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至南北朝時期的酒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次給大家介紹一下秦朝至南北朝時期的酒器:

1、雲紋高足玉杯

雲紋高足玉杯1976年出土於陝西西安車張村阿房宮遺址,是秦始皇或其嬪妃們用過的酒杯,其價值就非同一般。

此類高足玉杯,普遍流行於兩漢時期,這件秦代的雲紋高足玉杯就是它們的鼻祖。

雲紋高足玉杯

2、鳥篆紋銅壺

鳥篆紋銅壺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

銅壺上的鳥篆紋,既是一種高雅的裝飾藝術,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頌酒詩文。

鳥篆文的發現,對我國古代書法史研究也極有意義。

鳥篆文銅壺

3、漆畫枋

漆畫枋1972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器底朱書「四斗」二字。

「漆畫枋」為酒器,原器內盛有白酒和米酒。

枋(鍅)大致是戰國中晚期開始流行,在西漢早期較常見,但到西漢中期以後,在中原地區就很少見到了。

漆畫枋

4、溫酒爐杯

1988年出土於河南省洛陽市金谷園,由耳杯、四足溫爐和長方形托盤三部分組成。

古人歷來喜飲溫酒,考古發現中有許多此類文物,不但有溫酒爐出土,而且還有銅溫酒樽現世,由此可見,兩漢魏晉時期飲用溫酒成為時尚。

溫酒爐杯

5、青銅合卺杯

青銅合卺杯1968年出土於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此杯是兩個高足銅杯的聯合體。

竇綰合卺銅杯,以錯金、嵌綠松石為主要裝飾方式。

這個是劉勝與竇綰的結婚紀念物。

青銅合卺杯

6、鑲琉璃銅壺

鑲琉璃銅壺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系中山靖王劉勝使用過的精美酒器之一。

在銅壺底部刻有銘文,有"長樂食官"字樣。

"有學者推測,可能是皇家的賞賜品。

鑲琉璃銅壺

7、銅酒筩

銅酒筩1983年出土於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是西漢時期南方人常用的一種盛酒器具。

南越王墓是兩廣地區數十年來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

銅酒筩

8、白玉觥

白玉觥1983年於廣州市南越王趙昧墓出土,白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

漢代的番禺是犀角象牙的集散地,這件玉觥應該是仿照犀角觥杯雕制的,是南越國玉匠創製的不朽藝術瑰寶。

白玉觥

9、「君幸酒」漆耳杯

此杯1972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共出土九十件形狀相同、大小略異的漆耳杯。

漢代酒器最基本的組合是樽、杓、耳杯,樽為盛酒、溫酒器,杓為挹酒器,耳杯則為飲酒器。

君幸酒漆耳杯

10、四神溫酒爐

四神溫酒爐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國棉五廠西漢墓,全器由耳杯和炭爐組成。

這套酒器是用來溫酒的,把燃燒的炭火放在爐內,杯中添酒,即可給酒加溫。

唐代詩人白居易《問劉十九》詩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是描寫冬季溫酒而飲的情景。

四神溫酒爐

11、夔鳳玉卮

夔鳳玉卮是一件清代皇宮珍藏過的東漢玉酒器。

漢代玉器素享盛名,"漢玉"幾乎成了古代美玉的代名詞。

據知,漢代玉雕酒卮,目前國內僅此一件,因而更顯得珍貴無比。

夔鳳玉卮

12、鎏金熊足銅樽

此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東漢青銅傳世珍品。

樽,是「尊」字加木字旁,表明樽應為漆木器。

鎏金熊足銅樽

13、胡騰舞黃釉扁壺

此壺1970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縣的一座北齊墓葬中,壺上圖表現的是西域"胡騰舞"。

是絲綢之路東西交流的物證。

黃釉扁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金縷玉衣的傳說,能否讓人死而復生

金縷玉衣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

中山王南越王千里來相會

一截30多公分、竹子粗細的傘柄,不但鑲嵌了綠松石、瑪瑙石,還在145平方厘米的面積上雕刻了35個人物和119隻珍禽異獸,巧奪天工!今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推出「中山王與南越王——河北漢代文物展」。...

保定滿城漢墓:史上最著名金縷玉衣在這裡出土

古人將玉視為通天神物,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以玉陪葬的習俗。大約到了西漢初年,王公貴族階層流行身穿玉衣下葬,以求屍體萬年不腐。以金絲編造的稱為金縷玉衣,以銀絲編造的稱為銀縷玉衣,此外還有銅縷主衣和絲縷...

盤點國內出土的10件漢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