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靈歸宿——構造奇異的棺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棺槨是為存放死者遺體的器具,同時也是死者亡靈的最終歸宿。

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棺槨形式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既有求奢的華麗棺槨、也有求險的機關棺木,無論是哪種形式,其共同點無非是對死者亡靈安息的希冀。

唐永泰公主石槨

永泰公主石槨發掘於1960年至1962年,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

永泰公主與其丈夫合葬的廡殿式石槨停放於主墓的後墓室。

石槨中間有門,兩邊各一名守門侍女。

石槨內外均刻有線刻畫,姿態生動,線條流暢,刻工熟練,十分精美。

石槨內的木棺因長期浸泡在淤泥中,早已腐爛。

遼代彩繪木棺

吐爾基山遼墓是2003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的一座未被盜掘的千年古墓。

墓中出土了一具遼代彩繪木棺,木棺以紅、黑兩色為主色,上面雕刻有仙鶴、鳳、纏枝牡丹、祥雲等圖案,其中仙鶴、鳳以及牡丹花葉子為貼金,四周懸有鈴鐺,在棺蓋上面還有三個葫蘆狀鎏金銅飾件。

內棺的棺蓋正面有三團貼金龍紋圖案,在兩側各有一對貼金鳳展翅飛翔,神態生動。

內外棺之間夾有絲織品。

彩繪木棺棺床為須彌座狀彩繪棺床,共由8層組成。

棺中墓主人身穿11層衣服,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的羅裙上發現了帶有晚唐風格的對鳳圖案。

出土的明代七星棺

2008年10月15日,廣西上思縣思陽鎮廣元村發現了一座罕見明代中期墓葬。

古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個用「三合土」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巨棺」。

此古墓距今約400多年,巨棺主人為遷居到上思的貴族。

打開了小副棺槨的「三合土」外層,掀開了裡層的樟木蓋板,卻發現其中還存在一黑色木棺。

這是一副用「三合土」封裝的一棺一槨。

小副棺槨的內棺蓋板掀開,棺內有一堆黑色骨骸,頭蓋骨上的白髮與眉毛清晰可辨,頭髮用發簪盤在後腦勺,墓葬主人為一名貴族女性。

棺內有一件帶有金黃色花紋的服飾保存相對完好。

內棺的底板有7個排列成「北斗七星」狀的小孔,墓主人可能與道教有關。

少數民族懸棺

懸棺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

屬崖葬中的一種。

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

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這種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懸棺葬式,存在著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困惑之處。

比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裡去的,就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問題。

小說中的九龍抬屍棺

《盜墓筆記》中東夏國萬奴王的棺材,據說棺材上刻有九條龍,但是此龍不是蟠龍,而是少數民族創造出來的新的龍。

九條龍擁簇著萬奴王的棺材,似乎是推他上天一樣。

龍身是蛇身,而龍足卻是蜈蚣的百足腳,棺材四周都有毒性很烈的蟲子,來保護棺材。

這九龍抬屍棺和普通的棺槨不一樣,而是個正八角形的,每個角有一條龍支撐,八龍又被一條龍給環繞起到穩定的作用。

作為逝者的安息之處,無論何種形式的棺槨都包含了生者對於逝者亡靈的祝願,希望他們能夠在死後或富或貴、永享冥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靜的走向死亡的忠實伴侶

棺材,亦稱壽棺、枋、壽枋、老房、四塊半、十大塊,至於他的用處,想來也不必敘述了,至少看本文的各位是暫時用不上的。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