產的兩個當代考題

自2005年設立「文化遺產日」以來,我國的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國家保護、公眾認知、社會參與的保護理念日益增強。從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辛識平:勿忘申遺的「初心」與「遠方」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勿忘申遺的「初心」與「遠方」辛識平【學習進行時】日前,中國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嶼雙雙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2處,名列世界第二。今年正值我國首批...

善待遺產延續文脈

【文化評析】作者:王丹「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著名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曾這樣說。雖然歷史斗轉星移,但無論是秦磚漢瓦、唐詩宋詞,還是甲骨竹簡、民居壁畫,文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